分享
2023年西风东土读后感.docx
下载文档

ID:1297508

大小:23.89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西风 读后感
西风东土读后感 (一) 日本是中国之药 集贤小学刘传宏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小学英语老师,近年来先后翻阅过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重新发现社会、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追故土的人、西风东土,这些几乎都是大部头,其中西风东土:两个世界的挫折有50多万字、600多页,厚重如砖头,与其篇幅相匹配的是其思想的厚重,给人诸多启示、感受颇深。这本书是2023年熊培云去日本东京大学做访问学者的研学日记,作者以记者的敏锐和学者的深度,详细记录了旅日期间的所见与所思,本书不仅梳理了日本自明治以来的思想流变,同时深入探讨了当今日本的社会结构与社会问题。有评论认为,书中有关“日本是中国之药〞的结论,注定这不只是一本日本之书,更是一部翻开中国未来之书。 一、认识日本:第一手资料 我没有去过日本,对日本的印象大都来自于儿时看过的电影、学生时代的教科书、年轻时读过的小说和近年来追过的抗日神剧,这里得到的信息大多让人强化仇恨,有些细节含混不清,抗日神剧更是让人匪夷所思,有弱化、混淆是非之感。最近读过美国人露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那部书被称为研究日本的圣经,另一本是央视记者白岩松的岩松看日本。前一本书作者本人并未到过日本,其中对日本和中国的分析,“深刻但政治功利色彩浓厚〞,有些观点让我一个普通读者都感觉偏颇;后一本平实、客观但有一些浮光掠影,西风东土可以说满足了我关于日本的“种种想像〞。作者在四个多月的访问研学期间遍访日本各个阶层包括市井百姓、各路政客、学者教授,探寻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思想流变,从人性、媒体、经济、心理、社会历史渊源等多种视角分析这个菊与刀的民族。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可以说是指导我们认识日本的第一手资料,能够帮助我们对日本这个国家有了更为全面清晰、客观深刻的了解。 二、和魂汉才:向中国学习 作者认为日本是东亚最优秀的学生,他们无条件尊重和臣服强者,向强者学习。唐朝的中国是全世界文明的核心,大和民族以朝贡国身份派来大量遣唐使,全面学习甚至照搬照抄中国的文字、音律、建筑、农桑、服饰、饮食、国家体制、政治制度。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说日本像婴儿追求母乳般贪婪吸收中国的先进文明。有记载说当年的遣唐使东渡中溺死大半,明知前路风险重重、九死一生,仍然前赴后继。从中国学到的文字让今天的中国游客走在日本街头会误以为没有离开故土;仿照中国千年废都长安建造的奈良、京都依旧保存完好的唐都风华。值得一提是日本并没有学习中国的太监制度和小脚陋习,这样的学习也可以算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了。这是日本的一次“全盘汉化〞,向中国学习培养的“和魂汉才〞让这个偏远蛮荒的扶桑之地慢慢摆脱蒙昧,走向文明开化。 三、和魂洋才:向西方学习 近代日本进一步发挥善于学习的特长。1840年鸦片开国后,中国在慌乱中步步抵抗,步步退让被迫翻开国门;日本1853年黑船开国后,被迫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但这个民族没有沉沦,而是主动迎接新世界的曙光,向世界文明的高端学习,1871年开始明治维新,全盘西化融入世界文明。时至今日,两个民族看待“落后就要挨打〞心态也完全不同,中国记住了挨打,所以觉得屈辱;日本记住了落后,所以发奋(熊培云)。 曾经熟背中学历史课本的我一直不明白同样是被迫翻开国门,为什么比当时的大清弱小的多的日本没有沦为西方的殖民地且后来把中国甚至整个东亚变成它的殖民地。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中国的地主阶级也曾有过洋务运动及“维新变法〞尝试,只是都无果而终。有两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其一是法国首相俾斯麦曾做过这样的比照,中国人来西方只买舰艇武器,买完就走,而日本人买完还翻译典籍,学习制度。其二是当时很多日本人为了刺探中国情报化装成乞丐,他们得出大清的实际财收、人均税负、官场腐败、民心离散等结论无一不在后来的甲午战争中验证;而中国出去的官员考察只带回了风土人情。 日本在向先进文明学习中由“和魂汉才〞传承为后世的“和魂洋才〞,中国同时代的洋务运动坚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到了一点皮毛,在不久后的甲午海战中一败涂地,割地赔款,被迫通商,那场战争遗留的问题至今仍严重困扰着两个国家。甲午海战中日本打败大清,改变了东亚几千年来的华夷秩序,成为东亚霸主。