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
下载文档

ID:1280794

大小:20.50KB

页数:8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构建 高校 创新 人才培养 模式 研究
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摘 要:文章简述了我国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存在的差距,并在分析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提出了完善高等院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方法、途径和机制的新思路。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人才;模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C961;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4-0004-02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开展,国际交往与合作更加紧密,国际竞争日益剧烈,在新形势下,人才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开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培养人才是至关紧要的大事,特别是高等学校更是肩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使命。为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开展,高校应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建立创新机制,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差距   国家提出要在2023 年根本上建成一个创新型国家。应该说目前我们跟世界上创新型国家有比拟多的差距,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德国、芬兰、韩国等。创新型国家究竟有什么主要的标志,到达什么样的水平可以叫创新型国家呢?最主要的标志有两个。第一个是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开展的奉献率。创新型的国家一般比率大于70%,而中国在2023 年科技奉献率仅仅是45%。跟创新型国家差距差不多是25%。第二个比拟重要的标准是对外技术的依存度,就是经济开展、国民生产总值的技术方面有多少需要依赖于外国。技术依存度,创造型国家小于30%,像美国、日本一般小于5%。中国目前对外技术的依存度是大于50%,也就是50% 以上的关键技术要依靠进口。目前中国相当大比例的关键技术是依靠外国的,比方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具有战略价值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80% 以上还是依靠进口的。在通讯、半导体、生物医疗、计算机这些行业当中,外国公司获得授权的专利数占到60% ~ 90%。这些关键技术不能独立开展,而依靠外国,就会受制于外国,而且在国防、环境、资源、疾病、卫生、信息很多方面不能够保证我们国家的安全。高科技的核心技术和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的高技术花钱是买不来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 2023 年根本建成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原因。除了以上的指标以外,还包括科技研发的经费占GDP 比例,创新型国家一般大约 2%,我国1995年是0.6%,2023年是1%,2023 年是1%。所以现在我们国家跟世界上先进的创新型国家相比仍然有比拟大的差距。要完成2023 年根本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还是非常艰巨、复杂的任务。   二、培养创新人才高校责无旁贷   高校是科技兴国的主力军,是我国科教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重大科学开展和重大创造,几乎没有中国人的专利,这不能不引起对我国教育的全面反思。高等学校要担负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就是指在科学、技术创新和创造性应用方面,做出比拟大奉献的人才,当然也包括在管理、文化创新这些方面,做出比拟大奉献的人才。   三、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教学模式改革应从哪里入手   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讲,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教学理念的改革或者说教育思想的改革。再一个,是教育模式的改革,这两个方面是最重要的。教育理念的改革,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先导,必须先进行这方面的改革。这个问题涉及到老师、学生、社会。   关于教育理念的改革,当前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是要转变以开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应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开展的教育观点。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才兼备,又有创新能力的人。第二个比拟重要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是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继承型的教育观念,应树立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型教育的观念。学校担负着重要的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知识的继承是创新的根底,没有知识不能异想天开,没有知识也不可能创新。但是过去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继承已有的知识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把前人的知识很好地继承过来。评估标准、考试制度都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继承,甚至有些课程已经过时了,陈旧了,也要求学生原封不动地加以接受。把学生作为单纯的知识接收器的观念,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精神。创新型教育,主要是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敢于质疑,对前人的知识可以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敢于辩论,正确的思辨,勤于实践,求真务实。要求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实。不是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书本上说的都是对的,外国说的都是对的。这是作为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重要品质。在教学当中采用启发式、互动式, 师生共同探讨过去的知识和将来的知识,还要注意发挥学生个性的特点,启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的精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观念,不是继承知识的观念,就是重视实践环节,要在科研和工程创新的实践当中,取得创新型的成果。这是很多创新型人才所经历过的。培养创新型人才最关键是加强实践的教育。生产的实践,是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切入点,是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至于说在教育模式改革方面,教育模式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教育理念改革是一个前导,但是真正教育改革的内容,最核心的应该是教育模式改革,所谓教育模式,一般来讲就是人才培养的模式。现代教育模式的改革主要应该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目标。   四、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重点突出“创新〞。从一般意义上来审视,学校培养的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创新人才不仅是全面开展的人才,还是充分开展的人才,更是在此根底上不断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较大的奉献的人才。因此,必须从高校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力、有效地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从教学内容和制度上,我们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拓宽专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21世纪经济社会开展的需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调整、改造、重组现有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二是认真制订专业教学方案。按照拓宽根底,淡化专业意识、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设计教学方案,改变长期以来注重专业需要和偏重知识传授的做法,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三是要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方式,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四是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开展,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气氛,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五是要改良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制度。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特别要转变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从教育目的和效果上,应注重以下几方面。一是强化创新意识的教育。对于大学生首先必须强化创新动力观教育;其次,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冲破求稳循规的思想羁绊,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二是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思维具有时空的超越特性,这种超越性正是所有创意的来源。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启发,必须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必须从形象联想和表象想象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必须从直觉体悟和灵感谢发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灵感思维。三是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应该体现在吸取知识的能力上,不仅看他学习过多少知识,还要看他在多大程度上将人类文化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成为他自身不可分割的一局部;这种创新能力还应体现在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对未来知识的驾驭能力上。四是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所谓创新人格就是创新人才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等综合内化而形成的全面开展的现代人格或者叫创业者人格。在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还要引导学生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五是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机制。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根底与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目前高等学校对相邻学科知识重视不够,要区分不同科类,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工作。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开展对人才的需要。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衡量教育质量的上下,主要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能不能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而很少顾及未来的开展。在创造性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必须建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第一,要转变教育思想,破除传统的人才观,树立创新人才观。要建立起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必须自上而下转变传统观念,建立起新的人才观,把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人才根本素质的内在要求,为在高校建立起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做好思想准备,并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要求。第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在现在的大学里,一些教学内容大大地落后于时代要求。因此,应精简陈旧落后的课程内容,增加现代科技根本原理,介绍学科的新开展、新成果,拓宽专业面。在教学方法上变“满堂灌〞为“启发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评选指标体系。高考升学的选拔标准,三好学生和优秀教师的评选标准,教育评价制度,都要考虑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因素。第四,要形成一种宽松的学术风气。要允许各种学术思想的充分讨论,不要把学术思想问题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不要随意把学术问题当作思想政治问题来对待。对人才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创造性地应对多元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社会的开展,人才的成长,客观要求学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创新机制,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最大限度地开启挖掘人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以实现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虞丽娟.美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02〕.   [2]曹林奎.研究型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03〕.   [3]朱军桃.关于工科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几点想法[J].桂林工学院学报,2023〔0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