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2023
永远
无法
叫醒
一个
装睡
读后感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后感
这本书的名字就很有意思,加上周围好友的不断推荐和网上的好评,不怎么读书的我也下决心把它看完。没想到,看完第一遍之后又翻了一遍,因为有些地方没看懂或是当时明白了,事后又忘了。原来这是一本讲哲学的书,但是讲的又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哲学,我觉得作者是讲哲学放在了平常的生活中来讲的,这样容易懂些。我也了解到这本书收集了周濂十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文章,包括时评、书评、影评以及局部学术文章。几乎篇篇短小精悍,作者的分析洞察问题的能力,开阔的写作格局,将自己对幸福、公正、德性生活、民主、自由、道德、幸福等问题的哲思融进了一个个现实故事和鲜活的生命体验中,不得不让我佩服至极。学者崔卫平评论说:“周濂的写作拥有一个飞翔的姿态:从概念的高处飞往地面,飞往粗糙的世界,同时,他又从现实的沟壑飞往天空,飞往理想的所在。〞
可能是由于本人哲学修养太差,很多地方还是理解不透彻,就比方那一篇站在思想的高墙上,我看的是迷迷糊糊,里面专业词语还不少,这就没让我感觉到把哲学放在生活里来讲了,最后那一句“只有站在思想的高墙上,我们才可能看清楚那些沟壑,明白哪里是死路哪里是活路〞说得很有道理,可谁来告诉我如何才能站在思想的高墙上啊。现在让我来回想整本书时,还能有深刻印象的一个是大学里的“无名氏〞一文,我想不仅作者在感慨“无名氏〞这一大学校园里的现象,更多感慨的应该是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大学生吧。难道真的就得像书中说的那样。因为社会缺乏人情味,所以大学里就没有人情味。我觉得学校毕竟还是学校,还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而且我们现在的大学值得改进的地方太多了,我们每个人都还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做的更好,那些学校的管理者,教育的管理者就不能做出一点改革吗。
而在笑眯眯的印度乞丐一文中,作者谈到这些印度乞丐在讨钱的时候总是笑眯眯的,即使要不到钱也不会改变脸色。这让我想到了,在我生活的国家里,经常会遇到的乞丐,很难将笑眯眯这三个字和乞丐联系起来,我想我们遇到的大多数乞丐都是老人,残疾人,他们大多数都是愁眉苦脸,衣衫褴褛,穷困潦倒的样子,以此来博取人们的同情心。这对初中以前的我来说或许还管用,后来我就知道了原来乞丐也是有假冒的,有专门的讨饭群体,还有出国讨饭的等等,你给不给钱他们都是愁眉苦脸的,有时候给了但是少了还会引来不满,更别说笑眯眯了。我就特别佩服我们学校周边的一个老奶奶,不知道多大了,头发全白了,腰也快弯成90度了,可我经常会看见他在学校周边捡瓶子什么的,背上背着一个大大的编织袋,很辛苦,但是偶尔我还能听见她一遍捡瓶子一遍悠然的唱着歌,这不仅让我对她的自食其力的精神佩服至极,也让我更加鄙视那些手脚完好却放弃尊严出来骗取他人同情心的假乞丐。印度乞丐总是笑眯眯肯定有他们背后的历史原因,而在天朝,想让一个乞丐笑的话除非你把钱都给他。
最后谈谈我对“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的理解,人为什么要装睡呢,我觉得这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是为了善意的谎话,有时是为了回避问题,等等。作者想表达什么呢。我的理解是,从“装睡的人〞的角度来说,也许你生活在一个充满善意的谎话的世界里或是一个乌烟瘴气的糟糕环境中,你不愿意选择同流合污,那么就选择“装睡〞吧,以自己的方式,有个性的生活下去。从“你〞的来说,明知道一个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那就最好别去破坏这种气氛,免得大家都难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自己的个性,在别人的行为在将来或是现在没有对自己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下,我觉得没必要去影响他人“装睡〞的自由。
第二篇: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后感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后感
