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学
2023
年读
有感于
君子
慎独
读大学有感于“君子慎独〞
关于“慎独〞的一点浅见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礼记〃大学。大学中第一次出现“慎独〞二字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老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所以君子(为了让自己对自己满意)就一定会单独面对自己的内心。
大学中第二次出现“慎独〞二字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那么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这段话的意思是: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而装出一副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每个人来看自己的时候,都像能看到肝肺一样(直视内心),(自欺的结果只能是底气缺乏),那么(自欺)还有什么用吗。这就叫做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所以君子一定会真诚面对自己。
那么“慎独〞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活学活用是什么样子的呢。有这么一个事例:后汉时,杨震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到郡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时,过去他曾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在做昌邑的县令。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就此我们看到,如果要做到慎独,就要在个人单独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刘少奇同志也曾经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所能到达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作为一名普通的国家机关公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也要“慎独〞吗。我认为,同样要做到。慎独就是要做到时刻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慎独就是要做到时刻想着为人民效劳的宗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慎独就是要做到领导、同事在与不在一个样,不管人短长,不唯上、不薄彼,结交良师益友,努力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和层次。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
第二篇:君子慎独君子慎独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风的最高境界。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单独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一种精神,它不同于外在的伪装,既然是独处,便没有外界的制约,这时候一个人是何去何从往往取决于它的内心,或者说是其品质上下。大学原文中,有这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小人闲居为不善〞,意思是小人平时喜欢做不好的事情,当他见到慎独的人后,却试图伪装自己,“掩其不善,而着其善。
〞然而,人们的内心与外表往往是一致的,平时不好的意念、想法总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勉强在形迹上伪装是伪装不了的,只有像慎独的人一样“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慎独。。失去慎独,都是伪君子。慎独,是一种操守,一种淡定。慎独的人每做一件事,每一起心,每一动念,都认为天知,地知,神知,我知。举头三尺有神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很多事,我们偷偷做了,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一夜之间天下净知。刘向说苑·敬慎云: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
慎独,在自觉的状态下,体会着生命本真的乐趣。心灵有序,天人合一。慎独可谓境界清明,大概也唯有情操高尚、坚守慎独才能有如此。生活坦然,心灵和谐,沉着豁达,宽容大度。慎始敬终,默默无闻,无为而无不为。慎独的人纯洁而善良,真诚而守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世界物欲泛滥,永远坚守内心的纯洁与宁静。他们人性的最高处,向世人昭示了生命的本真与智慧。慎独就是挂在我们面前的一面镜子,时时提醒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看不见就干见不得人的事。
淮南子·说山训曰。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君子慎独,如兰生幽谷,舟行江海,无人也始终如一。只有独处,才见自己赤裸裸,没有虚伪的伪装,没有曲意的迎合。我们在此时,可以看见最真实的自我。当我们率意真诚,表里如一,也就做到超凡入圣的慎独。
慎独,这幽兰,即使地处深谷无人看见,也难以掩盖他的芳香。柳下惠坐怀不乱,许衡不吃无主之梨,杨震不收黑夜之金,许由清溪洗耳,屈原被流放仍然“沐后弹冠,浴后更衣〞无不凝聚人性的光辉。
在静夜里照顾内心,是否还有贪欲,是否还有淫念,是否还自私自利,有违道德。慎独穿透内心,让自己赤裸裸,全身心通透,成为一个水晶玻璃人。此时才是正真的你,而非彼时别人面前的那个他。
君子慎独,贵在严格自律,情操高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时刻不脱离道。君子慎独,贵在做人做事有持续性,守节不变,内心强大,坚决不移,始终如一,要能受得住诱惑,能耐得住寂寞。甘于清贫淡于富贵超然,有做事无愧于心的泰然,有得失任评说的淡然。
