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华阴老腔传承现状与保护策略研究.docx
下载文档

ID:1270511

大小:22.32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华 阴老腔 传承 现状 保护 策略 研究
华阴老腔传承现状与保护策略研究 摘 要:华阴老腔作为富有陕西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年来得到了媒体的大量报道,也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当下,华阴老腔面临着传承人缺失、教育体系不完善、演艺体系不标准等问题。研究华阴老腔的传承现状,制定具体可行的保护策略,使其在新时代下依然能焕发出自身荣耀,才是继承和发扬华阴老腔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华阴老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5-0175-02 2022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华阴老腔位列其中。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青年歌手谭维维与华阴老腔艺人张喜民团队合作,将华阴老腔与摇滚乐结合在一起,演出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播出后广受好评,这一陕西华阴当地曾经濒临灭绝的古老戏剧开始逐步受到了关注和重视,焕发出新的生机。然而,华阴老腔的开展现状究竟如何?在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在当下又该如何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本文将对其传承现状及保护策略做一研究。 一、华阴老腔根本概况 华阴老腔,中国最古老的摇滚乐,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据华阴戏曲志记载:“〔老腔〕源于西汉,成熟于明代〞,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现存最古老的戏剧艺术之一。 据说早在汉代时,它常见于军队,张良征战曾为鼓舞士气即用老腔高声歌唱。它的由来还有另一个说法——即华阴当时是一个京师粮仓,通过漕运把粮食源源不断地送到咸阳,带头船工为了统一大家的动作,一边喊着船工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由此便形成了老腔[1]。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即皮影戏的一种。在早期,老腔是与皮影结合在一起表演的,一出完整的戏只需签手、副签手、前首、后台、板胡五人就可以完成,如果唱戏的人在幕布之后便是皮影戏,假设在幕前吼唱那么是老腔。研究者认为,皮影戏在陕西一带并不少见,但发源于陕西省华阴市双泉村的戏班子却会这种其他皮影戏班子不曾出现的名为老腔的独特唱法,因此,這种表演被称为华阴老腔。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阴老腔成为了陕西省华阴市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多在家族内部本姓间传承。这些朴实的农民喜欢在务农闲暇时,对着山川河流扯出宽音大嗓,并为它伴上自制的月琴、胡琴、惊堂木、梆子、战鼓、大锣等乐器,使其颇具磅礴之气,充分展现了汉子们粗暴豪迈的特性。华阴老腔也成为了首批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的民族财富。 二、华阴老腔传播价值 在现如今这样一个“快消费〞时代下,面对欧美文化入侵等危机,发扬传统文化具有更大的难度。此时,我们更需要开辟更多形式发扬传统文化。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华阴老腔,作为首批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程具有极大的传播价值。从2022年入选国家非遗保护名录、2022年华阴市华山老腔艺术保护开展中心的成立到2023年在电影白鹿原中的亮相、2023年在东方卫视中国之星的表演再到2023年春晚与歌手谭维维合作的表演获得歌舞类节目支持率第一,我们不难看出,相比拟其他传统文化,华阴老腔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具有巧妙与新媒体结合的潜质,更利于发扬传统文化。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华阴老腔具有以下传播价值。 1.华阴老腔通过媒介化手法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 不管是在电影白鹿原中独具特色的插曲还是2023年春晚的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吼,都让观众感受到了老腔背后所代表的关中地区豪迈、顽强的特质,为电影的情节推动、主题思想深化和晚会气氛的衬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将学术与电视结合,对传统文化更具推广意义。电视是一种视觉化很强的感性传播媒介,学术却是一种理性和概念化的知识体系,想要用感性的传播载体去承载理性的学术内容,使二者形成有机的契合,就要将学术知识电视化,以实现从枯燥的文字载体向影像化表达的转换[2]。华阴老腔与电视等媒介的成功结合更直观地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戏剧的魅力。 2.华阴老腔极大地促进了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的挖掘 随着科技开展,影像媒介成为了传播方式的主导,人们越来越习惯选择影像媒介来汲取信息,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来说,既是种挑战更是机遇。近年来,不管是华阴老腔与影视艺术的结合还是华阴老腔一声吼等歌曲都是在其传统形式上参加现下流行的新元素加以改变。