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怀疑论与文学批评.docx
下载文档

ID:1291699

大小:19.60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怀疑论 文学批评
疑心论与文学批评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张国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92-93页。)这些疑心论的后现代主义的观念是否适宜有待进一步商榷和考量,然而它们毕竟揭示这样的“历史〞实质,传统形而上学的历史概念构成了对于精神活动的强大的压抑性势能,消解了主体的创造激情和生命冲动。在文学批评的领域,对于“历史〞和历史主义的信奉,具体呈现为对历史理性和历史规律的坚决信念,并凭借它们的思维规定性去解释文学现象,论述历史事实和艺术形象的逻辑联系,分析经济状况和宏大叙事的客观对应,以物质生产力开展状况和作品意义联结估衡艺术的价值,因此,排斥超越历史情境的审美虚构和假定性的书写,拒绝精神的无限可能性在文学领域中的应有地位。面临21世纪的文学批评应该走出传统形而上学的历史膜拜主义的思维迷津,恢复主体存在的诗性智慧和想象力,超越历史理性和历史逻各斯中心论,和以往的历史概念保持一定的精神距离,即仅仅把它视为人类事务中的一个边缘角色,作为多种事件延续性的见证。而在批评活动过程,更多眷注文学的符号象征形式和意象隐喻的审美表现,恢复批评主体的独立意识和当下感受,从而揭示生命体验的现实情境,为领悟精神无限可能性的审美结构开辟路径。 二 21世纪的文学批评在借鉴疑心论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工具方面也许存在一个比较宽阔的空间。限于篇幅,这里仅从存疑(epokhe)、提问(question)、对立(antithesis)、宁静(ataraksia)这几方面展开简略的阐释, 1、存疑(epokhe)。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在皮罗学说概略里说:“疑心学派,由于它的追求和研究的活动,也被称为‘研究派’,由于研究者探究之后所产生的心理状态,也被称为‘存疑派’,由于他们疑心和探索的习惯,以及由于他们对肯定和否认不作决定的态度,也被称为‘犹疑派’,更由于我们觉得皮罗之委身于疑心主义,要比他的前辈更彻底、更显著,所以也被称为‘皮罗派’〞(注: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39页。)。在前期的疑心论存疑(epokhe)还局限于消极的主体意识,缺乏对事物明确的态度。而后来的疑心论显然对存疑灌注一种积极的哲学态度,赋予这一方法以解构的功能和挑战的意味,在这些具有反叛意识的疑心论者看来,存疑更应该具有斥拒和批判的意味。现象学的代表人物胡塞尔说:“在认识批判的开始,整个世界、物理的心理的自然、最后还有人自身的自我以及所有与上述这些对象有关的科学都必须被打上可疑的标记。它们的存在,它们的有效性始终是被搁置的。〞(注: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28页。)存疑这一思维线索在西方哲学史一直延续至今,启示着思想的开展和演变。21世纪的文学批评应该接纳存疑论这一方法,作为文学批评的具体工具,首先,汲取疑心论的批判精神,建立一种笛卡儿的“普遍疑心〞的思维原那么,从而对东西方传统文学批评中的虚假意识予以存疑;其次,借鉴后现代的疑心论的解构策略,对以往的文学理论的种种概念、命题、观念、方法进行否认性的消解,去除文学批评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和独断论,拉开文学批评和意识形态的距离,守护着文学批评活动的纯粹性和主体性尊严,以期盼获得批评的独立性。 2、提问(question)。在疑心论的哲学意义上,提问大于答复,答复或阐释是知识之学,而提问那么为智慧之学。虽然疑心论就提问这一方法没有明确的诠释,然而,它却以隐蔽出场的方式存在于古典疑心论的思维殿堂里。庄子哲学里蕴含着丰富的东方式的疑心论的提问。例如,他不像西方传统形而上学那样,满足于追问知识如何存在、如何获得的问题,而是转向追问主体的能否获取确定性的知识。知识如何可能。能否满足人的精神意义的要求。知识是否存在局限性。主体有否必要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存在。