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糖尿病
监测
意义
糖尿病诊断的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 定义:空腹血糖指停止摄入含热量的食物8小时以上,早晨67点测定的过夜血糖。注意事项:超过8点已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空腹血糖,而且会影响按时用药和进餐,容易引起血糖波动 测空腹血糖前不能吃药、运动、包括饮料等,但可饮水 空腹血糖的意义 诊断糖尿病最可靠的方法,重复性好 空腹血糖 7.0 mmol/L重复两次即被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 5.6 mmol/L强烈推荐做葡萄糖耐量实验 空腹血糖在 5.67.0 mmol/L之间为空腹血糖损害 反映胰岛素分泌水平,判断B细胞功能指标 如空腹血糖11mmol/L,说明B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5%餐后2小时血糖 筛查和诊断早期糖尿病的重要指标和敏感指标 因为餐后高血糖早于空腹高血糖 空腹血糖不高,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也可被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2小时血糖在 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异常 反映胰岛素追加分泌能力,B细胞早相胰岛素分泌功能 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适应症:怀疑糖尿病,单凭血糖不能确定者 方法:1.早晨68点,抽血测空腹血糖 2.将75克葡萄糖溶于300ml 水中5分钟喝完 3.从饮糖水时算起,30或60测一次血糖,120 或180分别测一次血糖 4.同时,在每次抽血前留尿样 糖尿病诊断标准 满足以下任何一项即为糖尿病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L 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 OGTT实验中,2h 血糖11.1mmol/L 1型糖尿病需做的免疫抗体 1型糖尿病发病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即自己的免疫系统攻击破坏了自己的胰岛组织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GAD)GAD是抑制神经递质 氨基酸的合成酶,在胰岛细胞中存在的关键始动靶自身抗原 GAD是I型糖尿病诊断和胰岛素分型的依据 监测意义:GAD在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生前即可出现 对糖尿病的预测、鉴别诊断、指导预防和治疗及免疫预防的监测具有重要价值胰岛素 胰岛素抗体(IAA)糖尿病临床监测的 实验室检查 胰岛素释放实验 原理 利用口服葡萄糖或馒头餐使血糖升高,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反映其功能状态,从而有助于早期诊断、糖尿病分型、胰岛素分型和指导治疗 方法 程序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测各时相的血清胰岛素浓度 根据测定曲线,了解胰岛B细胞储备功能、胰岛素分泌节律、内源性胰岛素生理效应发挥的优劣 案例1:编号:4.24-13 性别:男 年龄:51 病史:半年 体重指数:26.6【胰岛素分泌指标】(1)胰 岛 素 分 泌 曲 线 面 积(正 常 0.36-1.76pmol.h/L):1 1.4343 (2)胰 岛 素 差 值 D-IRI(30)(正 常 31.9-184.7 u/ml):5 5.6 6 (3)胰岛素分泌曲线:有延迟有延迟 (4)胰岛素总释放指数RID(正常9.7-44.7,平均27.2):4343.1 1 (5)胰岛素基础指数BII(正常2.6-20.1):6060.4 4 (6)胰岛素生成指数IRG(正常8-46):0 0.7 7 【胰岛素敏感指标】(1)餐后空腹血糖比PBG/FBG(正常 1.0):1 1.8 8 (2)基 础 胰 岛 素 敏 感 指 数 FBG/Fins(正 常 0.1-0.4):0 0.1 1 (3)外 周 胰 岛 素 敏 感 指 数 SI(正 常19.34.5):9 9.2525 (4)胰岛素作用指数IAI(正常1.0):0 0.1313 (5)胰岛素抵抗指数IR(正常3.0):2222.8 8 【分型结果提示】胰岛素分型 假性正常型 血糖分级 微高级 胰岛素敏感性 减 低 案例 2:编号:3.26-3 性别:女 年龄:64 病史:6年 体重指数:24.5【胰岛素分泌指标】(1)胰 岛 素 分 泌 曲 线 面 积(正 常 0.36-1.76pmol.h/L):2.63(2)胰 岛 素 差 值 D-IRI(30)(正 常 31.9-184.7 u/ml):164.4(3)胰岛素分泌曲线:无延迟(4)胰岛素总释放指数RID(正常9.7-44.7,平均27.2):48.5(5)胰岛素基础指数BII(正常2.6-20.1):41.8(6)胰岛素生成指数IRG(正常8-46):14.4 【胰岛素敏感指标】(1)餐后空腹血糖比PBG/FBG(正常 1.0):2.5(2)基础胰岛素敏感指数FBG/Fins(正常0.1-0.4):0.1 (3)外 周 胰 岛 素 敏 感 指 数 SI(正 常19.34.5):4.47(4)胰岛素作用指数IAI(正常1.0):0.15 (5)胰岛素抵抗指数IR(正常3.0):19.3 【分型结果提示】胰岛素分型 增高型 血糖分级 微高级 胰岛素敏感性 减 低 案例3:编号:4.28-6 性别:女 年龄:65 病史:9年 体重指数:24.7 【胰岛素分泌指标】(1)胰 岛 素 分 泌 曲 线 面 积(正 常 0.36-1.76pmol.h/L):1.85(2)胰 岛 素 差 值 D-IRI(30)(正 常 31.9-184.7 u/ml):56.5(3)胰岛素分泌曲线:有延迟(4)胰岛素总释放指数RID(正常9.7-44.7,平均27.2):32.9(5)胰岛素基础指数BII(正常2.6-20.1):19.3(6)胰岛素生成指数IRG(正常8-46):6.9 【胰岛素敏感指标】(1)餐后空腹血糖比PBG/FBG(正常 1.0):1.9(2)基础胰岛素敏感指数FBG/Fins(正常0.1-0.4):0.3(3)外 周 胰 岛 素 敏 感 指 数 SI(正 常19.34.5):4.73(4)胰岛素作用指数IAI(正常1.0):0.16(5)胰岛素抵抗指数IR(正常3.0):18.7 【分型结果提示】胰岛素分型 增高型 血糖分级 轻高级 胰岛素敏感性 减 低 案例 4:编号:3.26-2 性别:女 年龄:63 病史:19年 体重指数:30.8【胰岛素分泌指标】(1)胰 岛 素 分 泌 曲 线 面 积(正 常 0.36-1.76pmol.h/L):0 0.0808 (2)胰 岛 素 差 值 D-IRI(30)(正 常 31.9-184.7 u/ml):2 2.2 2 (3)胰岛素分泌曲线:有延迟(4)胰岛素总释放指数RID(正常9.7-44.7,平均27.2):1.4(5)胰岛素基础指数BII(正常2.6-20.1):1.5(6)胰岛素生成指数IRG(正常8-46):0.4【胰岛素敏感指标】(1)餐后空腹血糖比PBG/FBG(正常 1.0):1.8(2)基础胰岛素敏感指数FBG/Fins(正常0.1-0.4):3.7(3)外 周 胰 岛 素 敏 感 指 数 SI(正 常19.34.5):11.9(4)胰岛素作用指数IAI(正常1.0):1.68(5)胰岛素抵抗指数IR(正常3.0):1.8 【分型结果提示】胰岛素分型 减少型 血糖分级 中高级 胰岛素敏感性 减 低 编号:编号:11.24 11.24 性别:性别:女女 年龄:年龄:32 32 体重指数:体重指数:2626 编号:编号:11.24 11.24 性别:性别:男男 年龄:年龄:62 62 体重指数:体重指数:25.825.8 C肽释放实验 C肽是连接肽,一个胰岛素原分子裂解后产生一个胰岛素分子和一个C肽分子 体内含有等分子的C肽和胰岛素,C肽浓度可间接反映胰岛素浓度 C肽不受外援胰岛素的影响,因此多用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以评价其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方法同胰岛素释放实验 糖尿病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了解治疗效果、防止出现无效治疗 强化治疗的前提,合理制定药物治疗方案 评估个人最佳运动方式监测运动血糖 了解饮食是否合理 三餐饭前和饭后血糖变化规律 一天中血糖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哪些因素会导致血糖波动 突然出现身体异常,血糖有否变化 及时发现和区别各种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 空腹高血糖是“黎明现象”还是“苏木杰反应”血糖检测法 