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网络
媒体
背景
高职
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探索
思考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与思考
黄志远 李慕史
本文为2022年广东省“攀登方案〞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工程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探索与思考(工程编号:pdjh2022b0886)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网络新媒体的开展现状,阐述了高校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针对高职院校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高职院校利用网络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要加强党的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共青团的组织引领和带动作用;构建高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协同沟通机制。
【关键词】 网络媒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网络新媒体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开展,高职院校作为当代思想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之一,近些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因此,研究探讨如何利用网络新媒体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紧迫。
一、高职院校的思政网络新媒体开展现状
首先,学校领导重视网络新媒体建设。高校是思想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为了运用好新时代的网络技术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好、宣传好,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高校领导也不断地加大力度加强网络新媒体建设。其次,学校网络思政普及较为广泛。高职院校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并将其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上,高校行政部门、党总支、团总支、学生社团组织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网页进行校园思政宣传,积极宣传中华民族先进的传统文化、经典的红色文化、国内思政典型事迹、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普及,很多教师在教学期间会使用各种个性化的自媒体进行教学,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等比较枯燥的课程,教师们通过创新网络新媒体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因此更加喜爱思政课。
二、高职院校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高校的教育和教学更加方便,也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生动色彩。过去,思政课教师靠着书籍和黑板凭着单一的口头授课方式来给学生上课,学生感觉枯燥和乏味,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如今,随着各种网络新媒体的出现,教师运用各式各样新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更加便捷,学生通过参与网络新媒体平台上的讨论和学习,学起来更轻松和生动有趣,用简单的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就能更好的把抽象的政治理念转化为通俗易懂并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鲜活案例,这样能更好的增强学生学习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能使高职学生用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有利于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工作
国家大力开展高校网络新媒体技术有效推动了高校思想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通过智慧校园APP等校园新媒体平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发布具有积极青春正能量的消息,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校园APP系统了解学生在日常中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能做到在第一时间利用网络新媒体及时占领好高校的思想意识形态阵地,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良影响,引导学生明确正确的思想方向。
3、有利于学习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的班党团干部、学生社团组织带头使用网络新媒体APP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方面的文章和著作,另外,学生也结合学校的“智慧校园〞系统,利用和 网络随时随地学原著和读经典,通过新媒体上的“图片+视频和文字〞的学习,学生充分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先进成果,对中国新时代的各项制度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由此可见,网络新媒体能够为师生学习理论文化知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三、高职院校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网络新媒体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少数高职院校会使用如“慕课〞、“易班〞等网络新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方式比较传统和单一,思政教育的方式还是缺乏一定的创新力度,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授课的方式较为传统,教师主要是采用PPT授課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另外,在学校第二课堂思政育人实践中还是停留在一些重大节日前后象征性的举办一些活动应付了事,这样就非常容易形成应付式的为了节日而搞活动的形式主义,难以到达第二课堂的教学目的。
2、学生易受到网络新媒体消极因素的影响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开展给学校思政教育带来许多方便之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试图利用各种手段来阻碍中国的开展和壮大,他们利用网络媒体、网络游戏和影视作品宣传低俗、色情、暴力思想来蛊惑大学生,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与被传播使处于心智成长期,区分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很难主动识别和抵抗〞。因此,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认识是当务之急。
3、教师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受到挑战
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学习,依然是当今绝大多数高职课堂的主要教学手段,然而,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专心听教师授课之外,在课前、课中还有课后都会通过一定的新媒体方式融入到网络学习和教学当中,例如利用慕课、易班平台来接受远程网络教学,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思政教师,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主讲内容,在观看完网络视频后也会有相应的网络作业,这样一来,学生在宿舍或者图书馆就能够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从而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照本宣科授课方式大打折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相应的降低。
4、不当利用网络新媒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可能涉及侵犯隐私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会通过网络新媒体手段了解学生日常网络上的思想动态,但是,有些老师采取了不合理不合法的手段干预学生的思想动态。非特殊情况下,随意利用学校的信息后台系统查看学生的网上浏览记录,随意调取学校的新媒体监控录像查看学生的行踪等,这些行为不但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而且如果学生得知后会打击到他们的自尊心,从而违背了高职院校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思政教育的初衷。
四、高职院校利用网络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加强党的领导,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党委要加大力度开展网络思政新媒体,各行政处室和各院系之间要形成新媒体大思政格局的创新协同开展机制,形成行政处室与师生之间的互相监督的网络体系,建立好高校网络平安责任机制,每个党支部、团支部和党总支、团总支要有专门的网络平安责任人,层层负责,对于学校的每个网络布控,每天和每个时间段都要有专门的人做好网络舆论监督督查工作,尤其是在学生群体当中,学生党员、学生团干部要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在网络舆论当中,要用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引领带动广阔同学,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辐射整个网络的舆论空间。
2、发挥共青团的组织引领和带动作用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高校网络舆论舆情方面,高校共青团在高校学生群体当中一直充当着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在高校团委、学工和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方面,要从全校的高度制定好高校网络管理与监督等相关的管理制度,学校团总支和团支部要有专门负责网络平安管理的专职负责的领导和老师对全校各领域的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进行监督和管理,特别是院系的团总支要制定好相关的措施来管理好各班级团支部的网络新媒体。教师在从事新媒体的监督和管理过程中利用新媒体传播的时效性、互动性等特点,不断地创新“网络访谈〞、“贴吧〞、“ 论坛〞等领域的网络媒介,针对学生比较关注的重点和难点等问题进行自由研讨。在网上加大力度宣传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上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理念与学生的学科专业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广阔师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3、构建高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协同沟通机制
高校党委要主动牵头引领好高职院校的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抓住高职学生的特点,制定好管理网络新媒体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各行政部门、学院之间的配合力度,全校共同齐抓新媒体思政工作,各行政处室从上至下、学生党员、团员之间制定好网络平安管理规定;高校党委要主动牵头联系企业与政府为高校网络新媒体的开展提供支持。高校要利用好校企合作的平台,让更多先进的企业网络技术带动高校网络新媒体的开展,例如邀请企业优秀新媒体技术专家进校园举办新媒体思政讲座、通过搞研究、作报告、讨论等形式把企业的技术和文化与高校的实际相结合从而促进学校的新媒体思政的开展。另外,高校可以利用好在校的见习生或者实习生借鉴企业的新媒体技术到高校的新媒体开展当中。高校党委要邀请政府相关信息技术部门到高校进行新媒体技术讲座和分享,通过技术支持和交流,进一步加深高校的新媒体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开展,拓宽新媒体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渠道。
【参考文献】
[1] 王玉忠.千禧网络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职业与教育,2022(2)63.
[2] 罗晨.以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文学教育,2022(2)68.
[3] 任杰. 網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与方案.2022(11)72.
【作者简介】
黄志远(1988—)男,汉族,广东龙川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慕史(1999—)男,汉族,广东河源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在读生,研究方向:工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