在疑心论的提问方法的启发下,21世纪的文学批评,不能沉醉于以往的眷注于阐释性的批评,阐释学(hermerneutik)视界的文学批评尽管有其理论存在的合理性并且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哲学思维上,它毕竟是属于知识范畴的“答复〞式,而不是智慧境界的提问式,因此就在方法论意义上决定了它的局限知识领域特性,并且难以提升到更宽阔的精神自由和思维创见的理论境界。所以,21世纪的文学批评必须在关注阐释的同时更大热情地瞩目于提问:一方面对以往的文艺理论、美学的所有命题、概念、观点,进行非知识论形态的提问,反思以往的诸多结论是否可靠、它们对文学现象和文学活动的阐释是否合理与正确。不再去阐释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文学批评。而是追问文学如何可能。文学批评如何可能。另一方面,在文学批评活动中,不再单向度解答问题,而是以提问的思维状态去关注作家与文本(text)、世界与读者,去追问创作主体在生活世界、文学世界如何得以可能。文学作品如何得以可能。生活世界如何在文学世界得以可能。读者的阅读活动和所产生的接受意义如何得以可能。等等。总而言之,21世纪的文学批评应该以提问作为自我的精神目标之一。 3、对立(antithesis)。作为疑心论的主要方法,对立成为和形而上学的独断论进行对话和论争的理性工具,也成为疑心论拥有探究和批判能力的重要来源。塞克斯都·恩皮里可在皮罗学说概略中说:“疑心论体系的主要根本原那么,是每一个命题都有一个相等的命题与它相对立原那么:因为我们相信只要停止独断,我们就会得到这个结论。〞(注: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76页。)疑心论者采用或者把现象与现象对立起来,或者把思想的对象与思想的对象对立起来,或者把现象与思想的对象对立起来的方法,从现象与思想的关系中发现种种矛盾并揭示对立的命题,以解构形而上学的独断论、合理性和合法性,因此寻觅到自我的精神存在可能性。 如果说疑心论运用揭示矛盾对立的方式,呈现思想的差异性和丰富性,以抗衡独断论的思维压抑,并试图获得概念相对性的哲学说明;那么,21世纪的文学批评应该借鉴于疑心论的对立方法,明鉴以往的文学理论、美学存在着反面,它们都包含众多的悖论,即使是为数不多的理论本身不存在矛盾的命题,我们也可以为之寻找到对立的命题,因此,对于以往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命题提出反命题,以对立的思维模式进行逻辑抗衡,以求诞生自己的理论话语就成为21世纪文学批评的先行任务。我们必须生成对立的文学批评意识:一是对以往的文学批评寻找对立命题和进行对立批评,二是对当下的文学现象进行对立的思维活动和批评活动。如果说古希腊的疑心论所提供的对立命题有三种方式,那么,21世纪的文学批评也可以依 赖如此思维逻辑相应推导出文学批评上的对立命题。21世纪的文学批评,首先,把以往的文学批评现象和自己的批评对象予以对立。其次,将以往的文学批评的思想的对象和自己的思想的对象给予对立。最后,使以往文学批评的现象和21世纪文学批评所思考的对象对立起来。由此到达和传统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不同的思想境界,以获得心灵独创的批评果实。 4、宁静(ataraksia)。疑心论的创始者之一皮罗将疑心论的起因之一归结为是因为主体“希望获得安宁〞。宁静既是一种思维态度,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古希腊早期的疑心论者确信,在道德问题上没有确切的知识,也不应该做什么判断,放弃对这类知识的信仰和追求,才能攫取一片心灵宁静的空间和获得内在的幸福感。在庄子哲学里,对于道德、知识、经验、情感等等的悬搁和“坐忘〞正是精神逍遥以游的内涵之一,也是心灵才获得宁静与快乐的手段之一。宁静在庄子的疑心论语境里,还是一种“无言〞的智慧,因为唯有宁静心灵可能领悟智慧和诞生智慧。 在这个意义上,21世纪的文学批评,应该放弃对于以往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道德信守,和传统的道德批评保持距离。在批评姿态上,应该借鉴疑心论者的宁静修养,以古典主义的“雅量〞从事文学批评,而放弃司空见惯的情绪化批评,因为情绪化批评往往脱离理性和智慧,导致文学批评走入错误的路径和思想的泥潭。21世纪的文学批评如果试图获得丰富的理性和智慧,必须选择宁静作为自己的批评品格和姿态。以往的文学批评存在着过剩的激情和狂喜、悲悼和苦闷,沉重的情绪化和担当道德、历史、政治、党派等意识形态的重负以及知识论思维的压抑,使它成为不是制造偶像就是抨击妖魔的虚假话语的狂欢场所,这些痛苦的记忆和经验应该被21世纪的文学批评所记取和 第6页 共6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