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
2023
叙事
疗法
实践
地图
读后感
10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10篇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是一本由迈克尔·怀特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的194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23-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一):对“智慧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工作坊的启示
三个环节:
1.天气报告:积极动机的激发与唤醒
2.沙盘排列:排列学生、我、课程、课堂的关系,呈现张力与矛盾,特别是激发个体的被卷入感——“神入〞,身心灵的全方位体验与觉察。
3.三人小组讲述教学的故事:我——我的老师,我——我的学生。
第三个讲故事环节:
要求聆听者与复述者:
(1)焦点放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他人的故事,什么唤起了你的注意,什么引发了你的想象力,指出具体他人的用词或特定的情感,不能泛泛地说。
(2)焦点放在意象上。描述你在倾听他人时,脑海里浮现的什么意象。
(3)焦点放在个人共鸣上。对他人表达中那些局部如何触动了你的自己经历的情感。
(4)焦点放在触动上。你所受到的触动和体验,把你的思想带到了哪里,如:你自己个人生命历程的反思、工作生活的理解,或者使你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了什么不同的理解,对自己的教育困惑或课堂人际关系有了不一样的行为选择。切忌去表扬批评讲述者。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二):要点整理!
作为一名治疗师,要保持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反思态度。
1.外化对话
来访者认为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源于他们内在品性的问题,或他们人际关系本身的问题。外化对话的技术是将通过对问题对象化而改变这种内化的理解。
※因为人们对生活的内化理解的思维习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人们咨询的很多问题实际上是文化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就是问题本身,他能做的就很少,因为每一个行为都意味着自我破坏。将自我和问题间划清界限,改变这种关系的可能才会出现。
2.改写对话+凸显特殊事件的对话
改写对话帮助人们觉察曾被无视却非常有意义的事件或经过。这些特殊事件可能与大量的日常生活体验“不搭〞,因此没有被注意或被赋予意义。但是这类体验可以成为开发人们新的生活的故事线索。这就是改写对话的起点。
改写对话将对话分为行为蓝图和意识蓝图。行为蓝图描述事件,意识蓝图赋予事件意义。
3.重塑对话
改变消极的自我认同。重塑对话基于这样一个观念:身份认同基于“生活协会〞,而非核心自我。这个“生活协会〞的会员是一个人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心理投射中的重要人物,这些重要人物的话对这个人的身份认同的形成具有影响力。
4.界定仪式--引入外部见证人
主要程序是:当事人讲述重要的生活故事→外部见证人复述→当事人对见证人的复述进行复述
(主要是发挥共情的作用。)
感想:所有的技术并非孤立的,而是互相协助的。对于青少年,成年人,家庭需要不同的技术。例如,对于青少年,他的自我认同没有完全形成,可能更多需要外化对话,而成年中年人,那么是重塑对话。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三):(三)身份认同奠基于“生活协会〞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 之 身份认同奠基于“生活协会〞
身份认同并非奠基于核心自我,而是“生活协会〞。
在重塑对话这里,第一个提出的就是这样一句话。
