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文化
传承
角度
民间
老虎
天道酬勤
从文化传承角度看民间布老虎
布老虎与我国民间传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成为了社会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工具,其不但反映了中国民间文化生活的特征,而且还凝聚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经验和价值观,有效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和多样化开展。
关键词:布老虎 传统文化 寓意
中图分类号:K892.3文献标识码:A
一 布老虎的传说
布老虎是一种流传广泛的玩具,时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布老虎之所以广泛流传,经久不衰,源于很多个美妙的传说,我们选其一说明:相传,在上古时代,由于“天塌地陷〞,人间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为繁衍人类,二人就各自去寻找配偶。因遍寻无人,便以滚磨为媒。女娲羞于见兄,遂扮成老虎,以草帽遮面,与其兄成婚,使华夏民族衍续下来。由此看来,布老虎不仅仅是一般普通意义上的装饰品、桔祥物和玩具,从其发祥和传承的过程,都反映了炎黄子孙对人祖伏羲、女娲的思念与敬仰,是早期人类文化精神的象征。
布老虎开展到现在,得以更好的开展和传承,2023年2月9日-23日元宵节期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开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教育部等1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及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大展引起了大批中外民间美术专家和普通市民的强烈兴趣,在北京掀起了关注民间艺术及其传统技艺的热潮。在集中展示的全国上百项传统技艺当中,由山西选送的民间布老虎手工艺品,让人驻足留连,爱不释手,其品类的丰富多样、色彩的鲜艳美丽,俨然展览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 布老虎登上国家名片,成为中国民间美术标志性形象
作为中国虎年的1998年,出自山西的民间布老虎被登印在当年的生肖邮票上发行全国。登时,布老虎开始受到社会的追捧,一度成为中国民间美术标志性形象。而布老虎文化也随着商业开发从民间走向都市,为更广阔的民众所认识、接受。在这次中国非物质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上,几十个不同品种、大小不一的布老虎被人们争相挑选,其场面十分壮观。从一般意义上说,这当然与人们长期以来对“虎〞的认知不无关系。
说文曰:“虎,山兽之君也。〞风俗通曰:“虎为阳物,百兽之长也。〞虎的威猛、有力为人所歆羡,故而常被用来象征、比喻人事诸相。古来此类词令甚多,且都为人所喜闻乐见。如用“虎头虎脑〞形容娃娃壮实;用“虎子〞、“虎士〞、“虎将〞喻有长进的好汉;“虎娃〞、“虎妞〞是小孩昵称;“虎戏〞那么为仿生健身术;“虎符〞象征兵权;而“藏龙卧虎〞、“虎踞龙盘〞喻人才济济、群体威严等等,都与人的力量、品格有关。“人们羡慕虎的力量,故而模拟虎形以虎命名,讨个吉利。围绕虎,舍恶描善的精神现象渗透在文学、民俗学、伦理学以及美学中。正因为这样,我们今天才能从关于虎的美术形象中,感受到民族多彩的生活面貌。〞
在布老虎身上,浓缩了诸多人们熟知的文化寓意,并且普及到全国各地,尤其是农村,遂成为中国民间美术标志性形象,尤其被选上生肖邮票发行,更加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不过,如果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角度,从文化价值上来审视的话,那么还要对民间布老虎所蕴含的传统民俗、历史文化元素下一番研究、剖析的功夫。
三 山西布老虎的民俗寓意和历史文化内涵
我国远古时代,各民族有着各自的既是神、又是动物的图腾崇拜和神话传说。地处黄河流域是以天鼋、蜥蜴、蛇、龙为图腾的华夏始祖黄帝部族活动的摇篮。在历史的开展中,由于黄帝族的由西向东的开展,在长期战争中,随着民族的大统一、大融合,形成多种图腾和神话传说的混合。引述一段这样的文字,与我们要说的布老虎有什么关系呢要知道民间布老虎就诞生并广泛流传在这片远古先民生息繁衍的、黄河流域古老的土地上,并以民间最常见的手工艺方式,世世代代传承着外乡的文化信息,与“远古时代〞的“图腾和神话传说〞遥相照应,生生不息,历久不衰。
展览会上,在各式各样、大小不等的布老虎中,有一种造型极为独特:除了昂首翘尾、趴腿吐舌、吹胡子瞪眼的通常表现外,离奇的是虎鼻子作成了蛇形,蛇头与虎嘴相接处缝着红、绿、蓝三色球。蛇身两侧绣着两条黄色的鱼,蛇尾那么从虎头上高高地翘起,尾端悬挂着彩线三色球。虎背绣着蜈蚣,虎足上装饰着云勾子,而虎的翘尾上悬挂着彩线蜘蛛,与蛇尾三色球前后照应,色彩艳丽,又有动感,造型奇特而美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在展览现场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不能孤立地看民间手工艺作品,要联系其出产地和流行地域的历史、民俗、考古及民艺综合来看,它这样造型,不是随便好玩,而是有意为之。〞
在靳之林教授的启发下查对文献,并对生产地、传承人考察求证,我们了解到:这种布老虎承载着很多远古图腾文化的符号信息。虎、蜘蛛、蜈蚣等是作为太阳崇拜的炎帝部族的图腾;而龟、蛇、鱼、蛙等,那么是黄河流域黄帝部族的图腾。用鱼、蛇作为虎的鼻子居于虎面的中心位置,正是象征着黄帝部族对炎帝部族的征服与融合。蛇口虎嘴的彩线三色球是兔子,古文有“兔,吐子也〞之说,象征着炎黄部族的繁衍和生息。蛇尾上悬三色球是“蛇盘兔〞文化的艺术表达,“‘蛇盘兔’那么反映了图腾蛇对繁衍的子孙的保护抚育意象。〞这也是当地广泛流行“蛇盘兔,必定富〞旧式婚俗文化的一个集中反映。而耐人寻味的是出产并流行这种布老虎的山西离侯、长治、定襄一带,恰恰就是远古时期炎黄部族生息活动的交汇地段。难怪有专家学者讲,民间艺术是翻开远古文化之谜的一把钥匙。因此,这种布老虎与现代开发的纯装饰性的布老虎不同,它是黄河流域农业民族千年传承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而熊罴貔貅等,那么是远古北方的部落民族,表达的是黄帝、炎帝、蚩尤等部族之间征战、融合的历史传说。把传说表现于民间艺术,就往往是远古图腾符号“有意为之〞的聚合。这种布老虎就承载有这样的文化特征。
作为民间手工艺品,布老虎往往拟人化造型,昂首翘尾,吹胡子瞪眼,憨态可掬。但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却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的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此它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越了布老虎艺术本身,而是具有极为丰富的美学、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的中华民族根源文化和心理素质、感情气质的凝聚结晶。
