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隋唐
时期
职业教育
发展
浅析
隋唐时期职业教育开展浅析
【摘 要】职业教育是伴随社会经济和职业分工的开展而开展的。本文以隋唐时期社会背景为出发点,以此来探寻隋唐时期职业教育空前开展的原因,随后从职业与分工来看隋唐时期的职业教育形式,总结该时期职业教育的特点。
【关键词】隋唐时期;职业教育;开展原因;形式;特点
隋唐时期包括隋、唐、五代三个时期,从公元581年到公元960年,长达370余年。这一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得到了快速开展,封建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和兴盛,封建主义教育事业蓬勃开展,教育的开展不但在文学艺术上造就了诸如李白、杜甫这样著名中外的大诗人;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此时的天文历法和算学以及医学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开展。自然科学的开展也有力促进了专门从事科技教育的专科学校教育的空前开展,因此专门进行职业性训练的职业教育在这一时期异常繁荣,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理念,对当时的教育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一、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开展概况
第一,国家统一、制度健全。隋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时期长达一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国家的统一为百姓安稳、经济开展、文化繁荣提供了前提。隋唐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大一统时期〞,大一统所带来的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完善,隋文帝设立三省六部新制、下令废除九品中正制,始行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和科举制,同时对监察、地方、军队、法律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可以说,唐代的政治制度既是前代国家组织、法权和各种制度的总结,又是后世国家组织、法权和各种制度的典范。[1]
第二,经济开展、文化繁荣。隋唐时期的中国与外界的联系非常密切,长安更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在长安有各国使臣、商人、甚至胡人所开的店铺。隋唐时,尤其唐朝,中国与中近东、印度、日本、南洋群岛的联系大大加强,商人、使臣来往不绝。满载货物的商船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扬帆航驶,大队的骆驼、马匹奔驰在丝绸古道之上,中国的丝绸、瓷器、造纸术、印刷术西传,印度、中亚文化也给中国文化开展以深远的影响,如服饰、习俗、饮食、语言、艺术、科学、历法、数学、医药、各种宗教、物产纷纷传入中国。隋唐时期,采取开放政策,不仅大量吸收外域的有用文化,而且将中国繁荣兴旺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文化政策相对开明,文禁较少,又使这时的科学技术、天文历算进步突出,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绚丽多彩,诗、词、散文、传奇小说、变文、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雕塑,都有巨大成就,并影响着后世与世界各国。
第三,民族和谐、睦邻友好。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和恢弘的文化。在隋朝统一之后,国内少数民族之间战争减少,逐渐呈现出和谐的趋势。与此同时,隋唐时期中国与70余个国家保持着贸易往来和友好关系,这在历史上也是创举。
二、隋唐时期职业教育开展原因分析
(一)统治阶级的重视,专科学校的开展
隋朝统一国家政权后,在教育制度上采取了集约化和系统化的改革,反映在职业教育层面表达在官学教育体制中对魏晋南北朝起开展的专科学校制度的完善,并自成系统;唐朝的教育制度相比隋朝更加地完备,专科学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展,在隋朝专科学校系统的根底上,形成了大规模的专科学校教育制度。
(二)社会经济的开展、职业分工的完善
隋朝建国初期,社会经济因战乱而处于凋零状态,国家财政形势紧张。隋朝的经济支柱主要来源于农业的开展,随着统治者推行“急农〞和“榨农〞政策,在短时间内国家经济迅速致富,但在加强管理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
同样,唐朝统治初期,国家面临着与隋朝一样的经济凋零问题,但与隋朝相反的是,唐朝抛弃了“急农〞和“榨农〞政策,进而实施“重农息农〞政策,将农本思想应用在“劝课农桑〞等一系列促进农业技术开展的新措施上,很快地实现了国家经济的复苏。
在隋唐时期,由于手工业的大开展,许多手工技术工人的培养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例如官营手工业中由少府监所管理的艺徒制的形成,私营手工业中“行会〞传授和家庭技艺传授等。同时,随着职业分工的细化,由手工业中分化出的纺织业、制造业、铸造业等也随之得到了相应的开展。
(三)和谐的社会环境、稳定的民族环境
自隋朝掌握政权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时期。因此,统治者的观念发生了从扩大疆土面积、夺取执政权力向稳固统治政权、开展国家实力的转变。借此契机,职业教育的开展也获得了相对理想的社会环境。同时,由于民族之间及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各行业甚至各民族、各国家之间所实现的技术交流越来越频繁。而该时期职业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为各行业、各民族之间互相借鉴和学习彼此的经验奠定了重要的开展根底。
三、从职业与分工来看隋唐时期的职业教育形式
正是由于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等有了蓬勃的开展,也基于对经济持续开展的需求,国家需要大量从事技能工作的专门人才。与此同时,社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具有实用性质的专门学校的开展,以及民间基于社会经济需要而开展的私家传学等,成为社会开展的必然产物。