中国的巨额赔款给日本输入了强大的力量,在随后的日俄战争中又打败了当时世界陆军最强大的俄国,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无往不胜的战争经验更助长了其全面吞没中国的野心,对中国进行长达14年的侵略和占领。 四、借势而为:创造经济奇迹 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审时度势,借盟国的改造提出“小日本主义〞,制定了开展经济为主的国家战略。1946年,吉田茂出任日本首相,认为战后日本最主要任务是休养生息、开展经济,打仗的事交给美国好了。美国要求日本重建日军,吉田茂搬出日本的“和平宪法〞,称建军违宪。故有人称“吉田路线〞为“弱者的讹诈〞,以牺牲局部主权为代价,让美国人为日本利益打仗,而日本坐享其成。这种功利主义的外交很奏效,当我们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翻开国门对外开放之际,才惊讶地发现过去被我们痛骂的、瞧不起的小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排名仅在美国之后,创造了二战后最大的经济奇迹。 五、全民阅读:形成学习型社会 当今的日本更是一个全民参与阅读的社会,作者熊培云在书中描述的日本各大报纸的观感,“翻开早上未读完的朝日新闻细数下来吓我一跳——40个版里竟有2023个版登载了书刊广告。此外,还有一些版涉及讲座和演出信息.......〞所以,作者感慨道:“从日本主流媒体充满大量图书广告来看,日本确实是个少有的学习型社会。〞从网络上统计的2023年人均图书阅读量来看,日本是45本,而我国只有4.39本,相比之下,不得不让人敬佩日本人的学习热情。学习型社会必然会带来丰硕的学习科研成果,目前,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多达26000多家,工匠精神在日本可谓源远流长;日本获得诺贝尔奖人数仅次于美国,进入21世纪以来,更是已有17位科学家获此殊荣;汤森路透评选出的2023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里,日本以40家高居榜首,力压美国的35家,而中国内地无一入围。 六、他山之石:以日本为药 无论我们对日本的感情怎样复杂,但这个邻国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确实太多:社会秩序井然、公民素质高、匠人精神、认真、执着、忠贞……作者熊培云认为:日本是中国的一味药,至于药性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国对日本的态度,如果认真学习日本的社会建设,日本将是一味良药,可以医治中国的“弱社会,强个人〞的病灶;如果只看到日本在向右转,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右翼街头摇旗呐喊,从而继续以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来强化“强国家,弱社会〞的结构,那么可能适得其反。大国崛起的前提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学习型社会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很多路要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深信我们有智慧和能力,以日本为药、取长补短,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西风东土读后感 (二) 陈琳琳 我用了差不多一个周的时间把熊培云629页的西风东土读完了。书中有些观点我虽然不能赞同,但我不得不成认这是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的良心之作,书中到处充溢着浪漫的自由主义气氛,一个最寻常而又真实的日本,试图在中日关系的迷途之中找到一条和解之路。 大局部中国人对日本以及日本人的印象不好,这是事实,因为近代以来日本曾经屡次充当着侵略者的角色,特别是1931年到1945年的侵华战争更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恼。历史就是历史,它就在那儿,不容狡辩与翻案。可当我们真正站在普通日本人的立场上去看待这场战争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普通的日本士兵也是受害者,他们为了几个战争狂人的疯狂方案充当了战争的炮灰,他们也有父母妻儿……如果你说他们咎由自取,也许是对的,但站在中立的角度去看这场战争中的日本人,他们确实也是受害者,甚至他们都不知道自己为何为受害者。虽说历史就是历史,现实就是现实,但大多数情况下历史和现实是杂糅在一起的。中国历来有“以史为鉴〞的文化传统,所以,中国人对发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战争耿耿于怀,担忧将来的某一天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卷土东来。