“生活协会〞是个什么东西呢?书中说,这个协会里面的会员是“一个人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心理投射中的重要人物,这些重要人物的话对这个人身份认同的形成具有影响力〞。简单来说,就是你的重要他人的合集。
人毕竟是一种社会性的群居动物,所以再怎样独立或所谓场独立型的人,还是免不了要受到一个乃至许多个重要他人的影响。每个人的“自我〞,并不是仅仅依靠自己的意愿形成的,而是在许多“舆论〞影响下一步一步构建起来的。在交互作用分析里面,想要改写脚本从而终结坏循环,前提是先要认识自己的“心理游戏〞,而在这之前的第一步是要意识到“心理游戏〞的存在。而这里,想要重塑对话,想要分辨哪些影响不再合时宜、阻碍,也得先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协会〞里面有哪些成员,从而分辨自己被哪些成员的哪些话困住了。也因此发现,自己对哪些“话〞产生了偏见,给自己造了桎梏。
这些重要他人不限于普通亲朋好友,喜爱的玩偶也可以对认同产生影响。
被动回忆过去,并不是重塑对话。将一些重要关系重塑,从而重塑积极的身份认同。
书中的杰西卡拥有一个“被虐〞主题的脚本,在治疗师引导她说出一些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时,她害怕而好奇。那是因为,有时候,自己都忘了自己的有点,而相信了一些重要他人的消极指责。你认为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再清楚不过的谬误,对于他人或许是灾难性的。那些显而易见的评价,或许是颠覆性的。故而夸奖假设是及时,甚至能拯救绝望。一经懂得,那个瞬间足以让人永生不忘。
要重塑,得先破。假设已破,理之。
提供了平台让人们修改“生活协会〞里的会员资格,这让重塑身份认同成为可能。而这里也发现了一件事情,对于“丧失〞,是否人们的心理障碍就是由于不愿接受失去而造就的呢?逼迫成认失去真的比较好吗?还是让人重新梳理与所失之物的关系,会让人更懂得如何处置情感?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四):(二)装修记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 之 装修记
来,想像一只蜗牛般的人。
每个走进咨询室的来访者,仿似背着一栋房子的房东。房间脏了乱了,也不可能直接就丢了,扫扫洗洗,能继续承担 干净舒适住所 的职责。
这里所要说的,是还没面临拆迁的修葺、装修问题。
几乎没有完美的房子。
在描述的时候,每个人会重新认识它。跟“参观者〞一起重新开掘那些习以为常景观的背后,一起发现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和细节
有时候,突然要你开口“聊天〞,你会觉得很茫然,到底该说什么?突然要来访者介绍这一栋也许平日完全被无视的建筑,真是千头万绪难以开口。不过,只需要在看到房子全貌时,开口问其中一个特别突出或突兀的局部,就足以让来访者开始断断续续地讲了,慢慢变得流畅、侃侃而谈。
切入时,有两个选择。一那么直击核心,把建筑最大的缺憾圈出来,然后围绕着它做一系列的修改。二那么从细处的表象改起,慢慢让核心暴露,将阵痛期缩到最短。如何选择,纯粹见仁见智的多条途径通山顶。
接着就可以一起探寻房子设计的不合理之处和闪光点了。
一点一点发现每个细节,然后去粉刷墙壁、安排格局,于是慢慢地,房子的色彩变了,或者说你走进房子的第一感觉变了。因此,你进房子后的行动模式、习惯路径也略有改变。嗯,来访者改变习惯用语的背后常常是心境、思维模式的扭转、开展。
因为意识蓝图有改动,行为蓝图也跟着修订。而行为蓝图的固定,也会形成、强化新的意识蓝图。
每一次,你参观自己的房子,都是去更加了解它,知道哪里可以改进,哪里值得夸奖。而你跟别人表述你对这房子的想法,有助于你梳理自己的见解。你看见,和你表达出来,始终不是同一回事。
而你对房子的不同表述,意味着房子本身的改变。
每个人的房子,用的材料既相似又不尽相同。不少人用瓷砖铺客厅的地板而在卧室铺木地板,但也有人在房子铺上了木地板,却让卧室保持水泥地的状态。这个差异,某程度上就是这个人专属的状况。
有人说木皮,有人说木地板,结果他们其实是想表达同一件事情。虽然在这个心目中,全实木和木皮是不一样的,在那个人心目中木皮和地板是两个东西。
了解这些差异,理解它们,这本身,也就是一种共情了吧。
好了,绕圈绕够了。修葺房子,就像改写自己的生活故事。