空腹 早餐后 午餐前 午餐后 晚餐前 晚餐后 睡前 零点 三点 胰岛素治疗两点法 口服药治疗两点法 四点法 五点法 七点法 九点法 确定最佳血糖监测频率 监测次数过少,不能全面及时了解血糖变化,监测次数过多,花费较大,痛苦增加,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最佳监测次数 注射胰岛素或1型糖尿病患者每日至少监测14次 血糖控制很好或稳定的病人,每周按七点法监测一天 控制不佳或不稳定的病人应每天监测,直到达标 胰岛素治疗患者应注重三餐饭前及睡前的血糖监测 口服降糖药患者可根据情况隔天交替选择一点测试血糖 怀孕、生病、变更治疗方案、频发低血糖、出差旅游、剧烈运动之前应增加监测次数 血糖仪的应用 家用血糖仪的出现,让自我监测血糖成为可能 它是每位糖尿病人必备的监测设备 目前中国只有5%的患者拥有血糖仪,而美国、欧洲等国家,患者拥有血糖仪的比率在90%以上。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 控制标准 理想 较好 差 空腹血糖mmol/L 4.46.1 7.0 餐后2h血糖 8.0 10.0 糖化血红蛋白 7.5 糖化血红蛋白 血液中的葡萄糖附着在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上,形成糖化血红蛋白 正常人也有糖化血红蛋白,46%血糖越高,糖化反应就越多,糖化血红蛋白值就越高 葡萄糖一旦与血红蛋白结合,就不会再分开,并跟着衰老、死亡、消失 红细胞的寿命120天,因此从理论上讲,它可以反映四个月左右的平均血糖 临床研究证明,其最佳反映时间为采血当日前12个月的血糖总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平均血糖比空腹、餐后更准确,它反映的是血糖全貌 因此,它被作为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指标”,对血糖波动大的1型糖尿病人和治疗中的2型糖尿病人很有价值 它的结果不会受偶尔某个时段水平升高和降低的影响,较少受到干扰,有更好的敏感性 它是诊断糖尿病、观察病情、预测并发症发生机会的窗口 每季度一次,一年4次 糖化血红蛋白 预测并发症的危险性 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61010微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糖化血红蛋白HbAHbA1C1C(%)专家共识中的十个关键建议 达到良好血糖控制的目标,定义为HbA1C6.5%除定期进行监测血糖外,每个月监测一次HbA1C 将积极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建议将所有新诊断患者,尽可能推荐到有糖尿病专业诊疗知识组织中去 治疗包括胰岛素抵抗在内的根本的病理生理异常 强化治疗,以期在诊断后6个月内达到HbA1C6.5%的目标 专家共识中的十个关键建议 3个月后,如未达到HbA1C6.5%目标,应考虑联合治疗 所有诊断时HbA1C 9%的患者都应立即开始联合治疗或注射胰岛素 联合使用作用机制互补的口服糖尿病药物治疗 运用多学科和学科间的协作进行糖尿病治疗,鼓励患者接受疾病教育和自我护理,共同担负起血糖导标的职责 糖化血红蛋白值 与平均血糖值的相关关系 3.33.35 56.76.78.38.3101011.711.713.313.3151516.716.718.318.30 02 24 46 68 8101012121414161618182020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血糖血糖 mmol/L mmol/L HbAHbA1C1C 糖化血清蛋白 葡萄糖的糖基化反应同样发生的血清蛋白中的白蛋白(A)、球蛋白(G)及其它蛋白质的N末端上,形成化学结构类似果糖胺,故临床上将“糖化血清蛋白测定”也称为“果糖胺测定”血清蛋白的半衰期较短,白蛋白19天、球蛋白18天,故把糖化血清蛋白的浓度作为“血糖记忆”,反映了两周内血糖浓度的平均值 血清蛋白形成的量取决于血糖的浓度 2型患者治疗效果好时,37天果糖胺便下降,停药后如血糖控制不好,则果糖胺明显上升 果糖胺测定值与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显著相关,与年龄、病程、药物的治疗浓度无关 可随时取样测定果糖胺来判断血糖控制情况 最好每月常规检测一次,或调整治疗方案15天后一次 糖化血清蛋白值 与平均血糖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