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立身
好人
以德立身,做个好人
摘 要: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开展所需要的人才。大学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大学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更应该引领社会、引导社会。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摆在大学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引领学生 成长成才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开展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大学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大学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更应该引领社会、引导社会。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今天,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摆在大学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点——异彩纷呈
大学是年轻学生聚集的场所,他们精力旺盛、思维活泼,所以大学也是各种思想、思维、思潮相互交流、冲突、碰撞最剧烈的地方,是意识形态的前沿,是舆论关注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们的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大多数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愿意报效祖国、效劳人民,学习刻苦努力。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社会和谐是他们共同的理想追求,礼义廉耻忠孝信义是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他们又是吃汉堡喝可乐看美国大片长大的一代,对西式生活、圣诞节情有独钟,对普世价值津津乐道。
恰逢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大变化,当代大学生不再囿于象牙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些人的目光走向现实走向社会,讲求实际,强调实用,选择实惠,凡事只看效果只重结果,不看过程不重手段,缺乏对终极价值的追求。他们强调自我与社会融合,索取与奉献并重,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由过去的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转向到外企去到外国去到挣钱更多的地方去。
传统的绝对权威崇拜和绝对一元化的价值取向在大学校园中已不复存在,理想与现实并重、国家与个人相融、利己与利他同在、崇高与世俗并生、东方与西方兼容等情况在这个群体中普遍存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现时代性、差异性、多元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点。
二、大学教育的目的——立德树人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优秀公民,促进社会文明开展。所以,首先是培养做“人〞的品格,然后才是培养做“事〞的能力。
多年来实施的应试教育,让学生拥有许多冰冷的知识和功利的眼光,却缺乏热情的生活态度和悲悯的救世情怀。
大学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各种专业知识和谋生技能,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教给他们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效劳社会引领社会的本领,培养他们与他人与社会与环境和睦相处和谐相伴的优秀品质,塑造他们为生民立命为人类造福的大格局大气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的教育,他可以成为一台有用的机器,但不具备完整的人格。学者必然德才兼备,与美善为邻。〞
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管理历来都依靠两种手段,一种是教育,一种是法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德治与法治。以法治国是西方国家的治国理念,奉行制度至上,其核心是从结果上解决问题。只从结果上解决问题,不找出问题的根源,结果是治标不治本。
我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科学开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首要任务是教育人、引导人、改造人、塑造人。“建国君民,教育为先〞。要治理国家,管理社会,领导人民,除了有完备的法律法规外,更应该抓好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法律规那么可以约束行为,道德才能管理人心。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先。
三、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点——爱党爱国,立身做人
大学生代表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能否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建成和中国梦能否实现,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
云南省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实践中,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学校实际提炼出来的24字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精辟概括了大学生价值观中最重要最核心、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最大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成才立业的各个层面。
做人、成才、立业是一个人毕生的追求,是大学生之所以上大学的根本目的。爱党爱国,是当代大学生做人的前提;勤学善思是大学生成才的根底;历练本领是大学生立业的条件。大学生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大学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抓手。
“爱国〞是当代大学生根本道德价值选择,“爱党〞是其根本政治价值追求;“做人〞要求大学生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立身〞是做人的前提条件。“立身〞即是修身律己,最正确途径是践行“以德立身,做个好人〞的理念。“爱党爱国,立身做人〞,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统一起来,把政治与伦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的要求,是人才培养最根底、最本质、最本分的要求,也与目前正在全国党员领导干部中普遍开展的“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活动一脉相传、相辅相成。
一个人有德,行就会正。源清那么流清,源浊那么流浊。树立“以德立身,做个好人〞的观念,能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循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终极目标——引领高校人才培养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这个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是否兴旺兴旺。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方向,从根本上解决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是大学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以“爱党爱国,立身做人〞为根底,以道德养成为切入点,通过情感认同、意志培养、环境熏陶、身体力行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融入学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定会收到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成效。
一是认识能力培养——知者不惑。要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内在的价值尺度和价值追求,首先必须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核心价值观,只有深入了解后才会有高度认同,只有高度认同了才会自觉践行。
二是意志培养——勇者不惧。一种相对稳定的道德意志一经形成,一般不会轻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坚决的革命意志,他们就能坚决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
三是实践能力培养——能者不忧。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教导学生把爱党爱国作为最高信仰和行动,引导他们义不容辞地践行核心价值观,指导他们勇于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实践中经受锻炼、求得真知、增长才干、锻造本领。
四是情感培养——仁者不疑。教育学生在家爱父母亲人,在学校爱老师同学,在单位爱领导同事,在社会爱邻居朋友,继而推广到爱党爱国爱人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心理等方面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国家和人民对他们的关心,使他们从情感上产生爱党爱国、立志成才、报效人民的价值信念,提高他们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引导他们用核心价值观铸就精神支柱。
五是环境营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开展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环境营造。积极发动,广泛参与,积极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社会整体伦理道德回归,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成效,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
21世纪人类最大的挑战是道德的挑战,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最关键的是人才培养。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先。坚持德育为本教学为先,就兴就盛就荣,反之就亡就衰就辱。
社会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它是由共同生活于其中的一个个具体的人组合而成的集合。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亿万个个人的命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一个民族的命运。个人价值就如一滴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像大海,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中才不会干涸,也只有一滴滴的水会聚入海,大海才会浩瀚无边、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中央文明网,云南文明网.
[2]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精神.
[3]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人民日报,2023,05(22).
[4]核心价值观打造中国凝聚力.新民晚报,2023,01(10).
[5]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路径.光明日报,2023,10(03).
[6]云南省委宣传部,编著.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读本.云南科技出版社.
[7]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