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绘画
形式
题材
重要性
绘画中形式之于题材的重要性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作者心中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而不管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最终都要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在绘画作品中,作者对其中的形象与符号进行主观组合来完成意图的表达,而构图是绘画作品的主要手段。当艺术家要表现特定的思想和情感时,在一定的框架内,运用特定的安排来处理各个形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将各个局部组成连贯的整体。
关键词:绘画形式 题材 语言
一、绘画形式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按照自身规律来形成、开展的。当艺术家要描绘其中特定的局部时,其原始的形态也许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艺术家的想法,这时就需要艺术家的主观重组与安排来准确地表达其想法。创作时对客观自然的进一步调整、加工与组织就是构图的具体表达。构图是一种对画面内容的主观安排,是对一件作品形式美的突出表达。一切形式,不管是线条还是色彩都是在构图中的。构图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的表露,其内容决定其怎样的表现形式,构图就好比一个人的骨骼,它支撑起整个艺术品的大框架。
自然界各个事物之间虽然有着变化或偶然的聚集,但是都谈不上统一。作画也一样,假设是安排一组模特,他们在表现性上各不相干,如果在放置上也是随意的话,那就是很典型的没有将画面统一起来。而艺术作品中所追求的变化中的统一,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如果真有这样的一个程式,那么也就扼杀了艺术作品的多样性。比照是艺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一件艺术作品假设是没有比照,就不能被视觉所感知。在热力学定律中,所有的能量都会最终走向平衡,而在绘画中这肯定不是我们人类所追求的,有比照、有上下才会产生活力。试想一幅作品中所有的线条、颜色都没有差异,这样的作品就好比一潭死水,失去了生命力。
在一幅画中,线的比照是很常见的,其中就有剪影似的轮廓线,当然这条线本身并不存在,它是画面中所有局部整体的轮廓的归纳,通常所说的S型、V型就是这样归纳出来的。例如安格尔的一幅人体艺术油画,画面人物形象非常突出,仔细观察可以看出画中人物的轮廓线主要为曲线,后面背景的衬布主要为直线,这两者就形成了非常鲜明的比照,突出人物形象的同时也使得人物的身体线条十分优美。大多数艺术品都不是由单一的元素组成的,即便是色彩上单一的水墨画,也是由各种不同的线条、轻重、方圆来比照的。这些变化在画面上的安排既不能毫无规律,又不能毫无变化、死气沉沉,必须具有变化与规律的统一。虽然这其中的变化有无数种,但是构图形式中的变化与组合还是要在人的认知与审美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它在节奏美上要有程度上的差异。
为了更加直观地说明绘画作品中构图的统一,借用音乐和舞蹈中节奏和韵律这样的词显然会显得更加直观与形象。以音乐来打个比方,假设在一场演奏中,各个乐器随意演奏,那现场只能是一片嘈杂。同样在艺术绘画中,各局部之间的任意摆放,并不能成为一幅有活力的作品,只能是一片混乱,给人们的视觉认知带来错觉。另一种那么是节奏的过分简化。想象一下,钟摆机械毫无变化的滴答声,给人以乏味和单调感。这种情况在绘画作品中亦是如此,同样形象的反复出现,同样大小、同样颜色会将画面禁锢住而显得没有活力。
二、绘画题材与形式的关系
构图是作者构思的具体表达,而主体形象是画面的主角,它通常处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与其他局部是主次关系,它决定着其他次要形状,它们之间的结合最重要的便是和谐与统一,并且要主次清楚,突出主体、削弱客体,从而表达出作品的寓意。画面中的各个局部,对画面整体所起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必定会有主次关系。就像一部电影,主角必定要有配角的衬托,这种主次关系也应该是相互统一的。当然,一切形式都是效劳于内容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注重形式而脱离内容,这样的作品就会给人浮夸之感。
也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个画家在脑海中形成了绘画题材的充分设想,但是却没有找到适宜的表现形式,一旦受到了启发,一切也就应运而生了,在这种情况下,形式成了作品的关键。因此,即便有了内容与题材,也并不能说明适宜的形式就会应运而生,形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艺术创作中,具有丰富内容的题材如果没有适宜的表现形式,就相当于人体失去了骨架,题材与内容得不到支撑,作品也就无法产生。有着丰富阅历和深刻思想的人有许多,但他们并不都是艺术家,因为艺术并不是不加训练便能掌握的一项技能。
参考文献:
[1]陈传席.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3]张建军.中国画论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23.
〔作者簡介:鲁光远,男,沈阳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水彩〕〔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