而一边的日本担忧的是经济日渐强大的中国有一天挥戈东进,将战火烧到日本。一切历史问题归结起来都是现实问题,一切的现实问题归结起来都是因为不了解。中日和解的问题不应该紧紧抓住历史,而应该加强交流,相互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纠结的历史道路之外找到第二条共和共谐之路。 如果我们真正深入进去,了解一个民族的细微之处,你就会发现,我们最初的印象是那么的武断与自以为是。日本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其繁琐的程序不禁让我们这个号称“礼仪之邦〞为之瞠目。日本是一个遵守社会秩序的国家,他们认为不给别人添麻烦是自己的本分,所以你会发现日本公共场所垃圾箱少有,大型活动后的观众席不会有垃圾,仅此一点就值得国人尊重和学习。日本人对于科技以及产品的严谨认真丝毫不逊于德国人,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明治维新后日本全面接受西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摒弃了原来的东方文化,相反原来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日本人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旧有的文化之间所做的取舍值得我们思考…… 中日和解有可能吗。有可能。不过我不认为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做到的,中日和解的道路可谓长路漫漫而修远,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到达最终的和解。 西风东土读后感 (三) 两个残缺的世界 村支书山姆 最近读完熊培云老师的西风东土,我对中日之间长久以来弥漫的对抗情绪有了一些更深刻的理解,虽然早已过了盲目仇日的年纪,这本书还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对“中日关系〞这个宏达命题的认知的高度,解开了不少心中的谜团,也收获了很多感悟: 为什么中国长久以来一直锲而不舍的要求日本政府正式抱歉。坦白地讲,很多国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都还停留在“面子〞上,“〞我泱泱大国曾经被你小日本欺负成那样,而你到现在连个正式的抱歉都没有,太没面子了。〞要日本抱歉,很多中国人只是在寻求一种失落的民族自尊而已。其实这不是一个面子问题,看看德国就知道了,一个政府和民族不愿意为自己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真诚的抱歉,说明他从没有真正的反思过造成那个罪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而如果没有找到根本原因,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很有可能犯同样的错误。二战后的德国和法国能够和解,是因为德国能够及时而彻底的反思纳粹思想给两个国家带来的巨大伤害,能够认识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意识到如果不和过去的自己彻底决裂,类似的灾难就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再次发生。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错误的人,是不会拒绝真诚的抱歉的,何况是这个错误曾经给两个国家都带来过巨大的灾难。或者,换种说法,其实中国在意的不是日本道不抱歉,中国担忧的是日本至今为止没有意识到那个错误的根源,也没有找到杜绝这个错误再次发生的方法...(从某种意识讲,做人亦是如此,如果我们没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陷,没方法和过去的自己彻底决裂,我们极有可能还会在同一个坑里跌倒。) 为什么这几年中日民间的对抗情绪持续增长。一,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在中日政府关系这几年降至冰点的同时,中国民众赴日旅行人次和日本民众赴中国旅行人次屡创新高...二,离不开中日几家“著名〞媒体的吹风点火,比方国内著名的环球时报,和日本的日经新闻;媒体断章取义的报道一方面更容易吸引眼球,谋取利益;另一方面满足了(迫于压力也好)某些政客的需求。三,日本对中国的厌恶更多的时候是来自于对中国的恐惧,对中国政府专治力量的恐惧,对中国没有言论自由的恐惧,以及对中国国力不断增长和不确定的未来的恐惧。(身为普通人,源于天性,我们从来不缺乏情绪,我们缺的是超越情绪的理智的思考和行动) “日本是中国的一味药,至于药效如何,决定于中国对待日本的态度〞,“和魂洋才〞盲目的向西方学习,让日本只学习到了西方的技艺,而没有学习到其背后的制度和深植其中的“自由主义〞,从而让日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