本书精选学术新锐周濂十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文章,包括时评、书评及其局部学术文章等。作者以其深厚的专业学养作为根基,把他对幸福、公正、德性生活、民主、自由、道德、幸福等等这些问题的哲学思考融进一个个现实故事和活泼泼的生命体验中,用最真切的道德直觉和清醒的问题意识和柳叶刀式的概念分析能力,一猛子扎进问题的深处,把深邃的哲学拉回到“粗糙的地面〞。
在本书中,作者想告诉我们,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喧嚣迷茫时代,在一个颠倒是非的时代里生活,个体性的痛楚可想而知,除非你放弃自身的价值标准,与这个肮脏的时代握手言和,或者闭上眼睛装睡。可是即使是在外部环境非常糟糕的情况下,一个人依然可以选择过一种符合德性的生活,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依然可以选择不止做个“好人〞,还可以做个“好公民〞。
对于哲学家,不少人都是抱着一种比较抵触的态度,甚至说他们“百无一用是书生〞也不为过。毕竟不管什么时代的社会,它们都是物质的,而哲学这东西却是一种意识形态,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吃不能穿的。与其整天去绞尽脑汁去探索世界的根源是什么,真理是什么,还不如干点实际的事情来得有意义。
当然,这只是以旁观者的立场来看,并不是说哲学真正无益。其实真正的哲学家所拥有的慧眼以及大脑都是无限强大的,他们比常人更能够看清楚一件事情的本质,也更能悟透一些道理,生活中的困惑对于他们来说不会是一种阻碍。
首次听说作者这个人也是源于这本书,翻开此书,扉页上赫然写着“洞见〞两字,可见书中内容必定在某些问题或者事情上,表达了作者独特的视角或者立场。但凡精于哲学的人,大多是学问精深,善于思辨的人,作为哲学专业出身的作者当然不例外。
虽说书名取得这么浅显易懂,但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却并不能叫人一目了然,相反,给一些读者造成混乱也是有可能的。首先,此书并不是一个连贯的逻辑整体,而是各个不相关的零散文章组成。再者,这些文章都是断断续续的,时间上的间隔太长,有些言论在笔者个人看来并不是那么严谨,也许只是作者随着心情手气笔落有感而发,或者只是点到为止让人意会而已也说不定。最后不得不让人明显感觉到的就是各篇文章压根儿就是“风格与题材〞迥异,时评,影评,随笔等等题材无所不有。
“这个时代对于思想者的要求会更多,它要求我们不要做没有头脑的愤青,不要做浅薄的自由主义者,不要做没有心肝的保守主义者,不要做替既得利益说话的国家主义者,不要做不负责任的无政府主义者,不要做一个理想高韬的空想主义者。〞这是我看过这本书之后最喜欢的一段话,我认为作者的这句话是对当今的社会的极大的警醒,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思想者发表一些脱离社会的甚至是一些不利于我们国家与社会和谐开展的言论,其中的一些言论严重的影响到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从哲学思维来看待一些问题,会比较清晰明了,所以偶尔读一下哲学方面的书,在我看来是极为有益的。
第三篇: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书笔记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后感
首先是被这本书的名字深深吸引,看了书名便知道,此书是要“翻开天窗说亮话〞,于是有了兴趣。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本值得“深阅读〞的书,因为读来才发现,里边的每一句话都值得细细体会,认真琢磨。
最初第一遍读它的序,没有看懂,再读第二遍,仍然没有很好地理解体会。于是我向一位社会阅历比较深的朋友请教,他说,你现在读,当然不会懂,更不会有感觉,你受到过公权力的迫害吗。你有过被它逼到走投无路的经历吗。你没有,所以你不懂。
所以我觉得是我把这本书想的太简单了。然后我换了一种心态,再读,才有了现在的一点体会留在了心中。
我只谈一些书中给我启发较深的话。
“一个人如果相信他人的良好愿望,他就必然容易受到他人良好意愿有限性的伤害""我养过一只小狗,见到任何人都会扑通倒地,然后亮出柔软的腹部邀请被抚摸。这种因为对世界懵懂无知而拥有的绝对安全感真叫人嫉妒。〞
――序
也就是说,如今的社会,连狗都不如吧。发生任何事件之后,大家都在争相地,兢兢业业的做着福尔摩斯,而有关部门总是将真相一再伪装,所以我们已经把失败当成习惯,对改变不抱信心,内心只剩下了“我不相信〞。不相信沿街乞讨的妇女,不相信跌倒的老人,不相信各种“学家〞""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从把自己交付出去,我们找不到一个理由或借口,那个曾经能够让我们变得坚强,变得宽广,敢于去承担,去挑战,去赢得的信仰不见了,每个人都提溜着无处安放的自我在人群中游荡""〞
