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节
讲话
科研
教学
互动
框架结构
科研与教学的互动框架结构
:大学里科研、教学的关系是一个讨论已久的话题,科研与教学是大学的左右手,不能偏废,不能失重于一方。提出了科研与教学的互动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包括三个途径:理论、实践和思维。理论方面包括书本知识、背景知识两个层面;实践方面包括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等层面;思维方面包括学生的独立精神与合作精神、主动能力与服从能力、发问与答复过程的三个层面。通过这样一个多途径多层面的框架图,在良好政策保障的根底上,切实到达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目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科研;教学;框架 作者简介:陈岚(1974-),女,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赵毅(1956-),男,河北秦皇岛人,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河北 保定 071003) 基金工程:本文系华北电力大学2023年教改工程“科研与教学互促原那么在有害气体控制工程课程中的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23)34-0056-0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开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大学三大职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效劳〞的进一步开展和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日新月异的人才需求。而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科研与教学互相促进的框架结构,并在此根底上对科研与教学互相促进这一原那么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科研与教学的互动框架 大学教育中,科学研究与教学活动相辅相成,科研效劳于教学,教学促进了科研。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根本职能,通过教学,到达人才培养的目的,使学生成为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科学研究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科学研究,教师能掌握到学科的前沿,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术水平,更好地进行教学。科学研究与教学活动的互动框架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清晰地看出科研与教学的互动有三个具体途径:理论、实践和思维。三个途径在科研和教学之间的箭头是双向的,这说明其中各个元素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论方面可分为书本知识和背景知识两个层面;实践方面又可分为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等多层面;思维方面那么可从对学生的独立合作精神、主动服从能力、发问答复过程的三个层面来解读,图中的外围框架是政策保障,政策保障是可以令科研和教学良好互动的软件气氛,这样构成了多途径广层面软硬件齐全的科研教学互动的框架结构。 1.理论方面 我们这里所说的理论是和实践相对应的知识,包括书本知识和背景知识两个层面。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1]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学活动不能照本宣科,不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照搬过来填鸭给学生听。教学活动不仅包括备课、授课、实验实习设计等,还包括编写专著教材、撰写论文等,如“有害气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团队教师结合自身科研成果,出版了有害气体控制工程、火电厂有害气体控制工程、电力环境保护技术、电力环境保护实用技术与应用等专著教材。[2]因此教学活动是一种组织知识内容、转化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个整理、组织的再创造过程中,可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科研能力。 科研可通过深化理论知识的深度、拓宽理论知识的广度,对教学活动产生相应的促进作用。教师通过科研,可增强教师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熟悉学科前沿知识,熟悉学科相关的实际工艺,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补充新技术、新工艺、新研究,让学生了解更先进更宽泛更深层的学科知识。不仅让学生对书本知识有更为深度的理解,还对学生的背景知识进行了拓宽,扩大了学生视野。 2.实践方面 实践是一个多层面的活动,大学中的实践活动包括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等角度。实验有课程内安排的实验,也有课外的开放性实验,这些都离不开实验平台。课程设计是和课程理论知识紧密相关的实践环节,许多课程都有相关的课程设计,“有害气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是设计一个脱除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或氨气等的填料塔,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具备了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3]其任务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撰写毕业论文。在此阶段,一些学生可进入到指导教师的科研活动中进行毕业设计,其毕业设计工作就是教师科研体系的一局部。实习,[4]顾名思义,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一个阶段的理论学习之后,学生到工厂、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实际操作等实践活动。 科研可通过增加辅助工具设备仪器来对实践教学产生促进,让学生有更多时机参与相关学科的实践,并通过更多的实验设备使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更为直观的印象。实践教学活动可通过培养学生学科知识、培训学生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科研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知识,甚至学生可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直接成为教师科研成果的组成局部。 “有害气体控制工程〞教学团队的教师利用科研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和开发的科研仪器如湿法脱硫装置、烟气分析仪、半干法脱硫装置、鼓泡法烟气脱硫试验台等,[2]用于本科实验教学或毕业设计,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和实践内容。冯洪庆等提到可以借助有关的科研实践经验来让学生了解“学这门课有没有用处、毕业后可以做什么〞。[5]王海鹰提到通过将科研实验引入到本科教学中,[6]这样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辨析能力、写作能力、查阅文献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可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害气体控制工程〞课程讲述了环境工程领域的有害气体如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治理知识,在学生实践过程中,通过科研设备,使学生了解新的脱硫脱氮技术;通过学生参与到有害气体治理的科学研究中,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局部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挑战杯还获得了奖项,证明了在实践方面,学生的科研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2] 3.思维方面 思维方面其实不仅仅指我们图里所给出的三个角度,科研和教学互动对思维方面的触动和培养是多角度的,是柔性的。理论方面与实践方面是对学生硬实力的提高,思维方面那么是学生软实力的提高。 通过科研活动,可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主动性,让学生不是一个盲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体,而是让学生能思辨地看待学科的知识,活化学生的思维。比方氟利昂的发现,一度使其发现者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但是后来经过实践发现氟利昂的出现对大气平流层臭氧极具破坏性。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团队内进行研究,可使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服从协调的能力。而发问和答复那么是螺旋式前进获得知识的必经路径,科研团队组织进行的小型学术讨论活动,使参与科研的学生学会发问并尝试答复。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很大帮助,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为活泼地和教师互动,更为和谐地和学生合作,活泼课堂气氛,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教学活动从思维方面对科研活动的促进那么表达在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根底知识,使学生具有相应科研的根底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在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4.政策保障 目前在大学的科研与教学关系方面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重科研轻教学,目前许多高校对教师的科研活动较为重视,而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够重视,导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容易无视教学;二是科研教学脱节,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不能良好互动。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研究科研和教学的互动时,必须要给予这些具体实施层面一个涵盖全方位的软件保障——政策支持。高等学校必须明确其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为教学效劳,相互促进。高等学校必须要建立教学与科研之间相对平衡的鼓励机制,实行有利于促进教学和科研同时开展的政策和措施。[7]在政策保障的厚重基石之上,才能通过各方具体途径展开科研和教学的良好互动。 二、结论 教育的根本是为了培养人,国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高校必须既抓教学,又抓科研。单靠死板的课堂教学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偏重科研,又会使高校教育偏离其方向。教学和科研如何互动?本文提出的教学和科研的互动框架,从理论、实践、思维三个角度入手,分别从理论的书本知识、背景知识层面和实践的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层面和思维的独立合作、主动服从、发问答复层面探讨了科研和教学的互相促进、互相辅助,由此,在政策保障的根底上,通过细化的框架,进一步指出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反过来又促进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教学[Z]. ://baike.baidu /view/296035.htm. [2]赵毅.电力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A].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3]王昕,丁昕苗.关于毕业设计与实习及科研相结合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23,(1):163-164. [4]实习[Z]. ://baike.baidu /view/49202.htm. [5]冯洪庆,黄善波,马永,等.结合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23,(1):105-106. [6]王海鹰,杨刚,李玉红,等.将科研实验引入本科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23,(9):145-146. [7]赵韩强,刘莉萍,潘洪涛.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与科研应和谐开展[J].中国电力教育,2023,(4):17-19. (责任编辑:麻剑飞)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