例如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吼摒弃了传统观众较少的“老腔皮影〞,参加了中青年观众所喜爱、接受的“现代摇滚〞,融入了一定的西方文化,为传统乐器和嘶吼的表现参加了更强的情感煽动力,使观众更直观感受到其传统文化背后所表达的精神内涵,获得了更好的传播效果。这样的转换不仅为传统文化带来了创新,也为其开展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模式。 三、华阴老腔传承现状与问题 华阴老腔从一项濒临失传的地方剧种,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直至2023年亮相春晚舞台重新受到关注和重视,华阴老腔仿佛又迎来了第二春。然而,华阴老腔的传承和开展,依然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 通过对华阴老腔的调研,笔者发现,华阴老腔的主要传承问题如下:华阴老腔艺人群体老龄化现象严重,缺乏传承人,面临传承断代的危险;老腔教育和传承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和体系,“教给谁?怎么教?〞的问题都未得到妥善解决;华阴老腔学习周期长,见效慢,无法在短期内实现速成,加之学习期间无法获得经纪收益,都使得老腔无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老腔艺人演艺尚未形成标准,自华阴老腔知名度提高后,张喜民戏班每年都有多场商演,但其演出流动性大,偶然性强,没有实现常态化,亟待建立完整的演艺体系,形成行业标准;最重要的是,华阴老腔作为一个地方剧种,最精髓的内容在于其作为戏曲的这种表现形式,但在媒体的渲染下,华阴老腔被包装成了一种音乐形式。手抄剧本保存不善、民众认知产生偏差,使华阴老腔的传承和保护偏离了本质。 四、华阴老腔保护策略研究 1.建立健全老腔教育传承机制,增加人才储藏 早在20世纪初,华阴老腔传承人张喜民就开创性地打破了华阴老腔“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在当地招收学员,其中就包括很多外姓学员及女学员,但当时的华阴老腔自身缺乏创新与活力,此举也未从根本上解决传承问题。华阴当地政府为解决传承问题,曾两次开办老腔学习班,面对华阴当地招收学员,人数也仅限于77人。笔者认为,华阴老腔要传承,首先要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扶持下,吸收大量热爱老腔并且具备一定音乐根底的人群,组建老腔学习班,并进行持续和长期有规划的教学和实践。当地相关部门为老腔学习班设立专项经费,以支持其日常运作,并作为学员补贴,以期为老腔开展带来动力。同时,与陕西当地音乐专业相关高校合作,举办老腔兴趣班,聘请老腔艺人作为导师,将高校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为老腔的群体注入新鲜血液。 2.借助现代化传播途径,完善演艺体系 在当下,新媒体的开展十分迅速,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具有弱关系强传播的特点,为传统文化的宣传提供了有利条件。借助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推广,进一步增强华阴老腔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造以张喜民等具有代表性的老腔艺人的个人品牌,以个人影响力带动群体和老腔产业的开展。近年来,老腔的知名度逐漸打响,各种演出也接连不断,但老腔的演艺还尚未形成体系,相关机制也不够完善。为了进一步做好华阴老腔的团队形象打造,形成长效合理的运行机制,应当成立老腔演艺经纪公司,专门负责老腔团队的形象打造、演艺经纪等事务,进一步完善老腔产业演艺体系,形成行业标准。 3.传承老腔精髓,保护传统剧目 华阴老腔走红源于其与青年歌手谭维维的合作,创新的将华阴老腔与摇滚歌曲进行糅合,呈现出了更符合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风格。但归根结底,华阴老腔是一种地方戏,最初的演出形式为皮影戏,在被华阴导演党安华开掘之后,改良了演出形式,让老腔艺人走到台前,这种表现形式更舞台表现力和冲击力,也更符合群众审美,因此一直延续下来。时至今日,由于华阴老腔与流行音乐的屡次合作和演出,它的“摇滚〞品质被一再强化,以至于成为观众指认其特征的重要符码[3]。传承和开展华阴老腔,不能因过度迎合市场和群众而舍本逐末,过于迁就音乐的表现形式而丧失自身的戏曲特征。在华阴老腔多年来的传承过程中,曲谱一直以手抄本为主要形式,演唱内容多涉及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封神演义等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这些手抄剧本是华阴老腔的精髓所在。应借助媒体平台,矫正群众对于华阴老腔的偏颇认知和印象,并投入资金及人力,保存和拓印老腔剧本,使老腔的传统剧目得以延续和传承。 四、小 结 在华阴老腔的传承过程中,最根本的地方在于我们不能因过度迎合市场而忽略其本身的戏曲特征,在努力使其符合当下群众审美的根底上,要立足本质,传承经典剧目,切忌舍本逐末,不要使这一古老戏剧迎来的第二春昙花一现。 参考文献: [1]张倩.浅谈现代语境下华阴老腔之创新[J].审美与音乐,2023.06:105-106. [2]石丰恺.华阴老腔一声喊历史溯源及传播价值[J].戏剧文学,2023.09:125-131. [3]杨辉.华阴老腔:历史、现状与可能[N].光明日报,2023-04-06〔第008版〕. [责任编辑:艾涓] 作者简介:成哲,女,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主要从事播音与主持研究;巨峰,男,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西北大学播送台副台长、新传齐越社执行部部长,主要从事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张浩壮,男,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主要从事播音与主持研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