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人工智能
时代
会计
从业人员
发展
影响
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从业人员开展的影响研究
叶丁丁
[摘 要]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开展,会计信息化逐渐向人工智能方向转变,会计行业步入人工智能与信息化时代。在该背景下,会计行业转变了之前传统的用人观念,人工智能逐渐成为构建“人—机〞互动模式的根底,且带着会计行业市场发生重大变革。在这样一个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从业人员承担较大的压力,主要因为现在很多高智能化的财务软件逐渐被应用到会计行业中。本文针对现阶段国内外会计人工智能的研究情况,对会计行业人工智能的开展进行了根本介绍,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开展对当下以及未来会计从业人员的冲击与影响,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从业人员;积极作用;影响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2.18.024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2)18-00-02
1 会计人工智能的技术背景及其应用现状
1.1 技术背景
想要实现会计信息化,人工智能是关键的一个环节。1989年,Miklos A提出人工智能能够搭建适宜的专家系统,可以在会计以及审计领域中运用。进入21世纪,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开展,并在会计行业中得到深入应用。2022年,“德勤机器人〞进入人们视野,标志着智能机器人正式进入会计行业中。2022年,我国提出了在会计领域内引进人工智能,之后各种各样的财务机器人开始进入企业。
1.2 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和开展,互联网企业正朝着人工智能的新方向开展。传统的会计行业面临较大的冲击,无法独善其身。2022年,中国在互联网大会中提出“大智移云〞的概念,
随后全部行业都进入了改革期。2022年5月召开的第一届世界会计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CFO大会,是会计行业人工智能时代的开端。为了使会计工作适应社会开展,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将各个学科的知识和科学技术不断融合,使会计领域出现了新的开展。2022年,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连续上市财务机器人,包括毕马威、安永、普华永道和德勤,这意味着“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时代的到来,说明传统会计行业正在逐渐变革。早期,会计人员全程参与业务活动,业务活动的凭证審核、编制会计分录、记账、编制报表以及报税等都由人工完成。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变革与开展,电子信息技术渐渐完善与改进,更多的企业启用ERP系统,直接应用相关软件完成记账、编报表、提交报税资料等工作。ERP系统通常以信息技术为前提,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信息技术,按照系统的管理理念,给决策层以及企业员工构建一个能够提供决策的平台。
2 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巨大影响
2.1 积极作用
第一,人工智能的运用提升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借助人工完成,然而由于财务会计人员在计算、登记凭证以及审核凭证等一系列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和错误,导致会计信息的质量降低,甚至出现由于前一环节的某一处微小错误导致所有工作全部无效的严重后果。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后,会计计量和会计记录等多项简单易完成的任务可以交由人工智能完成,有效降低了计算的错误率,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第二,提高了会计行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资本的投入。作为会计工作人员,每天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根据单位的财务信息制作财务报表等,这些烦琐的根底性工作无疑加大了会计工作人员的负荷量。而财务机器人的出现,简化了这些烦琐的根底性工作,降低了工作中的错误率。人力劳动被机器劳动取代,这不仅能够提高会计行业的整体工作效率,还能减少人力资本投入,节约本钱。第三,人工智能的运用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的生存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开展准那么。企业间的竞争也是如此,想要在剧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有老实守信的亲和力、开拓进取的文化力,最重要的是冲破传统的创新力。智能机器人的运用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性,将人工智能引入企业内部管理已成为时代开展的必然趋势。各种财务会计软件的应用在提高会计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使企业成为一个管理有序的工作组织,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这样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日益剧烈的浪潮中取得胜利。
2.2 消极影响
人工智能的运用导致基层会计人员的失业风险增加。对于人工智能而言,一些根底的会计工作,如登记账簿、核算等已经不需要会计人员完成。在科技高速开展的未来,可能有更加先进的人工智能机器出现,这样一来,大量根底性会计岗位会被财务机器人顶替,会计行业领域中根底性岗位员工的需求量会不断下降,甚至出现失业潮,这也是我国需要解决的行业性问题。此外,还可能出现会计信息泄露问题。人工智能属于新兴技术,开展速度较快,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需要更多的研究使这项技术变得更加成熟。如果一个企业引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还不成熟,可能加大内部信息系统被黑客侵入的可能性,导致会计信息泄露,企业利润流失,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 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从业人员的应对措施
3.1 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根底技能
会计从业人员对人工智能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如果能接受并正确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人们的职业理念就会发生变化,职业方案会得到调整。会计从业人员只有主动积极地学习计算机技术,才可以高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现阶段,很多公司采用了智能软件系统,会计从业人员如果不知道操作方法,会延长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效率。
3.2 顺应时代潮流,完成职业转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很多根底的会计岗位将会取消,会计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相互融合,出现许多新的岗位。在人工智能应用的背景下,会计从业人员应向管理会计逐渐转型,个人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变成复合型会计人才。人工智能建立在事物的量化等严密事物的根底上,更倾向于用量化的概念解决和处理事件,无法向人脑一样对事件进行有经验的自动化处理,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向复合型会计人才转变是时代开展的需要以及最终归宿。
4 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专业大学生(未来的从业人员)的应对措施
4.1 学习重心由财务会计变为管理会计
从我国会计行业的现状看,基层会计人员占大多数,管理层会计却寥寥无几,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随着人工智能不断开展,一些简单的会计工作将完全被人工智能取代,导致基层会计人员的缺口越来越小,甚至出现有的基层会计人员过于饱和而面临失业现象。但对于管理会计人员而言,他们的工作不是目前的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的。因此,作為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必须树立长远的开展目光,在学好专业知识,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同时,要尽可能多地拓展会计职能,学习和研究管理会计,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
4.2 通过学习获得含金量较高的会计类证书
想要成为一名会计,证书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现在会计行业的形势逐渐严峻,仅仅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是远远不够的,会计人员必须继续深造,取得级别更高的证书,比方CPA、CMA等。会计专业大学生在获得了这些证书之后,走出校园,进入职场,应对未来的工作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4.3 努力学习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知识
人的一生是在学习中度过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能故步自封,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的飞速开展给会计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实践平台,使他们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对于会计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人工智能的出现是一个好的契机,要求他们必须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开展与进步,不断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具备新型会计人才的条件,在会计人工智能领域剧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获得更好的开展。
5 结 语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会计人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代的会计人员必须舍弃过去纯手工记账的僵化模式,通过自身努力与开展,成为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会计储藏人才。在未来的会计行业开展中,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人员数量远远超过根底核算人数,导致核算人员面临失业或下岗的局面。在现代管理制度中,业绩管理、资本市场运营、风险控制等管理活动有利于会计核算工作向价值管理方向开展,使能力更强的财务人员受到各行各业的追捧,使会计这一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含金量不断增加。因此,会计人员应该理性地看待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不断学习,让自己向复合型人才方向转变。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瑜萍.财务机器人背景下财会人员如何应对职业危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20):118.
[2]祁琳.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对于高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22(24):185.
[3]杨静.财务机器人时代会计人员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22(1):183-184.
[4]曹雨濛.人工智能来了,会计专业学生该如何应对[N].中国会计报,2022-06-09.
[5]陈维.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商论,2022(34):127-128.
[6]刘洁.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开展的影响研究[J].财会研究,
2022(6):33-35.
[7]陈贺鸿.人工智能时代会计师事务所生存与开展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2(13):227-228.
[8]杜立岩.人工智能时代下对会计行业的思考[J].科学与财富,
2022(17):14.
[9]陈敏洁.人工智能冲击对根底会计从业人员的影响[J].现代企业,2022(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