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医学的无奈与生命的尊严》序.docx
下载文档

ID:1279515

大小:23.05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医学的无奈与生命的尊严 2023 医学 无奈 生命 尊严
天道酬勤 医学的无奈与生命的尊严序 张国骥 卢岳华教授写的医学的无奈与生命的尊严一书,我觉得是一本好书,为好书作序,是一件很荣幸的事。 我与卢岳华教授是湖南师范大学的同事,时间很长,整整十年。十年同事,我了解他的为人、为学、为官之道。 回想当年,在树林掩映的湖南师范大学办公楼的阳台上,他与我聊到他要写书的事,这已经是八年之前的事了。他告诉我,他要认真写一本书,写医学的昌明与无奈,写医学与生命尊严之关系,要破解一些医学的误区,纠正医学界习以为常的一些错误观念。医学的昌明、生命的尊严,这些我当然是懂得的。至于医学的无奈,以及医学与生命尊严两者之间的关系,我的理解并不深入。 我当时就觉得,写这本书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就我读书所及,讲医学昌明的书是有的,但讲医学无奈的书以及医学与生命尊严关系的书是很少的。我说,你写出来后,我可以作为第一个读者先睹为快。 书稿终于写出来了,我花了四天时间认真拜读了这本书,一字一句,不敢懈怠,不敢苟且。 追求真理是任何科学最本质的特征。医学是科学,当然也不例外。卢岳华教授这本书,把医学的无奈一览无余地告诉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告诉全社会的普通群众。 他告诉你:医疗并非完美,医学也是有缺陷的。他说,一位哲人说过,医学属于科学的范畴,科学给予人们开启天堂之门的钥匙,可是稍不小心,这把钥匙同样也可翻开地狱之门。许多医疗技术和手段,常是一柄恼人的双刃剑,它既可以是帮助你战胜病魔的“神器〞,但假设不慎重也可成为你自我戕害的“妖杖〞。 他说:临床上,人们追求的是有效性和平安性的最大化,而同时希望把有害性和不利性变得最小,但许多时候往往会事与愿违,不得不让医者和患者在两者间去做痛苦的抉择。 他还说:医者深知,在当今的医疗实践中,他们是会常常遇到不少为难的,只是他们没有时间或自感時机尚不成熟而没能和盘说出而已。 他还告诉你一个药物的真实世界。他说:药物是摧毁疾病这个“碉堡〞的“炸弹〞,药物也可成为给人类酿成痛苦和不幸的“灾星〞。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说明,全球三分之一以上死亡的病例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因为不合理用药造成的。 这种无奈,不仅仅是作为科学的医学的无奈,也是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的无奈。这种无奈,有时医生比病人更痛苦。有的病人治不好,不仅仅是医学的为难,医生也是为难的;不仅仅病人和亲人是痛苦的,医生也是痛苦的。但这一张纸很少有人捅破。 卢岳华教授在这本书中,告诉了我们一个真实的医学世界:医学有着伟大的成就,有着光明的未来,但也有着很多的无奈。对这种无奈,人们要有思想准备。 医术者仁术也。医学追求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人道精神。医学本身就包含两个最主要的内容:一是医术,指专业水平;一是仁术,指职业道德。 卢岳华教授在书中贯穿了两种精神,一是科学精神,一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主要是求真创新,人文精神主要是求仁求善。他呼唤从多学科来塑造医学的这种求仁求善的人文精神。他说:“在生物医学中遇上的难题,并不阻碍到社会医学、心身医学或预防医学中去求解。在生命和医学的大体系中,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等医学人文都应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只有处在宽泛视野中的医学才会走得更远,才会更加充满活力。〞 有人会说,医学本来就是要求仁求善的,还用得着多说吗? 我的看法是,不见得。不要以为广阔医务工作者都懂得医者仁术的精神,即使懂得,也未必都能落实在一切行动中,这就是所谓知易行难。医务工作者要将仁术落实于细枝末节之中,一生坚持,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任何事业有成者都一定有悲悯情怀,尤其是医者。这种悲悯情怀驱动着人们去干自己喜欢的事业。一个人如果没有悲悯情怀,就不可能一辈子去干辛辛苦苦的事业。他不是为了钱,对于钱,有用就够了;他不是为了名,名对于他来说是过眼烟云;他不是为了权,权对他来说是身外之物。一个彻底觉悟的人生,到达了一个高境界的人生,是会超越权、名、利的。这种悲悯情怀,使他看到在这个世界上,有如此多的人类苦难和无奈,感动了,流泪了。一股强大的驱动力驱使他去关心这个世界,关心那些苦难和不幸的苍生。我很欣赏英国哲学家罗素的人生哲学,他在谈到他为什么而活时说过:“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这些激情犹如狂风,把我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吹来吹去,到达濒临绝望的边缘。〞罗素讲的是人生观,是一种人生境界。他还说:“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鼓励,为知识所指引的人生。〞医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医生是一门仁爱的职业。一位医生没有专业水平,就是庸医;没有仁爱之心,就是没有医德。卢岳华教授这本书从头到尾贯穿着这样一种高贵的悲悯情怀。 人的生命是珍贵的,中华文化中一个优秀的传统就是对人尊严的重视,人与天、地被称为“三才〞。人是什么?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人是天地之间最为珍贵的。卢岳华教授充分吸收了这一优秀传统,在书中贯穿着一种精神,就是对生命尊严的尊重。 他在导言中说:拥有健康的人,往往拥有更多的生命尊严感。 