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国外中小学德育发展趋势.docx
下载文档

ID:1282244

大小:23.54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国外 中小学 德育 发展趋势
国外中小学德育开展趋势   21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迅速开展,兴旺国家及中等兴旺国家,国民收入和富裕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青少年学生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价值取向多元化,追逐名利等各种道德问题层出不穷,一些国家甚至因此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各国及各界有识之士越来越认识到,儿童及青少年的道德养成和道德问题的防治,只靠学校是不够的,在增强“智力投入〞的同时,要增加“德育投入〞。要“立法〞,要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与学校、家庭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中小学学生的道德教育切实得到加强。    美国:多种多样的德育途径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除了理论灌输之外,还有大量的实践活动和渗透教育,实现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  道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主张德育与其他学科融合是杜威的教育思想,美国学校长期以来一直遵循这一原那么。将道德教育寓于学校生活和各学科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们十分注重各学科的德育渗透作用。人文和社会学科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组成局部,美国学校虽然少有专设的道德教育课程,但普遍开设了历史、公民学等有关课程。在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传授中,渗透着美国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教育内容,强调美国对于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和领导作用。高校的公共根底课普遍开设美国总统制、欧洲政治思想、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美国现代文明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政治性和理论性都很强,充满了美国所认可的核心政治观和价值观。此外,美国学校还十分重视自然学科与道德教育的结合。其方法是对每一门主修的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学习研究。  注重活动式道德教育。在美国通行的德育模式一般是按照“设置场景——引导角色进入——体验——选择〞进行的,即通过把教育对象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选择,其中无不贯穿学生的思考活动。在课堂外,让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体验社会。自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社会活动,参加多种形式的义务效劳,以取得相应的学分,方能毕业。美国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募集资金,竞选宣传,环境治理,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慈善工作效劳,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效劳,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获得效劳社会的体验,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社会生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注重发挥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隐形教育指采用隐蔽方式传递社会价值观,此概念是美国学者N.V奥渥勒1970年提出的。他认为校园生活占据了学生的大局部时间,因而主张通过校园生活渗透德育意识。美国十分重视隐形教育的德育意义和价值,形成了系统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1.开办各类学术活动,倡导学校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思维。2.校园文艺及体育活动。美国学校有许多学生文体活动协会和俱乐部以及各类兴趣小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社会交往以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自立、自信、开朗的人格品质和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3.全校性活动,即通过校庆、国庆等节日庆典和入学毕业仪式等活动,培养学生爱校爱国的精神。    英国:灵活多变的德育方法  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过去一直包含在宗教教育中。从20世纪70年代起,英国建立了专门的道德教育研究机构,开展道德教育的调查研究工作,研制并推出道德教育的方案。20世纪90年代,英国教育部颁发了道德教育大纲,要求学校向学生传授道德价值观,其德育教育方法可谓灵活多变。  通过宗教教育来进行。英国学校开设宗教教育课程,这是由英国法律规定的。1944年的教育法规定:所有郡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将实施宗教教育。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同样也规定:为所有在校注册的学生开设宗教教育课,在“全国统一课程〞规定中也指出:宗教教育已经由法律确定下来,因此,必须继续成为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除了根底学科所需的时间之外,将给宗教教育留有时间。英国学校实施宗教教育主要是通过宗教课程和宗教活动。按照宗教课程的协定教学大纲,宗教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和了解圣经的主要内容;耶稣基督的生活和教条;基督教开展史;教会、神职人员的职责;各教派公认的假设干信仰要义以及基督教义适应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法等。学校组织的宗教活动主要是在上课日开始时,组织学生参加集体礼拜。除了有特殊情况外,规定所有在校生同时参加集体礼拜。  通过道德课来进行。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英国学校中普遍使用了生命线系列教科书,通过正式上课来进行道德教育。这门道德课是作为学校的一门选修课,注重于倡导人们体谅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的道德教育宗旨;主张气质修养、行为举止的培养应与开展学生道德判断力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关心人的课堂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可以观察、体验、学到许多道德准那么。  通过其他学科和活动来进行。除了开设宗教课和道德课外,英国的学校也通过其他一些学科和活动来表达其道德价值观念。最通常的是在文学、艺术、历史、健康教育(包括性教育)、为人父母及家庭生活的准备教育等课程中,对学生施以不同的影响。这些课程都以各自的方式,强调掌握一定的观念、技能和知识分支。通过文学艺术课,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欣赏水平,如缺乏这种情感,学生就不会利用许多时机来丰富自己的个人经验。通过历史课,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的开展以及人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健康对己对人的重要性以及关于性行为的正确认识。通过为人父母的准备教育和家庭生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那些维持家庭生活,同时又靠家庭生活来维持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做父母的要求和责任。    日本:层次化、系统性的德育内容  日本的现代化成就在亚洲是首屈一指的,其经济开展也名列世界前茅,然而尊荣和富裕却使青少年安于享乐、衍生出种种问题。因此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亲自出马,领导日本进行第三次教育改革,他所提出的教育改革的七条设想之一就是加强道德情操教育。日本文部省也曾提出,日本的教育之所以出现荒废现象,是因为“战后无视了德育〞。针对这种状况,近年来,日本下决心提高道德教育的地位,在学校培养目标的表述上,把二战后提出的“智德体〞的排列顺序改为“德智体〞。  日本在1989年修改的中小学教学大纲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了不同的道德教育重点;从关于自身,关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等四个方面重新调整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并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层次、深度和侧面(如把小学分为低、中、高三个开展阶段,对每个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初中的道德教育内容由旧教学大纲规定的几个工程增加到22个工程),在小学及初中各年级反复循环,由浅入深,形成渐进的过程。其中,规定“小学低年级学生须多接触身边的自然事物,善意接近动植物〞及有“爱惜生命的心性〞;2-4年级学生需要“认识生命之尊贵,保护有生命的东西〞;要直爽、明朗、坚强地过日子;5-6年级学生要“认清自然界的伟大,保护自然、环境〞及认清生命的贵重、尊重你我的生命。    新加坡:东西融合的德育特色  新加坡自1965年8月独立以来,经历了40多年的开展历史,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兴旺、社会文明的工业化城市岛国。由于它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新加坡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面对多元的文化,新加坡政府既没有采用否认一切的虚无主义,也没有盲目地兼收并蓄,而是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吸纳东西文化之精华“为我所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也带有东西融合的特色。  新加坡学校德育始终坚持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情,不搞硬性统一,根据各民族可接受的方式进行,符合德育规律;同时,又根据新加坡76%是华人,儒家影响根深蒂固的特点,不照搬西方价值观。因此新加坡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包括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等内容逐渐扩展的五个主题,每个主题里有各自的具体目标。课程内容重点是随年级而开展的,即小学一年级以“个人〞为中心,二年级以“家庭〞、三年级以“学校〞、四年级以“邻居〞、五年级以“国家〞、六年级以“世界〞为中心,共涵盖了由个人到国家的含义逐层延伸的35个德目。从其德目来看,包括了仁、孝、家庭和谐、礼、责任感、恕、国情加以改造和开展,摒弃了儒家伦理中的封建糟粕,以适应时代的开展。如“仁〞,不仅包括爱人,还包括爱己(自尊)、爱物;“礼〞,不仅包括尊敬别人、尊敬老师、尊敬长辈,还包括守法;“忠〞不仅包括爱校、以我校为荣、爱国,还包括敬业乐业。  (资料来源:青岛教育科研网、百度文库、学海网等)  责任编辑 龙建刚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