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江苏省
绿色
金融
新能源
产业
耦合
机制
研究
江苏省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耦合机制研究
季钦雯 赵珈慧
:基于低碳经济的全球化背景,文章聚焦于“江苏省内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耦合机制的研究〞,通过构建江苏省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开展的耦合模型,在数据整理与实证分析的根底上,发现在2023~2023年之间江苏省内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开展的耦合度逐年增强,但二者仍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状态,距离高度耦合协调的形成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后对促进江苏省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良好耦合机制的构建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江苏省;绿色金融;新能源产业;耦合度;可持续性开展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绿色金融的开展,自2023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定义了绿色金融、绿色金融体系,提出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从此绿色金融的政策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和扩展。2023年江苏省政府发布的江苏省“十三五〞能源开展规划〔2023~2023〕中提出要“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开展理念,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提高、开展模式创新等。〞加快研究江苏省绿色金融和新能源产业耦合机制的构建,对促进能源改革、推动能源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外关于绿色金融的研究开展得较早,已有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美国曾通过免税债券方案,对致力于推动新能源开展的公司债券的投资者豁免联邦所得税;英国也曾专门设立绿色投资银行,为海上风电、废品回收等领域提供资金,支持绿色根底设施的建设。
我国关于绿色金融的研究起步较晚,2023年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开始迅速开展,但是我国的绿色金融市场结构和配套的法律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绿色产品仍以绿色信贷为主,社会上关于绿色投资的理念影响力较弱。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绿色金融如何助力于绿色产业的开展,而从耦合角度研究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二者之间的关系较少,对构建江苏省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耦合机制的研究就更为零星。因此本次研究着眼于江苏省内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的互助开展,通过构建二者的耦合模型,从理论与数据分析的角度,对江苏省内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耦合程度进行判断和实证检验,以期为促进江苏省绿色经济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建议。
一、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相互作用的机理分析
〔一〕绿色金融对新能源产业开展的作用
1. 绿色金融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
目前,可持续性能源和污染治理等领域的绿色融资需求非常大,还需不断开拓多样的融资方式和创新金融工具,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为绿色产业的开展提供持续性的推动力。
2. 绿色金融能够促进产业整合,推动产业绿色升级
江苏省经济规模大,能源禀赋少,环境承载能力较弱,虽然太阳能、风能等开展步伐加快,但对外能源依存度依旧很高,其次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很大,需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体制约束,加快绿色能源的开展进程,提升能源产业的市场比重。
3. 绿色金融具有信息公开与风险控制的功能
新能源产业的开展处于起步阶段,创新型工程的盈利空间大,投资风险也大,金融体系应充分利用其风险管理技术,在风险预防、识别、评估、控制的各个领域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流程,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的监督体系,保证新能源产业的稳健持续开展。
〔二〕新能源产业对绿色金融开展的作用
1. 资金支持
新能源产业是我国目前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势必会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成长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开展前景,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张,新能源产业的融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融资方式多样化,反过来促进金融效劳市场的扩张,为金融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 技术支持
金融体系通过改变不同工程的融资本钱等,引导社会资本从高污染、高消耗的重工业进入节能环保的高新技术产业,也能促进自身的绿色转型,推动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开展。面对剧烈的市场竞争,金融机构需要改变单一的经营方式,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开展。
二、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及指标选择
1. 模型构建
首先在“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开展〞的二维经济系统中建立二者的耦合成效函数,令ui为第i个子系统〔i=1,2〕,u1为绿色金融子系統,u2为新能源产业开展子系统,uij为子系统i的第j个序参量〔1≤j≤m〕,xij为系统i的第j个序参量的样本值,因此该耦合系统的成效函数为:
假设j为正向指标,那么uij具有正向成效:
假设j为负向指标,那么uij具有负向成效:
为uij成效系数,可以反映系统i中第j个序参量对该系统的奉献程度,uij的数值越大,指标值对该系统的奉献程度越高,uij的数值越小,指标值对该系统的奉献程度越低,0≤uij≤1。运用线性加权求和方法构建的对总系统奉献度的成效函数为:
其中ui为系统i对总系统有序度的奉献度,λij为各子系统序参量的权重。λij确实定采用熵值法,该方法排除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更具有客观性和可信度。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度模型为:
其中,C为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开展这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度〔0≤C≤1〕,耦合度越小,说明两个子系统越不相关;耦合度越大,二者协调度越高,当耦合度等于1时,说明两个经济子系统已完全实现共振耦合,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开展系统有序开展。为进一步准确真实地反映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最终构建的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开展的耦合协调度模型为:
其中,D表示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开展的耦合协调程度〔0≤D≤1〕,比耦合度更能反映系统的整体协调效应,使模型更具稳定性;T表示综合协调指数,反映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开展的整体协同效应。a,b分别表示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开展在协同效应中各自的重要程度,本次研究假设二者的重要程度相等,取a=0.5,b=0.5。D越趋于0,说明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的耦合协调程度越低,D越趋于1,说明二者的协调开展的程度越高。
根据文献整理和专家咨询,将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的耦合开展程度的评判标准设定为:当0≤D<0.3时,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开展处于低协调耦合度阶段,二者之间缺乏有效的相互支持,互相影响、互相帮助的关系疏松;当0.3≤D<0.7时,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开展处于中协调耦合度阶段,二者开始相互磨合,产生一定的相互支持作用,但仍需不断强化;当0.7≤D≤1时,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开展处于高度协调耦合,二者已实现相互促进的良性耦合状态,均能有序快速地开展。
2. 指标选择
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的选择应当遵循系统性、层次性、有序性等原那么,要既能反映新能源产业开展对绿色金融的融资需求、效劳需求和风险管理,还要表达新能源产业对绿色金融开展的投资回报、技术支持和风险防控,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本文选择的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开展耦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实证研究
本次研究以江苏省为样本,探讨江苏省内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的耦合关系,选取的统计时间跨度为2023~2023年,企业样本选择在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挂牌交易且有连续年度ui财务报表数据的新能源企业,所有计算由SPSS等数据软件实现。
1. 利用熵值赋权计算耦合指标权重
如表2所示。
2. 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的计算与分析
根据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可以计算出2023~2023年江苏省内绿色金融系统与新能源产业系统以及二者之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开展趋势。
从耦合度的角度来看,江苏省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开展的耦合度也在不断增强,在2023~2023年之间较低,C处于0.2到0.45之间,2023年C到达了0.5672,但仍处中度耦合状态。从耦合协调度的角度来看,在2023~2023年之间处于低度协调阶段,在2023~2023年之间处于中度协调阶段,2023年的耦合协调度为0.6598,已逐步向高度耦合协调开展,说明目前江苏省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开展的良性耦合机制还未形成,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在结构、规模等方面继续强化。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开展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作用机理,然后通过构建江苏省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的耦合模型,在数据整理与实证分析的根底上,发现在2023~2023年之间江苏省内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的开展耦合度逐年上升,绿色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的作用效应越来越强,但仍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状态,二者的开展存在不同步现象,且新能源产业开展对绿色金融的支持作用的相对较为滞后,尚未到达高度耦合协调,距离良好耦合机制的形成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了到达促进江苏省内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良好耦合机制的构建的最终目的,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一〕从国家层面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的法规和政策体系
政府应做好绿色金融法律制度方面的顶层设计,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决策方针和实施方向,明确参与各方的权责利,从战略高度确保绿色金融的有效开展。
〔二〕保证绿色金融政策的贯彻落实,完善绿色金融市场机制
健全绿色信贷政策,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信贷支持,淘汰污染严重、产能落后的企业,促进产业绿色升级。扩大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在内的绿色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加快建立专门的绿色金融政策机构,例如绿色银行、生态银行等,充分发挥其在绿色投资方面的专业能力、规模效益和风控优势。
〔三〕建设新能源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结构,不断强化绿色金融供应侧改革效劳功能
绿色金融要做好对江苏省内新能源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研发、试点、推广和应用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要针对性,突出重点,针对企业开展的不同周期,采取不同的支持策略,帮助其引进外部技术等。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办公室课题组.绿色金融:国际经验、启示及对策[J].浙江金融,2023〔05〕.
[2]董捷.我国绿色金融开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23〔03〕.
[3]俞岚.绿色金融开展与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2023〔01〕.
[4]李飔婷.中国绿色金融开展的實践与探索——探索绿色新能源行业金融模式,推动经济可持续开展[J].当代经济,2023〔08〕.
[5]张承惠,谢孟哲,张丽平,田辉,王刚,陈宁,卓贤.开展中国绿色金融的逻辑与框架[J].金融论坛,2023〔02〕.
[6]王修华,刘娜.我国绿色金融可持续开展的长效机制探索[J].理论探索,2023〔04〕.
[7]翁智雄,葛察忠,段显明,龙凤.国内外绿色金融产品比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06〕.
[8]张方晶.新常态下能源行业绿色金融开展路径探析[J].时代金融,2023〔32〕.
[9]马骏.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J].金融论坛,2023〔05〕.
[10]张璐.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开展的耦合效应研究——基于金融供应侧改革视角的实证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3〔01〕.
[11]郭濂.着力提升绿色金融对新能源产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J].南方金融,2023〔10〕.
[12]Ng, Artie W.From 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to a green financing system: Institutional legitimacy and market heterogeneity in a global financial centr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Volume 195,October 2023.
x基金工程:江苏大学第18届大学生科研立项工程〔Y18C004〕。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