如果把每个人的自我、心理,比作一栋建筑。那么,在你成长、往成年奔驰的过程中,它大概很难能够一层不变,会翻新、会装修、会僭建乃至拆、重打地基、另建。
你的建筑就是你的故事。
上面绕完了,下面简单重申书中案例所蕴含的几个关键:
1、一点点坏,并不影响你的整体。
2、通过不断更新概念,为自己下不同定义,正向地认同自己,与自己和解。这,也是改变“执着〞方向的契机。
3、虚拟语气有时能帮助来访者用不同角度去重新审视问题。
4、局部艺术作品是有治疗作用的,但其“治疗作用〞也是双刃的,不得当那么容易造成二次创伤。
5、了解来访者的独特定义与词汇也算是一种支持。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五):(一)即兴编导演是一门艺术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 之 即兴编导演是一门艺术
相信从业者都不会否认,咨询是一门费心力(而不仅是脑力)的艺术。精彩的案例甚至如同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小说让人拍案叫绝。
把内在的对话、脚本外显,表达本身就迫使来访者去整理、组织、分类,选择词语、组织句子去描述,这个过程自会令来访者对事情有更深入的了解。下定义,清晰概念,建立更为清晰“正确〞的理解。顺带提一句,大家都知道:自己心里明白,和说出来乃至成认它永远都是两回事,感觉和意义完全不可比。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说出来、问出来的每个问题几时再相似,对每个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何况说与不说。
首先,和来访者一起为问题下定义。来访者通过描述,原先只是模糊在脑海中的概念变得清晰、具体,把“看似无关己〞的伪装彻底撕开。就是对问题的理解和定义变成所谓的“接近经验的〞和〞独特的〞。
接着,就这定义,看看问题有什么影响。有时候,人们只是被“问题〞这个面具吓倒了,而不是问题实际的害处。而如果发现最坏影响也不过如此,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我们有时候需要学会“客观〞对自己的处境做评价。在问题来临的时候,别急着投降或不屑,别急着崩溃或逃避,不是听别人怎么说而是听从自己内心来对这一切作评价。这一举动本身就很有价值,能更真实反映出问题的根本所在和程度轻重。或许这也算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一个起步。毕竟,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才是最重要、最应该得到重视的。
很多时候,在咨询中我们对于问“为什么〞是比较谨慎的,因为这样的问句很难保持中立,来访者很容易将之理解为咨询师的不接纳或批判。但是很多时候,“为什么〞是挖掘出问题关键的钥匙,能引导来访者去思考那些“司空见惯〞。让来访者不仅仅把自己局限于那些定论,而去思考形成的道理和打破的可能性,甚至,发现这些“理所当然〞的定论,其实根本就毫无道理。所以,让来访者不感到受批评的中立询问,是重要的提问技巧。
(话说,很多时候我们对很多东西仅仅只是“知其然〞,从来没想过可以、需要“知其所以然〞。乃至于有些对自己对他人的错误定义持续多年。)
初次来访的重要性无需多说。而来访者带着一个或具体或抽象的问题来咨询,而让其来咨询的特殊事件是起点。这个导火索,或许可以作为起始意象。个人认为这个切入的时机还蛮关键的,让来访者既对被忽略的细节感兴趣,又不觉得受侵犯。
这一局部,和心理剧操作有很大程度的可借鉴性。
来访者在这里的参与,甚至可以粗浅地理解为心理剧言语版的操作。这样重造来访者的故事,赋予新的积极的意义,就像是创作一个或峰回路转或柳暗花明的剧本一般。只不过,这是即兴的,私人的。
言语可分为几类,其中对话言语是最考验反响性的高情境性的言语。而这众多咨询的技术方法都离不开最根本的对话,而叙事疗法更是即兴在口头上和来访者创造剧本的艺术。家排、心理剧、意象对话治疗、TA理论、叙事疗法其实都考验了咨询师的“导演〞能力。
个人相信,意象也是一种行为,一种心理内部的行为。而实际上在来访者改变用词的背后,极可能是巨大的转变——那是心境、思维模式的扭转和开展所导致的。
让来访者认识到内心旧对话的“荒唐〞,打破固有僵局,如同看透自己的“心理游戏〞,然后为自己重写脚本——更为正面的脚本和对话。而表达出来的同时,也是一种稳固和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