君子慎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时俱进,天人合一。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济天下。
第三篇。君子慎独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故需慎独,故需自强。而,慎独者始能自强。
以前并不太明白,古人修身为何必须要强调“慎独慎微〞。慎微是容易理解的,林黛玉进贾府般的“事事留心时时在意〞是慎微,“伴君如伴虎〞亦是慎微。那么慎独呢。独,为单独一人处于一处。此时是否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呢。是否真的是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了呢。近日组织学习贪官警示录,郑少东之流无一不是人前为圣人,称“少帅〞,人后呢。很容易就忘乎所以了。孔老夫子言“吾日三省吾身〞,后人也有言“静坐常思己过〞,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又有几人做到了还会犯人生的大错误。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那么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读罢此句,方知儒家学说体系中的慎独,在于做一名诚意的君子。熊十力先生叹“为学不易,为人殊难〞,也即指慎独诚意之难也。一个真正的君子是需要修炼的。而修炼之难不在人前,而在人后,人前人后皆为一人,是为真君子也。
在儒家的理念之中,人的修养与国家的治理是渐进而为一体的,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诚意上承格物致知,下启正心,修身。当世之人都叹世风日下,又有几人把自己也当成世人的一份子,把自己的修身、正心、诚意也当成世风的一组成呢。又有几人能够时时能有一种道德之自律宛假设明镜高悬。又有几人能慎单独省,敢于直面自己内心之阴晦。卢梭的忏悔录之所以震撼人心,便在于他的坦诚与省醒。
慎独者,可以诚意。可以有一颗安静的心灵,来格物,而致知;可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来修习生命的每一份高贵,来感化教育家人,和衷共济相濡以沫;可以有一颗宽广的心灵,有一颗富于责任感的心灵来担当,来引导周围的人,用他的道德来感召和团结他的人民,为他的组织、集体、社会、国家做出力所能及的奉献;有一颗伟大的心灵,一颗博爱的心灵来对待世间的一切生命和事物,为着世界的美好和太平而竭心尽力。这样的一个人,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无比强大的人,一个君子、仁者,也往往被后人尊为圣人。虽然,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只是认为他不过是世人中的一份子,是个匹夫有责的匹夫而已。
君子慎独
语最早出自礼记·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大体意思是:
“道,是不可别离的,而别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此语见于儒家经典中庸和大学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的“独〞,指个人独处;“慎〞指小人谨慎。大意是说: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就克制了。要求人应戒慎自守,对不正当的情欲加以节制,自觉地遵从道德准那么为人行事。
在大学中又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那么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提出儒家道德修养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统一八个步骤。在解释“诚意〞一词含义时,用了上述的那段引文。大意是说:君子应内外一致,不自欺欺人。对于坏的东西要像厌恶腐臭那样,将其除掉,对待好的事物要像喜欢美丽的颜色那样,力求得到。而小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什么坏事都敢干。一旦见到有道德的君子在旁边,马上遮掩,伪装良善。这样表里不一,毫无益处。人应该意诚在内心,显像在外表,所以君子务必在任何时候都谨慎地严格地要求自己,形成自觉的高尚的品质。这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自觉地按照礼义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庸中强调“慎独〞,用自我道德修养方法对不正当的行为意念加以节制。而在大学中,那么将“慎独〞道德标准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不仅仅是在无人监视的情况下,能克制住不良的思想与行动,坚持做好事,不做坏事,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提纯到全无邪念,自觉自愿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使思想信念与行为举止纯然一体了。
从中庸到大学对“慎独〞的认识,正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开展的思想与实践辩证的历程。
儒家的道德修养标准,一直是二千多年间历朝历代知识分子奉行的道德法典,而说之者极多,真正实践者甚少。其中有二人的事迹比较突出:其一,东汉人杨震。据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字伯起,陕西华阴县人。少好学,博览经籍。五十岁以后才仕进,后来官居过司徒、太尉之要职。因遭小人诬陷,免官自杀。在他从荆州刺史迁为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遣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他一生“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也不为治“产业〞,他认为“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这种遗产,最丰“厚〞。“四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