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科技创新人物事迹.docx
下载文档

ID:1264997

大小:23.57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科技 创新 人物 事迹
科技创新人物事迹 蒋民华,浙江临海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材料科学家、教育家。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与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蒋民华1956年毕业于xx大学化学系;1964~1978任xx大学晶体生长研究室主任,1979年赴联邦德国科隆大学做访问学者,历任xx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1993年任xx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所长;1987~1998年,任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9~1996年任xx大学副校长;1991年中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1996年,任国家高技术研究开展方案863新材料领域第三届专家委员会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2022~2022年,任xx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在大学学习期间,蒋民华最感兴趣的两门课是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金刚石、石墨元素相同而性能迥异的事实引发了他对晶体的兴趣,原来晶体的性能和结构的关系那么重要,从而激发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四年的大学生活他惜时如金,求知假设渴,一个个不眠之夜、一张张圆满考卷使他成为学校为数不多的全优生之一,因而备受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在毕业留校后不久,校系领导选派他到厦门大学师从著名的晶体学家卢嘉锡先生进修晶体学。卢先生渊博的学识和幽默生动的讲课开始将他带入奇妙的晶体世界。如果说公式和群论还比较抽象,那么制作大量晶体的宏观和微观模型以及接触晶体测量和测定晶体结构的实验,使他对晶体的微观特征周期性和宏观特征对称性及各向异性等有了较本质的认识。到了学习晶体的物理性质时,那么有了渐入佳境的感觉。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记得卢先生讲了一个他印象很深的例子,利用晶体的压电效应来校表,几秒钟即可完成,而毋须24小时才见分晓。原来晶体在科学技术上是那么有用。血管里流淌着山海血脉的他,无法抑制住青春的萌动,青春热血激起他无限的创造欲望制造这类技术晶体,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从此,蒋民华心中萌发了制造这些技术晶体的强烈愿望,但那时他还从未与真实的晶体打过交道。说来也巧,1958年热火朝天的勤工俭学活动提供了难得的实践活动,学成归来的蒋民华回到了xx大学后立即投入了压电晶体的生长工作。从此,开始了他与人工晶体的不解之缘。蒋民华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培养第一块knt单晶的情景:当时的条件极其简陋,用金鱼缸当恒温槽,以标本瓶作育晶器,原料那么由张裕葡萄酒厂发酵酿酒时析出的酒石转化而成。把晶芽粘在玻璃棒上作籽晶。恒温槽里的籽晶在旋转,他的心也随着晶体的生长在跳动,唯恐有一点闪失。看着转动中晶体一点点长大,他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但当美丽而娇嫩的晶体在取出后,因温差而在手中炸裂时,他的心也像碎了一样。此后,他对结晶的含义才有了切身的体会,也开始懂得了细节决定成败,碎裂是单晶的软肋的真理。经过数年的努力,蒋民华和他的同事们终于突破了培养大晶体的关键技术,终于成功地捧出了第一块重达2023公斤的knt大单晶。20世纪60年代,蒋民华又把主攻方向转向综合压电性能更为优良的磷酸二氢铵(adp)晶体,终于找到最正确的生长条件,长出了高质量的adp大单晶,满足了声呐试验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所研制的都是国外已有的晶体,主要是如何努力长得更大、更好。开展自己的新材料,攀登晶体材料的处女峰是蒋民华追求的另一个目标。1979年,他第一次有时机跨出国门,来到德国科隆大学结晶研究所进行短期访问和交流。老所长豪休教授对探索新晶体的理论和实践造诣颇深,他生长并测量过数百种新晶体,蒋民华在与他交谈中受到很多启发,他把探索新材料比作在大森林中采蘑菇,不要期望一下就能发现一个大蘑菇,要悠然自得地在林中漫步,这样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在豪休教授研究过众多的新晶体中确实也有大蘑菇,碘酸锂晶体就是其中一个。豪休并不指望蒋民华在三个月内能干成什么事,要他自己安排到各个实验室转转。