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女德学习心得体会.docx
下载文档

ID:1283893

大小:20.35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女德 学习心得 体会
女德学习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今夏有幸聆听了老师讲授的,受益匪浅,所以特别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学习女德的一些心得,并鼓励女同胞们参加到学习女德的行列中来。 可能大家会觉得,现在都21世纪了,你怎么还鼓吹封建道德。如果是以前,我也会认为这是束缚女子的封建歪理。当我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学习了老师的研习报告传递出来女德教育的智慧,才明白了在当今继承并推广女德教育的深远意义。总得来说,一个女性的品质直接可以影响钦慕其男性的品质,如果这位女性,很有品德,她身边的男子会朝着君子方向开展,如果你只是虚有其表,品行低劣,喜欢你的男性档次一般不会很高,你注重德行的修为,其他的人也会用道德塑造自己。女子承担着家庭社会的重任,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古人对女子的赞美是;厚德载物。下面是诗经中的另一首诗,思齐,“齐〞字,念“斋〞音,这首诗赞美了一些伟大的女性。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那么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这首诗告诉我们文王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的母亲是一位贤母,由于文王的母亲很有德行。所以她能把文王教育好,文王了不起,他的母亲更了不起,这一诗一共四章,第一章是赞美文王母太任的德行,第二章至第四章,讲的是文王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王是为政以德教化群臣百姓。 齐,庄也,即庄严肃穆,就是说一个人的内心庄严肃穆的,文王母亲的德行事迹,可以参阅烈女传,哎。烈女传这部书,在书店里绝对找不到,因为现在大家都想当美女了,一提起烈女,大家会想那是些因循守旧,保守过时的论调,实那么刚好相反,妇女最重要的是什么,这本书就是告诉女人如何做一位贤良的女人。 “思媚周姜〞,媚,是爱的意思,周姜就是太姜,是太任的婆婆。文王的父亲叫王季,王季的太太叫太任,文王的奶奶叫太姜,太姜也是一位很有德行的女子。 “大姒嗣徽音,那么百斯男〞。文王的后妃太姒她继承太任的美德,能够行太任之德行,能够续行太任之教令,孔子赞周的文化:“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朝八百年的江山,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这些丰功伟绩是谁奠定的。是三位女性,太王的夫人太姜,王季的夫人太任,文王的夫人太姒,是这“三太〞,古人称妻子为太太,是出自这三太。古人称夫人为“妻〞,妻者,齐也,言与夫齐体,主辅为一,说的就是夫妇一体,辅佐自己的丈夫,帮助完成他德业的修养,就是相夫教子。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好女人,改变三代人的命运,教出好儿孙;坏女人,害三代人,家道或是一败涂地。 夫妇之道首先是建立在孝道上的,我们要知道,人为什么要结婚。主要的目的就是传宗接代。培养好的后代来传承家学、家道和家业。夫妇这一伦叫夫妇有别,也叫男女有别。别在分工不同。一个是天,一个是地。上天有好生之德,生生不息。大地孕育万物,承载万物。大地甘心在天之下,不与天争,永远在最低处。无论我们如何去踩踏它都如如不动。默默地承受。我们的排泄物或者动物的尸体无伦有多污秽,它都接受,并且能够变废为宝把它变作养料肥沃这块土地,继续利于别人。这像女子能够忍辱和包容的德行,女子的德行也叫坤德。一阴一阳是为道。女子是阴,男子是阳。阴是藏于内,所以女子的职责是在家中相夫教子。男子是扬于外,在外面报效国家,为社会群众效劳。阴阳是一体。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万物都不离阴阳。夫妻也是一体。中国的传统的婚礼上有一个环节就是夫妻结发。就是把新娘和新郎的头发剪下一小缕,绑在一起放在一个小的荷包里。头发合在一起,根本就分不清是谁的头发了。这也寓意夫妻是一体的道理。既然是一体,丈夫的志向就是妻子的志向。丈夫的心愿就是妻子的心愿。对丈夫有的全是成全。阴是助阳的。这叫旺夫。太极拳分阴拳和阳拳。出拳的这个是阳拳。是在外面的。收回的这个是阴拳。但是真正发力的是这个里面的阴拳。没有这个阴拳来配合。阳拳打不出力量。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好女子料理家中事物,男子也不能安心在外面为社会效劳。没有妻子在家中默默的修福,丈夫在外面做事也不会有好的运气。做妻子的不能太强悍,悍妇就是争强好胜,决定克夫。也伤子,还伤自己的身体。我小区的一个清洁工,她就是非常的强悍。在很多人眼中会认为这是好女人。