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docx
下载文档

ID:1265449

大小:20.84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建设 社会主义 新农村 主要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开展取得了成就,但是“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开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那么根底强,农民富那么国家盛,农村稳那么社会安,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全社会一起来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的参与新农村的建设,加快建设新农村的步伐,让农民小康实现全国人民的小康,以农村的现代化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任务“三农〞问题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经济开展为根底,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从“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中充分说明,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开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2.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表达在以下6个方面。一是要开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二是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三是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五是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六是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开展活力。 2.1开展农村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开展生产。只有开展生产,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根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开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人类社会开展根本规律所决定的。从人类社会开展规律来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开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不断开展是推动人类社会演进的根本力量。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进一步解 第1页放和开展生产力,不仅是当前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过程中的长期任务。农村生产力开展关系农村社会全面建设,关系农民增收、农村进步、农业开展,关系新农村建设的的顺利开展,农村生产力开展不仅要求农村生产模式、组织关系要相适应,而且要成为农村开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关键地。 2.2促进农民增收 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农村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开展的关键。增加农民收入是检验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核心指标。因此要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展高效、集约、规模农业,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产业等,加快农村经济开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开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增加农民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开展,着力开展县城和重点镇,为农村转移充裕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时机。切实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开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根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抓好特色农业生产,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开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根底和保障。 2.3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具体实践。我们一定要从维护好、实现好、开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高度,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稳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底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实现农民群众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保证;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的客观需要;是稳固农村基层政权的必然要求。 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也不断的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也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成员为主要标志的村级民主选举制度得到较好落实;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村级民主决策制度普遍建立起来;以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村民对村级事务和村干部行为的监督机制逐步形成;以村民自治章程为重点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普遍建立,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效劳的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通过 第2页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更好地保障和实现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促进了农村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推动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而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农村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 2.4培育新型农民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只有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培育并留住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农村建设中,新村、新房和新街道只是外在的“衣服〞,生产和经济才是“躯体〞,科学文化素质那么是“灵魂〞,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塑造新型农民。只有不断培育一批又一批新型农民,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内在、持久的动力。 我镇对人才培训这块很重视,以政府为龙头,制定出台并实施“新型农民培育方案〞,确立实施目标、实施方法和考核标准,全面推进新型农民培育工作。要求每个行政村每年集中培训2—5次,每次人数不得少于50人,并纳入年底对领导及村干部的千分制考核,培训内容主要是:农民致富培训、创业培训、农民经济人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并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培训特色化、专业化,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系统内对农民开展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尽快培育并留住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并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已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同时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切实抓好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2.5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提出,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不仅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开展的途径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开展理念,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加强农村水利、交通等根底设施、农村能源建设,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方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开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改善农民根本生产生活条件的紧迫任务,并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加投入,大力开展农村教育、 第3页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明显改变农村社会开展滞后的局面。只有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2.6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尊重农民意愿,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支撑。一是坚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根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全面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依法确权、确地到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按照自愿、有偿的原那么,建立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机制。二是进一步稳固和开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推进以乡镇机构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XX县区乡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村债务化解工作。三是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整体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尊重农民意愿,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底。 3.“三农〞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4。解决好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这"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开展。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得眼光向内,解决内需问题。解决内需问题就是解决了中国的开展问题。当前,包括农业、农村、农民在内的"三农"面临的问题,是中国整个经济开展中关系全局的一个突出问题。努力减轻农民不合理的负担,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确保粮食平安和让农民增收,已成为中国"十五"方案时期和今年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到达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开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开展阶段。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阔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胡锦涛强调,建设社会主 第4页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开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开展道路。 总之,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开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进一步加强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和文明建设,加快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的开展,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假设干意见.2023[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人民 出版社,2023[4]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第5页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