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当代愚公郭万刚.docx
下载文档

ID:1281471

大小:21.37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当代 愚公 郭万刚
天道酬勤 当代愚公郭万刚 何小美 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三代治沙人用39年时间实现了将“不毛之地〞转化为“绿水青山〞的梦想,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在第二代治沙人中,郭万刚干的年头最长。当年,30岁出头的郭万刚接过父亲手中的铁锹,开始了他的治沙生涯,一干就是将近40年,一步一棵苗、一步一碗水,终于守得沙漠变绿洲。 治沙守家 在甘肃河西走廊東端的祁连山脚下,有一条由柠条、沙枣、花棒、白榆等沙生植物“织〞成的“隔离带〞,这条7.5万亩的隔离带裹住了风沙侵蚀的步伐,孕育出绿色的希望。但是在40年前,这片林带所在叫作八步沙的地方却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沙漠。饱受风沙之苦的当地六位老汉,为保卫家园,毅然走进沙漠植树造林,郭万刚的父亲郭朝明就是其中一位。 “六老汉〞中郭朝明的年龄最大,治沙行动开始时已经60岁了。沙漠里昼夜温差大,生活条件艰苦,造林任务繁重。有时为了看护好刚种下的小树苗,他们就在沙地上挖个坑,上面用木棍支起来,盖点茅草,做成“地窝铺〞,碰到大风天气,茅草被卷得七零八落,只好头顶被子,在冰冷的沙坑里挨到天亮。每天起早贪黑,对于郭朝明来说,生病是常有的事情,每次生病,郭朝明就让郭万刚来替几天班。 那时的郭万刚在供销社上班,上有老下有小,还有3个弟弟妹妹,一大家子都靠着他一个月60元的工资生活。为了不违背父亲的意愿,郭万刚虽然每次都去了,但还是经常向父亲抱怨:“几万亩沙漠,就你们几个老汉能治过来吗?你们这样干简直是送命呢……〞父亲总是说:“多少年了,都是沙赶着人跑。现在,我们要顶着沙进。八步沙治不住,子子孙孙都保不住!〞 父子俩谁也劝不动对方,直到1993年的“5·5〞沙尘暴,夺去了县里20多条生命,看着乡亲们悲哀的神情,郭万刚这才真正认同父亲的话——必须把沙治住,才能把家守住。 于是郭万刚瞒着妻子偷偷辞了职,成为八步沙第二代首个治沙人。那个时候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守护好乡亲们的家园,实现父辈们的愿望。端着“铁饭碗〞的郭万刚都能去治沙,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郭万刚的感召之下,其他第二代治沙人陆续参加了队伍。 治沙强家 在接过父亲的希望时,郭万刚一直在思考,老一辈无私奉献的情怀要继承发扬,但也要考虑劳动创造财富价值的表达。当年“六老汉〞按下手印承包治理沙漠是为了守住家园,今天要让沙漠回报这份付出,实现“强家〞的目标。 这个过程同样艰难曲折。在治理完八步沙后,郭万刚带着大家向更大的沙漠进军。面积达11.4万亩的黑岗沙、双槽沙、漠迷沙等分布在铁路、公路和乡村周围,多年来一直灾害不断。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一步一棵苗,一步一碗水,红柳、梭梭、白刺、花棒等适应沙漠生长的植物,一寸一寸向沙漠深处延伸。种了风吹死,死了再补种,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悲喜,腾格里沙漠终于被他们的坚韧和顽强所感动。沙漠也展现了它可爱的一面,张开怀抱接受了他们。苗壮了、树绿了、花开了、鸟来了,沙产业也以蓬勃之势呈现出盎然生机。 2003年到2023年初,郭万刚带着林场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八步沙绿洲〞。 郭万刚决定集资办场,承包周围的荒漠边治理边开展,向沙漠要效益。经过商量,大家一致同意,通过集资和银行贷款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按照出工记账、折价入股、按股受益的公司化经营管理模式探索开展。 在治沙过程中,郭万刚和大家在前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治沙经验根底上,探索出“治沙先治窝,再治坡,后治梁〞的新方法,应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实行造林管护网格化管理,尝试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模式、新技术,逐步走上市场化治沙之路。 2023年,八步沙林场实现企业化转型,八步沙绿化公司成立,探索“以农促林、以副养林、农林并举、科学开展〞的新路子。 2023年,八步沙林场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黄花滩移民区流转2500多户贫困户的1.25万亩土地,和内蒙古的科技公司联合开发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开展枸杞红枣经济林,通过特色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林场还成立了林下经济养殖合作社,养殖沙漠“溜达鸡〞,年收入可达20万元。 曾经寸草不生的沙漠,如今长出了经济作物,向沙漠要效益,这是第一代治沙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治沙人终于有了收获,尽管这收获微缺乏道,但希望和曙光的出现却足以令治沙人欣慰。 治沙圆梦 如今的郭万刚变成了“郭场长〞“郭董事长〞,实现了他带着大家劳动创造价值的梦想。但是他依然是那个“郭老汉〞,常年与沙漠打交道,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黑瘦黑瘦的,腰也弯了,头发也白了。 已经68岁的郭万刚依然每天奔波忙碌在各个治沙点上。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第二代治沙人的身影和父辈一样,伴随着沙漠日出、风暴、热浪、寒霜,扎实的足迹写满了大漠。 过去,八步沙黄沙漫天、植被稀少。132公里长的风沙线,犹如一条移动的巨蟒,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部村庄侵蚀,直接威胁着当地十几个村庄和几十万亩耕地,如今的八步沙已经形成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林草良好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古浪县的沙漠,整体向后推移了15到20公里。 郭万刚每年都去看望另外五个老汉家庭,向健在的二老汉汇报工作情况,慰问逝去的老汉亲人。郭万刚常说:“不能对不起老父亲的托付,不能把八步沙丢掉。作为生长在沙区的人,治沙造林是我们应该做的。〞 治沙造林,是郭万刚对父辈们信守一生的承诺,如果说一开始治沙只是为实现自己的诺言,但后来不知不觉中他有了自己的治沙梦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的梦想就是山更绿水更清,坚持到底。〞为此,除了完成八步沙林场管辖区荒漠的治理,郭万刚还带着大家承包了多个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2023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了。在林场,习近平总书记走上沙丘,询问植物的名字,询问长了多少年。郭万刚把身边的植物挨个儿介绍给总书记,并汇报了六老汉治沙的故事,讲了三代人的坚守。总书记听得很认真,称赞他们是当代愚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 现在,郭万刚除了是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之外,还是武威市政协委员。他在谈到古浪县未来沙漠治理设想时说:“我们古浪县有132公里的风沙线,有240万亩荒漠,我们才治理了一半,所以说任重道远。八步治沙人大多是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但懂得坚持。今后一定不辜负我们父辈的生死约定,牢记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把我们古浪县剩余的荒漠,尽我们最大的力量,尽快治理好,让我们家乡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郭万刚正带着八步沙治沙人以坚韧持守的精神为动力,在一年又一年的艰难征途中奋勇前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