——金斯堡得不到,阿曼达甩不掉
引用书中另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正处在一个机体裸奔的时代。〞我认为现在的“中国威胁论〞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其实不怕中国强大,只是害怕统治这样一个强大国家的人们没有信仰。行为毫无约束,所谓的传承千年的仁、义、礼、智、信,经过现实的检验之后,在某些时候,可以说是片甲不留。如果无法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话,我只想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标准。现在,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一路走来,磕磕碰碰,终于还是占据了主
流,但是是否真的有用呢。一句“弘扬〞就管用吗。归根结底还是没有信仰。对于多数人来说,那些传统道德还是有一定约束力的,因为我们这个国家还相对正常的在运转,我还在学校里相对正常的接受教育,这就是证明。但是总是存在那么一群人,内心没有道德的自觉约束,心里住着一只“鬼〞,外化到他们的行为就是放纵。想起曾经在杂志上看到一句话说,唐骏在参加一次峰会的时候,有记者问道:“可以透漏一下你的成功秘诀吗。〞唐骏说:“科学开展观,还要么,还有三个代表。〞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被长期劫持的人质,不禁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而且会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从犬儒主义者到国家主义者的转变简直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不就是〞与“又怎样〞
这句话对我的震惊着实不小。我不禁思考我们现在的处境。我们是否都在被“劫持〞着。我们是不是按照既定路线“成功〞的从一个犬儒主义者转变成为了一个国家主义者。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入今天这种状况中的。是否应该做出某种改变呢。该怎么做呢。
“对于40年代的黑人小孩来说,“我的〞和“好的〞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这种强烈的自我否认以及想要成为别人的愿望,正是自我认同出现严重失衡的后果。
总有那么一些东西,在意识的逻辑上你也许认为它不是那么好的,但是在行动和情感的逻辑上却永远无法向割舍阑尾或者扁桃体那样,轻轻松松地一刀了之。〞
——“我的〞和“好的〞这种将自我想象成是好的的心理动力在我身上表现的要差一点,所以往往容易沮丧且缺少自信,经常自我否认,关键决策时摇摆不定。让我想起了和同宿舍的朋友们出去买东西的时候,买回来如果发现还有更廉价的质量更好的,往往容易懊悔,但是朋友会提醒我,“没事儿,我爸常告诉我,买了的就是最好的〞,这大概就是属于这种自我认同的力量吧。就好比爱国,在我看来,我说我爱我的祖国,并不是因为她给了我成长的环境,提供了各种资源和条件,并不是因为这些,
我认为这种爱国的情愫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任何理由。或许这就是自我认同的最大表现吧。
“我估计没有人愿意背负‘忘恩负义’的罪名,但是在学会感恩之前,还是让我们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吧。假设有五对青年男女被空降到一个荒岛上共同生活,原本在逻辑上每个女孩子都有五种可能性去选择自己的伴侣,但不行的是,其中一个男人有着千里眼般的睿智、广博深邃的见识、神秘玄奥的判断力,以及无比的胆量,他干脆利落地解决了另外四个男人。让我们再假设那五个女人既没有‘拉拉’的潜质,也绝非性冷淡者,五年后或者十年后,她们都嫁给了那个男人。
现在的问题是,对于这五个女人来说,那个男人究竟是‘唯一的选择’,还是‘正确的选择’,或者,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唯一正确的选择’。〞
——求求你感谢我读第一遍的时候,被这段话震到了,虽然他说的道理我以前就明白,但是在我的头脑中一直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现在终于看到清晰明朗的阐述了,不禁为编辑捏了一把汗。这完全与中国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