但蒋民华这个探索新材料的有心人,却充分利用那里的条件终日在实验室里工作,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从寻找新材料到合成和生长出晶体,搞出一种新的有机晶体樟脑酸丙酮,测量了它的压电和电光性能并写出了论文。这样的结果和速度不能不令豪休教授刮目相看,从而为此后十年彼此之间的良好合作和人员交流打下根底。蒋民华的最大收获是第一次到森林中采了一回蘑菇,虽然只采到了一个小小的蘑菇,但可贵之处在于他打破了探索新材料的神秘感,找到了探索新晶体材料的感觉,开始形成了探索新的有机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思路。萌生了在有机和半有机(有机-无机复合)方向上探索新晶体材料的设想,回国以后,他立即指导研究生开始了探索新晶体材料的工作,终于在手性天然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精氨酸磷酸盐(lap)晶体。这一成果后来获得了国家创造奖一等奖。lap的成功,开辟了到材料森林中采蘑菇的林中小径,自此后,以一届届研究生为主力,新材料探索工作得到迅速开展。从有机-无机盐到有机金属络合物,btcc,tsccc,atcc,cmtc等新晶体材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形成了有特色的半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新领域。蒋民华具有敏锐的科学洞察力和高屋建瓴的领导能力,而这种洞察力是建立在重视信息、虚心学习和蔼于综合分析根底上的。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高效激光倍频晶体磷酸钛氧钾(ktp),美国只有少数实验室在极保密的情况下,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研制,对设备和工艺条件要求很苛刻。通过国内外调研和综合分析,蒋民华敏锐感觉到这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新材料。于是当机立断,立即组织精兵强将,结合我国实际另辟蹊径。他选定助熔剂法为主攻方向,从根底研究入手,系统地研究了ktp在磷酸盐助剂中生长的物理化学过程和不同的助熔剂和工艺条件对ktp晶体生长的影响,使助熔剂生长ktp晶体的工艺首次实现了突破。1985年全世界除美国之外的第一块ktp晶体在xx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诞生了,经日本权威机构全面测试,主要指标超过美国同类晶体,并且实现了稳定批量地生长出高质量的ktp晶体,在国际上开创了将助熔剂法用于批量生长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先河。这个发生在80年代中期的故事一度产生了不小的震动。教授参与外贸,不仅冲破了几千年来君子重义,小人重利的传统观念,而且还打破了我国高技术只进不出的沉闷局面,是商品经济开展的产物,也是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必然趋势。1986年11月2日人民日报为此还以教授言商为题作了专门的报道和评论。高质量ktp晶体不但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而且被誉为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零的突破。ktp晶体出口是当时这届广交会数额最大的高技术出口贸易工程,全国各大报纸纷纷争先报道,ktp名传四方。如今,ktp晶体和光波导材料已经广泛地应用为激光打标机、激光焊接机、激光美容、建筑、舞台装饰、激光笔等诸多领域,历经二十余年而不衰。蒋民华高度重视研究的应用前景,探索出了一套研究、开发、产业化的路子。从建所初期他就确定了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方向,始终注重研究成果的开发、利用。他一贯主张,材料研究所一定要拿出货真价实的材料,研究材料为了用,还要产学研相结合。在信息时代,半导体材料是功能材料的主体。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功能晶体研究和半导体材料的研究长期以来有一定的别离。蒋民华深深认识到,半导体和人工晶体之间不应该存在鸿沟,因此,他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上加上了低维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这一和半导体前沿密切相关的方向并争取列入国家科研方案。在国家计委和xx省的支持下,1998年他们还承担了国家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开发重大工程半导体发光器件外延工艺和管芯技术,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个全新模式的研发工作。在xx省的支持下,xx大学和华光集团联合建立了xx华光光电子公司,xx大学以科研成果作为技术入股,开始了新的尝试和奋斗。在这个工程中,蒋民华担任了总的技术负责人,这是迄今为止,xx省信息产业规模最大、国家和省拨款最多的产学研结合工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半导体发光器件外延工艺和管芯技术课题于2022年4月正式通过验收。