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民俗之于小说创作的意义.docx
下载文档

ID:1285696

大小:23.87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民俗 小说 创作 意义
民俗之于小说创作的意义 英国民俗学家、民族学家爱德华·B·泰勒认为,民俗应该是“从古老文化条件下产生的一种需要的证明和例子〞,是“被习惯势力带进不同于他们早先的社会环境〞[1];而文化人类学家班尼那么认为,“民俗学是一个概括的名词,其内容包括传统的信仰、习惯、故事、歌谣、俚语等流行于文化较低的民族或保存于文明民族中的无学问阶级里的东西〞[2],而中国学者钟敬文对民俗的定义为: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阔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3]。纵观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民俗的界定,我们认为民俗应该具有历时性,与时间相关,应该是历史沉淀的结果;民俗应该具有民间性,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相关;民俗应该具有系连性,能够连接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而以人物形象创作为核心的文学样式——小说,恰恰与民俗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联,这种关联在很多作家的笔下得以彰显,让小说变得血肉饱满,更具生命力。 首先,小说总是以“人〞为主体意识进行构建的,人物形象的创造,故事情节的设置以及社会背景的形成,都要在一个合情合理的人文构架中展开。而民俗系连了“人〞和他们的世界,连接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因而民俗在小说中的合理表达不但是小说的人物和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更能提高“真实〞的境界,然而作品本身更具质感,深入人心。 其次,小说这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情节的构建进而实现精神世界的构建,因而它在某一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是从物质到精神的一种回归或重现的过程。因而,小说中的人物或情节能够到打动读者,往往是在文化层面上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而民俗是一种鲜活的,流传于社会的文化形式。这种形式在民间代代承传,渗入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这种文化形式一旦在小说中得以有效表达,对故事的讲述者来说,绝非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它必然会让整个故事从生活的最具体的层面具有了文化的价值。 一、贾平凹作品中民俗的表达举隅 贾平凹是当代著名作家,更是陕西文坛的优秀代表之一。生于秦地,长于秦地,其作品更是以反映陕西的风土民情,人文变迁为特色,而正是由于作者对秦地风光,历史现实的深入体悟和巧妙运用,使得其作品饱满地道,广受欢送。下文我们试以贾平凹小说作品为材料,举例性说明其小说创作中对秦地民俗的观照。 〔一〕方言俗语的广泛应用 方言是地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某一地区文化历经岁月的积淀,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地域文化的基因。很多作家都会把方言这种形式融入到小说创作当中,让小说从语言上具有了地域色彩。而贾平凹的小说作品中,陕西方言比比皆是,这种特有方言形式,凝聚了当地人特有的情感和思想,有效地重现了当地人们生活的味道,也为读者解读和认知文本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其作品中除了“谝闲传〞、“你吃了么〞类似的具有陕西特色的生活用语大量出现之外,更具民俗意义的歇后语,谚语等俗语的使用也是贾平凹作品在语言方面的重要特色。 例如,作品中常出现具有陕西方言色彩的歇后语: 长虫〔蛇〕缠在辘轳把上——把〔爸〕不缠你,你还缠把〔爸〕哩! ——秦腔 红萝卜缨子换炸弹——着了一个满天飞,屎八牛钻竹竿——受罪哩!你当过节哩! ——秦腔 锅刷子写字——笔划太壮 ——秦腔 光屁股撵狼——不怕死也不知羞!——秦腔 癞蛤蟆支桌子——硬撑哩! ——高老庄 狗吃麦苗—装羊〔洋〕哩!美穴地 再如,还有一些极具地域文化的俗语: 笼离不了攀,攀离不了笼〔说两人关系密切〕 ——白夜 东倒吃羊头,西倒吃狗肉〔说墙头草的特征〕 ——高老庄 没见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路么? ——白夜 还有民俗色彩较浓的陕西本地的歌谣民谣: 撇个火,点个灯,婆婆给你说古经,羊肉膻,鸡肉顽,猪肉好吃咱没钱。 ——白夜 八月里来八月中,走到花园看营生。——白夜 根娃拉马梅香骑,根娃拿着花鞭子,打了梅香脚丫子。 ——白夜 为王的坐椅子脊背朝后,为的是把肚子搁在前头,走一步退两步只当没走,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秦腔 哟得哟得打呀……五魁!七巧!高升!八马!兄喝的酒啊。 ——急躁 州河水弯又弯/上下都是滩连滩/有名滩,无名滩/本领不高难过关/洪水滩上号子喊/船怕号子马怕鞭。 ——急躁 你是我的哥哥你招一招手/你不是我的哥哥你走你的路。 ——米脂婆姨记 上文只是举例性说明,贾平凹小说作品中对方言俗语的应用范围广,类型多,在语言运用方面充分地反映了秦地的风情。 〔二〕陕西饮食文化的全面表达 饮食文化的形成,是某一特定区域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等自然因素和当地人们生活习俗,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而形成的。因此,地方饮食特色是地域民俗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某一地域最具特色的标签性指标。