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政策
效应
显现
粮食安全
形势
不容乐观
政策效应显现粮食平安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口总量已经达13亿,现有耕地仅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人均耕地大约只有0.1公顷,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水资源仅是世界的四分之一。我国以相对较少且质量并不高的农业资源养活如此庞大的人口,被称为世界农业奇迹。
一、农业奇迹的发生离不开政策的作用
我国农业奇迹的发生,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现代物质投入的奉献,优良品种、化肥的广泛使用,水利设施的改善,使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比建国初翻了近2番。除此而外,政策因素也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前,粮食供应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开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短缺,凭票供应,全国至少2.5亿人忍饥挨饿,吃饭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改革开放后,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屡次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粮食丰收,1984年和1998前后全国曾普遍出现卖粮难的现象,全国人民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上世纪末还步入了总体小康。改革前后粮食形势的重大转变主要是政策因素发挥作用。
二、我国粮食平安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今年粮食政策效应开始显现
在粮食危机再次威胁我们的时候,如何提高粮食平安保障水平。过去,我们主要依赖增加方案种植面积,加大定购任务,强调各省自求平衡的方法提高粮食总产量。这些手段在短期内确实了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不再适用。农民已经是独立的经济主体,他们是否具有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关键要看种植粮食的经济收益情况。在农业开展进入新阶段后,尤其是我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增强粮食平安保障水平必须建立在全国性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根底上。正是基于整个农业开展环境的变化,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假设干政策的意见中指出:“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保护和提高了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的大局〞。
为了落实中央1号文件粮食,全国各地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政策措施。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业税减免与农村税费改革、粮食直接补贴、最低收购价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征地制度改革和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粮食主产区搞好农业根本建设、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确保各项补贴按时足额兑现,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坚决制止农民负担反弹。
四、我国粮食平安形势仍不容乐观
尽管粮食供求关系近期内无忧,但未来的几年粮食供求平衡压力比较大。考虑到世界粮食库存平安水平已经下降到很低的水平,今年我国粮食期末库存仍然会高于平安水平,但已经在平安水平线偏上徘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国粮食总产量不能够明显地恢复,必然引起世界粮食供求形势进一步恶化,依赖进口调剂的余地很小,世界粮食低谷一旦与中国粮食低谷重合,必然会引起国内粮食的紧张,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平安。因此,我国粮食平安形势仍不容乐观。
五、千方百计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要使近几年我国粮食能够进一步增产,关键是确保粮农的比较效益不下滑,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尤其是主产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22年我国粮食每亩净收益(不包括人工费用)比上年增加了近2023元,到达190元,估计今年会增加到300元左右。尽管如此,粮食的比较效益仍然相对较低。棉花的亩纯收益大约1千元,一些特色农产品的亩收益甚至到达1万元。因此,让农民种植更多粮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清醒认识。
提高粮食比较效益,第一重要因素是能够保证农民粮食能够卖到好的价格。80年代上半叶和90年代中叶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最大的诱因是连续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去年末和今年初的集贸市场上的稻谷、小麦和玉米价格普遍大幅度上涨,但进入5月份后粮食价格开始稳中有降。一方面,粮食价格回落既有收获季节和销售顶峰已经来临,另一方面国际市场预期我国粮食丰收价格同时回落。在粮食市场放开的情况下,粮食市场调控的重点应是促进粮食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同时要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幅度。
自今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一些地方落实比较好。但也有一些尚未完全落实到位,需要不折不扣地兑现政府的承诺。还有一些地方在农民粮食销售后开始清欠过去积累的税费负担。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地方政府在农民种粮收入稍有增加情况下就向农民伸手,容易产生负作用,需要地方政府以大局为重,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农民关系,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