科学时报等纷纷以我国半导体发光器件拥有中国心作大标题报道了这一重要进展。这一成果,打破了半导体外延材料与管芯技术被兴旺国家垄断的局面,对开展xx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初,在开展第二代半导体薄膜材料,初步实现led产业的根底上,蒋民华又看准时机,决定切入宽禁带半导体单晶新领域。sic、gan等宽禁带半导体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是制作高温、高频、高迁移率、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关键材料,也是功率型固体照明的理想衬底。以sic为根底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开展瓶颈在于高质量的sic单晶生长及其产业化。该项技术国内长期没有过关。在美国被视为战略物资并对我国实施禁运的情况下,只有靠自己力量开展,而生长sic过去没有工作根底,起步又晚,难度确实很大。要后来居上,就得跨越式开展。为此,蒋民华采取了以下重大决策:(1)从产业化着眼,高起点地进行研发。为此他抓住211工程二期的大好机遇,重点投入,从国外同时购进两台先进的生长设备,以加快研发速度。(2)生长和加工并举。sic是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的晶体,极难加工,因此在生长和完善sic晶体的同时,千方百计解决sic切磨抛技术,从单片开展到成批加工。(3)直接和器件研发单位挂钩,把材料直接置于应用器件研发的链条中,使器件的性能需求变成优化晶体材料质量的动力,从生长到加工真正实现开盒即用的指标,从而极大地加速了sic的质量的提高。(4)在充分熟悉生长工艺和消化吸收的根底上,仿制并改进进口设备,实现再创新,为pvt生长设备国产化和sic单晶的产业化打下根底。sic课题组出色地实施了蒋民华的决策和部署,不断解决生长和加工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关,从2吋到3吋,从6h到4h,终于掌握了n型和半绝缘sic体块单晶的生长和加工技术,为实现微波大功率器件从材料到器件整套工艺的国产化奠定了根底,对打破禁运、满足国家重大需求,跨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在此根底上再接再厉,又成功地研制出碳化硅单晶炉,并生长出质量不逊于进口设备生长的sic单晶。碳化硅单晶产业化最后一个难关被成功攻破,实现了从单晶生长炉制造、单晶生长、衬底加工和应用的全部国产化试验。蒋民华院士始终思考着中国人工晶体可持续开展的战略,鼓励和支持每一项人工晶体的开发和研究。在他事业和人格魅力的感召下,一批从事晶体研究的精英人士从海外归来,一批有创新能力的青年骨干投身晶体事业,一支有创新能力的学术队伍正在成长,晶体事业兴旺兴旺。蒋民华院士一直强调晶体生长根底理论研究和应用同样重要,强调晶体生长是科学和技艺的结合,不能厚此薄彼,两方面都要抓。kdp是目前唯一可以用于惯性约束聚变(icf)神光工程的关键材料,国际上对此实施禁运,成为制约神光工程顺利进行的最大阻碍,负责神光工程的领导曾用卡脖子评述这一困难。在蒋民华的领导、支持下,xx大学晶体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几十年的坚持,使xx大学的大尺寸晶体在新时期国防基石的建设中起到了根底性作用。就是这样一个应用目标非常明确的课题,他也经常催促大kdp课题组人员要重视根底研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条件对晶体生长的影响。因其高尚的科学道德、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端正的工作作风,蒋民华当之无愧地被公认为我国人工晶体界学术带头人之一,为我国人工晶体事业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奉献。蒋民华生前担任国际晶体生长组织(iocg)理事和执委会委员,亚洲晶体生长和晶体技术协会主席。他积极组织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蒋先生一直强调,中国的晶体一定要走向世界。为此,他和被称为晶体界三驾马车的闵乃本院士、陈创天院士等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制定了中国晶体材料走向世界的蓝图。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中国的晶体生长组织早已成为国际晶体生长组织的一员。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202223年8月,被誉为晶体生长奥林匹克大会的第16届国际晶体生长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实现了先生的夙愿中国晶体材料研究真正走向了世界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面对成绩,蒋民华从不居功自傲。一次次,他把荣誉归于集体,把利益让给他人,而他更为关心的是青年人的培养和功能晶体事业的兴旺兴旺。蒋民华院士将毕生精力奉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