贾平凹是地道的陕西人,陕西作家,其作品中的人物也主要是地道的陕西人,因此,在人物形象塑造中,陕西饮食文化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而全面的表达。例如闻名世界的羊肉泡馍,在小说秦腔中被反复提到,此外,陕西人吃饭时喜欢用辣子油,凉皮、吃得满嘴都是辣子,这样的情形在秦腔里也经常出现。如果吃得更简单一点,那就是一块馍,一根葱,再沾上点儿辣椒油,这些细节在白夜里也会出现,用来描述那些小人物简单的生活。陕西的面食算是饮食一绝,这在贾平凹的小说里也多有表达。秦腔中的人物会吃捞面、酸汤面、浆水面,土门中写到了糁糊汤面,高老庄中还有鸡蛋挂面。此外,白夜里还记录了其他一些陕西的小吃,总结起来有米酒、稠酒、醪糟、麻辣烫、臭豆腐对白酒、酿皮子、葫芦鸡、辣子疙瘩、泡儿油糕、柿子饼、粉蒸肉、洋芋糌粑饼、廖花糖;秦腔里还有麦仁稀饭、煎饼、麻叶果子、锅盔、胡辣汤、小笼酥肉、栗子鸡、糯玉糕;这些都是在陕西地方独具特色的小吃,也是陕西人在生活中、交往中、婚丧嫁娶等各种不同场合呈现出来的最真实的风景。 在故事的展开和人物的塑造过程中,这些饮食的细节发挥了非同寻常的作用。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性格,不同场合,饮食的内容,形式都会有所不同;情节的推进需要人物的交往,而很多交往的情节都会设置在饮食相关的场合,因为这样的场合最真实,也最自然。因此,从上文对贾平凹小说作品中饮食文化的举例可以看出,这种民俗方式的全面呈现使小说表现地道的陕西人和他们的生活成为了可能。 〔三〕乡土文化的深入挖掘 贾平凹一向坦诚自己是“乡下人〞,其作品中也处处表达了他对故土、对乡土文化的深情和眷恋。他除了细致地记录故土人们的独特生活方式以外,更对陕西地方的乡土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并身体力行地把自己对乡土文化的深入挖掘融入到小说创作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2022年的长篇力作秦腔[4]。“文章所写的作为戏曲的秦腔,它的衰败是注定的,传统文化的衰败也是注定的。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一种衰败中的挣扎,是生命透着凉气〞,作者把自己对秦腔这种故土戏曲的走向没落的关注和无奈演绎成了一段传奇故事,而整篇故事那么是由一个个秦腔唱段贯连起来。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夏天智,视秦腔为生命,秦腔支撑他度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岁月;他用心制作一个个秦腔脸谱马勺,最后竟出版了秦腔脸谱集;对儿子离婚的行为不满,表达愤怒也是用秦腔的方式:“把喇叭翻开,放辕门斩子,放!〞;临终前听了录音机里的秦腔才咽了最后一口气,微笑着离开。还有故事中的白雪,更是秦腔最忠实地追随者和参与者,在生活中遇到阻力以及秦腔剧团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也没有放弃自己对秦腔的执著;村干部金莲承包上了鱼塘,快乐地在村中的喇叭播放秦腔曲牌“钻烟洞〞;白雪刚出生的小女儿听到秦腔竟停止哭闹;村中的狗来运也会“瞅着大喇叭,顺着秦腔的节奏长声吼叫。〞作品中与秦腔相关的大大小小的人物以及周遭的生活细节,无一不透露着作者对秦腔的认同,对家乡文化的迷恋,而故事悲剧式的结尾,更表达了作家对故土文化行将没落的痛心。 上文从方言俗语、饮食文化和地域文化三方面举例性地说明了贾平凹小说中对民俗的关注和运用,其实,在其众多的作品中,表达了陕西地方民俗的方方面面,如婚丧礼仪、特有服饰等等。这些内容超越了作品本身的故事性,让文本具有了更深广的社会价值。 二、民俗在小说创作中的意义 〔一〕塑造人物形象的必有元素 小说中的人物不可能凭空制造,任何人物的言行都离不开社会环境。而民俗的时代性、地域性正是小说人物成长的肥沃土壤。作家只有敏锐地发现了笔下的人物和他所处的时空环境的特有关联,才有可能赋予小说人物以生命。民俗所反映的历史与现代、愚昧和文明以及两者的传承与冲突,都有可能成为人物命运开展的重要因素,而人物命运的两难选择,那么会让人物的精神得以彰显,让小说的情节更有张力。 〔二〕民俗本身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 如前文所述,民俗本身是地域文化在历经岁月后的沉淀,这就决定了其本身特有的审美特性。从时间的纬度上考察,民俗经历时间的冲洗而最终得以流传,时间上的疏离造就的神秘感能够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它能赋予文学作品以历史的深度,历史民俗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同时为作家提供广阔的叙事空间。从空间的角度分析,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风物人情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例如贾平凹作品中所呈现的秦地风物,赋予了作品浓郁的乡土味、陕西味、地方风情已然成为其作品中标志性的符号,同时也在空间领域内为其小说人物提供了符合情理的“精神家园〞。 〔三〕民俗在小说创作中具有深广的文化意义 贾平凹的秦腔是秦地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悲凉挽歌。而正是类似秦腔这样的民俗形式,给予了作家和作品良好的时机,让作家找到人物思考的着力点,也为作品提供丰厚的、可供挖掘的资源,让作品能够在对文化的反思、人文的关心、信仰的追求等哲学层面得以有效展开。 【参考文献】 [1]〔英〕泰勒.原始文化:神化学、哲学、宗教、艺术和风俗开展的研究[M].连树声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方纪生.民俗学概论[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资料室,1980. [3]钟敬文.民俗学入门·序[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 [4]贾平凹,王彪.贾平凹新年唱秦腔[N].羊城晚报. 2002-02-08. 〔作者简介:董洪杰,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教师,文学硕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