干净利落、勤快能干、万事不求人。在她的眼里,任何人干活都不干净。任何人都没有她自己利整。谁干活她都看不上,都要管一管。她总是很自豪的说自己的身体像个大小伙子一样。实际上一个女人有这个感觉已经是不正常了。她的命运就是丈夫和她离婚了,孩子身体一直很弱并且不聪明。自己身体也不好。 我们身边有一个女孩子,和男朋友谈婚论嫁了,家是农村的,要彩礼一要就是2023万。一个农民上哪给你弄那2023万去啊。这不是吸血鬼吗。娘家亲属帮着讲价。最后定到8万,少一分不嫁,因为她已经怀孕了,她拿肚子里的孩子威胁男方父母。她说你们看着办吧。没有钱也行,那咱就先不结,我把孩子做了。等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再结吧。不给钱就杀人,这不赶上绑票了吗。而且帮的还是自己的儿子。虎毒还不食子呢。他家娶的不是媳妇,是一只母老虎。哪还有情义在啊。这样的女子很虚荣,她会攀比、瞧不起丈夫、看任何一个男人都比自己的丈夫强。留神不安于家里的时候,一定会红杏出墙。最后不是给丈夫逼跑了,就是自己找情人了。结果还会人财两空。为了欲望而结婚,最后还会为了欲望而离婚。现在闪婚的很多。闪电般离婚的人也很多。结婚是人生的大事,老人攒了一辈子的钱,给孩子结婚。没想到这么快就离婚了。坑人啊。我说你决定离婚的时候想过老人的感受了没有。因为没有孝道了。因为离开了恩义、情义、道义的婚姻不会长久和稳固。女子除了相夫,还有一个本分是教子。孩子受母亲的影响是最大的,有一次我在电梯里看到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打扮成了一个成年性感女子的样子,穿着很暴露。画着浓妆。现在说话就开始装腔弄调。我就在想,这么小的年纪就这样虚荣,将来她可怎么办呢,她能有幸福吗。难道她的父母看不到这点吗。这时候我往旁边一看,女孩的妈妈穿的更暴露。老祖宗告诉我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是指生育了后代并且培养了合格的接班人,优秀的后代来传承家族的家学、家道和家业。并发扬光大。这是真正的后代。这是传宗接代的真正意义。并不是生个孩子就完成任务了。如果生了孩子没有好好的教育。那就和家中院子里面养的猪和狗有什么区别。如果后代做了坏事危害社会,那么我们失职,我们就是罪人。如何教育好孩子呢。母亲要以身教来给孩子做个好典范。而且从小就应该让孩子们多干活,因为习劳知感恩,多干活可以培养孩子的感恩心和孝心。有感恩心的人是有福的人。当小孩子还没有能力为别人效劳的时候。他对社会和家庭没有任何的奉献。所以不能享福,福享没了,禄尽人亡。人就会短命。现在我们不懂得这些了,总是给孩子花很多钱,让孩子穿好的,吃好的。现在的医院里,儿科的床位最紧张。因为孩子的福报折损的太多了,所以孩子会生病。所以孩子应该多惜福。过去有句老话说,孩子捡别人家的旧衣服穿好养活。不让孩子穿漂亮的衣服是不希望孩子从小就很虚荣。一个女孩子如果从小就很虚荣,增加她的欲望,她长大了就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虚荣心而堕落,那么这个女孩子就不会有尊严也不会有幸福啦。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保护孩子。为了他们一生的享福着想,难道这么不是爱孩子吗。理性的是爱。感情用事那是溺爱,那是害。 我以前有一个邻居。当姑娘的时候母亲批评指责她时,她不但不认真聆听,真心悔改,还小声谩骂。婚后,她经常与公公婆婆吵闹,不尊重丈夫,弄得家中鸡飞狗跳。生有一个女孩,把什么好的都给女儿。现在女儿十几岁了,不爱学习,不服管教,整天蹬高爬低,不小心把脑袋摔坏了,害苦了她。可她还没有悔悟,总认为是自己命不好。其实是她的德性太差,没有把孩子教育好。孩子不是谁个人的,是国家的,是整个社会的。孩子没有成为国家的栋梁,她是整个社会的罪人。孩子和母亲是一体的。孩子不好,做坏事,孩子会有反作用力的惩罚。那么母亲也会有同样的惩罚。我们可以观察儿女在外面干坏事的。妈妈身体没有好的。儿女在外面赚凶财。妈妈在家里就会出事破财。女子在家中如果做到了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儿女。把心全部放在家里,放在本分上,一心全的成丈夫,做到这些丈夫的一家都会感念你的恩德。丈夫也会念你的情义。所以一个女子只要做到了恩义、情义、道义。不但家庭稳固,子孙还会孝顺。人家的老祖宗都会感恩你。 一家的命运在我们的手上。一国的命运也是在我们的手上。我们不敢说做功臣,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成为历史的罪人。这个骂名我们担不起。身为女人我们要做清澈的源头。我们都有做孟母的潜质。圣人的母也是人做的,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想做,你就能做。姐妹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女德,一起改变命运,为这个世界再培养出几位孟子。最后希望全天下的女子都能够学习到女德,都能得到幸福。我学习的时间很短,理解的也很浅,如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的批评和指正,我将非常的感谢。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