(一)官办科技性专门学校
隋、唐的科技性专门学校的创立开了我国古代科技教育的先河,这时的实科性的科技专门学校主要有医学专门学校、算学专科学校、律学专门学校等。[2] 官办专门学校表达了政府对相应职业领域人才的需求,也说明了该领域在隋唐时期有较好的开展。
书学专门学校始于隋朝,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文字学、训诂学和书法等,教材也有了相应的规定,如石经、说文等。[3]算学专门学校的培养目标为“明数造术,详明术理〞,就是技能掌握运算法那么,又具有运算的能力,兼顾知识与能力。而该时期的医学开展迅速,已经开始有了分科,这更加表达了社会分工与职业开展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也招收学生学习其他的一些专门技术,如天文历法、兽医、祭祀占卜等方面,培养出来的学生为封建统治所用。官办的科技性专门学校也成为当时职业教育开展的主要形式。
这些官办学校大多规定了修业年限、教材、培养规格、教学方法等,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大多留署任职,这表达了隋唐时期的专门学校已出现职业教育的形态。
(二)私家传学
隋唐时期的私家传学有两种类型,一是私营作坊内的技艺传授,这种形式的产生源于隋唐时期个体商业的繁荣。私营作坊的职业技能传授大都是作坊主雇佣一些帮工或学徒到自己的作坊工作,然后在工作中通过边做边学的方式来传授职业技能,学习者也在不断地工作中对职业技能加以稳固。另一种那么是家庭手工作坊内,为保持独特的制作技术不被外人知晓,长辈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把职业技能教给自己的子女,这样的传授方法虽能保持自家作坊的竞争能力,但不利于技术的交流。
这种私家传学的方式,更加细分了社会分工和职业类型,而这也反作用于当时的社会经济,使经济和职业教育有了良性、循环的开展。
(三)艺徒制
艺徒制是学徒边从事劳动边接受师傅关于操作技艺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兴起于奴隶社会,开展完善于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职业教育最为典型的教育形式之一,是一种百工技巧训练之制。隋、唐的艺徒制有民间艺徒制和朝廷艺徒制。朝廷艺徒制的产生是由于隋唐时期手工业规模庞大,所需的技术人才数量众多,而民间私营作坊培养的工人在数量和质量上达不到朝廷的要求。艺徒制要求一边生产,一边训练技术工作,艺徒训练由少府监(从三品)负总责,并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艺徒制根据生产需要分设不同的工种,每一工种由其生产性质确立其教学内容和学制。如唐代的宫廷作坊所收艺徒有四个工种,其中的首饰工因需要掌握难度较大的刻镂、雕花等工艺技术,学徒时间最长,为四年,而最短的只有九个月。官营作坊训练艺徒十分重视考核,季试由令承负责,年末的岁试那么由少府监亲自主持。在教师的备配上,官营作坊借用皇权的威力征用全国的工艺名师,并指令他们拿出家传绝技教授和训练艺徒,即所谓的“教作者传家伎〞。[4]
唐代的艺徒制面向平民招收学生,一般的庶民子弟也可入学,也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普及和开展。
(四)繁荣的文学开展对职业技能的传播
隋唐时期的诗、赋开展空前繁荣,而诗、赋对于科普的作用不可小觑。诗人大都亲近百姓,了解他们的需求,因此他们对于当时一些先进的职业技能的传播比较迅速及时,而且隋唐时期不仅诗人善诗,百姓也爱诗,诗赋比朝廷公布的诏书流传更容易,也更快捷,这一因素也大大的推动了当时科普性诗赋的传播,当时流传于世用于科普的诗、赋主要有步天歌、同玉元鉴赋、天文大象赋、求一算术化零歌等,尤其以介绍中国古代全天星官的著作步天歌最为著名。
四、隋唐时期职业教育特点
(一)在社会分科的根底上有了专门化的分科
这一点与隋唐时期整个社会职业分工细化息息相关。笼统的学科技术已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繁琐问题,因此,更细的分科成为经济开展的必然结果。例如隋唐时期的医学分为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等。由此可看出,社会经济的开展推动了社会职业的分化,社会这样的分化又促进了学科技术的细分,因此,社会经济的开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学制初显雏形
隋唐时期的专门学校对招生人数、入学资格、修业年限、培养规格、教材、培养方式等都有了详细的规定。如算学专门学校,招生定额80人,入学资格为“文武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学生还分为两个专业施教,教材还各有不同,其中包括九章、海岛、周髀等,考试那么分为旬试和年试,培养的学生要做到“明数造术,详明术理〞。[5] 算学专门学校也是最早的数学专门学校。
(三)各类学校根据行政机构归口管理
这一时期的学校管理开始出现归口管理的情况,类似于现在的“部门办学〞现象。如医学属太医署,律学属大理寺(隋朝),算学隶秘书局,天文、历数、漏刻属司天台,兽医属太仆寺,校书属校书郎。部门归口管理有利于行政部门对教学的指导,尤其是对专业内容的教学指导;有利于学生学成后的分配使用。[6]这也打破了之前教育统归朝廷管理的现象,使得学校管理权责更明晰。
(四)职业教育制度化色彩初具形态
这一点表达在隋唐时期专门学校以及农业、手工业生产领域中的职业教育开展程度都较高。从前面文章中提到的职业教育的开展形式中可看出,隋唐时期各个领域职业教育都有较好的开展,而且都是制度化、统一化的。
注释:
[1]田京生.隋唐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材处理与教法研究.
[2]李建军 刘俊学.浅谈隋唐时期的职业教育[J].成都中医大学学报,2003(5).
[3]米靖.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12月版):77.
[4]李建军 刘俊学.浅谈隋唐时期的职业教育[J].成都中医大学学报,2003(5).
[5]旧唐书·职官志
[6]杨上游.我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探微[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三卷第一期)
作者简介:
黎露,研究生,云南昆明人,1989年3月21日出生;陈琮化,研究生,福建平和人,1991年12月1日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