他还说,医学虽然不能改变人类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但它却可以在坚守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痛苦的天职根底上,让每个人进一步做到更加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让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变得更加拥有生命尊严感!只要是人,只要是生命,就应在出生时获得全方位的呵护,患病时获得全身心的关爱,步入死亡时获得全时空的尊重。 他说,外科手术给我们带来了福音,大大地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但也要反对外科医生“一切了之〞的做法。如果鼓励外科医生在这种手术畅想主旋律中,冷静适时地添加个“休止符〞,在激昂的音符连贯中有个戛然而止的休止和停顿,会不会产生更加完美的“交响感〞?当下,医学的许多外科手术指南还在不断细化,我们可否呼吁医生对人体的许多器官更加善以待之?人的生命是神圣的,人身上的任何东西都是造物主的精心安排,绝不可轻举妄动、一切了之。 卢岳华教授曾经对我说,当年他在日本留学时,一旦病人死去,医生们会整整齐齐地站立在逝者的两旁,肃穆地望着逝者离去。这是表示对生命的尊重,对死者的尊重。人希望健康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即使病了,也要病得有尊严,即使死了,也要死得有尊严。医务工作者要对生命充满敬畏,要尽力去维护人的尊严。 医学的无奈与生命的尊严就是这样一本书,是一本求真的书,是一本求仁求善的书,是一本呼唤生命尊严的书。 一个人的改变,观念改变是根本。观念的改变,就是人生的改变,而且是最根本的改变。读了这本书,可能会改变你、我许多习以为常的观念。比方: 第一,这本书会改变你、我的医学观。原来我们都觉得现在医学昌明,且日新月异,没有解决不了的医学难题。原来我们以为,好的医生手到病除,妙手回春。但这本书告诉我们,不完全是这样。到目前为止,医学上的难题不少,解决不了,有许多未解之谜还处在探索之中;即使谜破解了,新的谜又来了。不是每一个病人都能治好的,医生是与死神打交道最多的人。 第二,这本书会改变你、我关于环境对生命健康影响的观念。他说:环境可影响遗传导致基因突变。表现突变的载体是基因,而引发突变的原因可能是遗传,更可能是环境。WHO组织研究发现,在影响人体健康和寿命的宏观因素中,生物遗传因素仅占百分之十五,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高;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在内的环境因素,占百分之十七;医疗卫生效劳因素占百分之八;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占百分之六十。 他还说,2023年WHO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九种生活方式与癌症发生具有高度相关性,包括饮食习惯不合理、吸烟、过量饮酒、缺乏体育锻炼、居室内外环境污染等,其中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素饮食习惯,可能是大肠癌、胃癌等肿瘤发病的高危诱发因素,频繁饮酒可能引发肝癌和口腔癌。 第三,这本书会改变你、我的健康观。我们原来知道健康的含义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但这一本书引用WHO的“健康〞标准,他说:“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这个健康概念,至少蕴含了三种颇有意义的内核: 一是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完好,还应包括精神〔心理和道德〕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且后二者对于人类尤为重要。因精神和社会适应上长期不健康状态也会引起疾病。全面健康必须以生理健康为根底,以心理健康为条件,以社会环境健康作保障。 二是健康与疾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没有发现疾病并不等同于健康。 三是健康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权利之一。维护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是社会组织和每个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共同义务,社会组织有责任优质公正地为社会成员提供维持健康的必要條件。反过来,社会成员也应增强健康意识,自觉地参与到保障社会群众健康的行列中去。 第四,这本书会改变你、我的生死质量观,清醒认识生与死、死与生的关系。 他说,人生的生老病死,都要有质量: “生〞——可提高优生率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老〞——可通过科学保健和锻炼,尽可能延缓衰老进程。 “病〞——可积极有效治疗并减少其痛苦。 “死〞——可适度提高死亡质量指数。 他呼吁,不要过度医疗,过度医疗是死亡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他说,导致死亡质量下降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医疗缺乏,二是过度医疗。 他呼吁,提前认识死亡才会敬畏生命。死亡是每个人特定的归宿,就像每朵鲜花最后必然枯萎一样,枯萎是鲜花的归宿,死亡是人和动物的归宿。 他说,乔布斯曾在耶鲁大学的毕业典礼讲过:“死亡是生命的最伟大的创造。〞人们要学会“向死而生〞。倘能这样,“死〞的意义才可以赋予人们生命的珍贵,才会让人们思考生命的真谛,从而大彻大悟,不再简单地去沉溺于享乐,屈从于世俗,不再简单地沉迷于金钱、物质和名位。正如法国哲学家冉克雷维在不可逆转的时刻中所言:“提早认识死亡,才会深刻品味人生。〞 写上这些,是为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