四 不断传承审美价值和创造价值,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民间布老虎历经时代的变迁和开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聚结着人类的智慧和精神,不但可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而且还能积累创造智慧和灵感。让一代又一代人传承这种“点石成金〞的精神智慧。
众所周知,但但凡民族的东西,都能促成艺术家的成长和诞生,他们徜徉在民族文化的海洋里,吸收着民族学、民俗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类丰富的文化素材,在自己的领域里建功立业,不能不说这是民间文化的功绩。而民间布老虎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也不例外。如民间布老虎的各种玩具,采用很多原色造型的模式,彰显碰撞中业已形成的张力感,人类心理知性的夸张、质朴、简练、夸张等因素暴露无遗,浓缩着人类感知心理的精华。而像贵州黄平的泥哨龙,它将有史以来,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物“龙〞的形象做了精心雕琢描绘,使人们对炎黄子孙作为龙的传人有了新的感受。
从这些精湛的技艺里,我们不但能欣赏到民间布老虎的风格特点、制作工艺技巧,也能了解各地独特的风俗民情、百科常识。民间布老虎的表现形式各异,飞禽走兽、神话人物、器物图形类俱比比皆是,这些同时也成为现代艺术创作的艺术源泉与灵感来源。无论是从取材上,还是从风格上,都反映了劳动者从原始文化中继承而来的“万物有灵〞、“生命追求〞的理念和修养心性的文人传统。千变万化的取材,妙趣横生的造型,巍然大气的神韵,寓意桔祥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令人神往的艺术价值和精神气质,表达出人类丰富的智慧,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开展和传承的名片。
大凡艺术品,都兼具认知性和情感性学习的功能。民间布老虎作为一种艺术品,同样可以将智育与美育结合起来,培养欣赏者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既是一种批判性学习,也是一种知识再沉淀。民间布老虎各个工艺的细节涵盖的文化知识丰富,内容广泛,除了能满足现代创意艺术教育对于原创艺术、民间手工艺术等传承下来的接近人类本身艺术的精神追求与心理要求外,还有助于鉴赏者对传统文化进行综合与分析的思维能力培养,保持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成认知。民间布老虎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情境,使我们在欣赏艺术美的同时,也感悟到民间纯朴的智慧,并积累起相当的审美感觉经验和文化感受。它将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源远流长的人文营养和现代社会文化心理聚集交融,从创意源和创意机制两方面促进创意美术教育开展,而且还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转化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帮助实现和促进实践者心理的良性开展。
五 拉动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的文化内需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有其历史的和社会、国际、国内的背景,是回应历史开展的要求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根底,也是每个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丰富和奉献。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数情况下,既是昨天的实录、今天的现实,同时也是明天的预示。从根本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应该是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该文化遗产的人的保护。同时,对这一遗产的切实有效的保护,也特别依赖于创造、享有和传承这一遗产的群体。促进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开展,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可喜的是,当前政府的重视,民间的热情,学界与商界的参与,传统民艺融入现代生活已渐成现实。山西布老虎也已形成生产性保护方式,在山西长治建有“锦绣坊〞、“锦绣人家〞等,集中民间手艺人进行经营性生产。一件件以布老虎为代表的乡情浓郁的民间桔祥物被开发出来,载着华夏文化的厚重风习和东方情致,流传于社会,并走向世界。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说:“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如果我们进入龙应台所期待的那种境界,传统就活在我们中间了。我们每个人既是现代的又是传统的,优秀者必成为涵蕴传统味道的现代人。由此,我们必须看到,像布老虎这种产生于农业文明至今仍然鲜活在现代生活中的传统技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对传统的记忆。但重建我们的文化传统,创新和想象力非常重要。没有缘于传统的创新,重建传统不过是一句空话。因而,我们建设现代化是不能不向传统寻求资源的。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内需。
在北京举办的这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期间,集中展示的上百项如布老虎一样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制作、使用、艺术性和传承诸方面到达的最高成就,既是我们反思传统文化在当代如何生存与开展的契机,也是我们高度关注、传承传统、珍视传统的契机。希望借这一契机,以布老虎为代表的民间手工技艺及其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全社会的珍视。
展览虽然结束了,但这个展览上以布老虎为代表的民间艺术的现状,给人最强烈的影响应该是信心!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唤起的保护、传承意识的信心;在当世文化领域进行学术探究、融合创新的信心;促使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走向未来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张道一、廉晓春:美在民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2]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编:中国民间美术研究,贵州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3] 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
[4] 何兹全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一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
[5] 刘梦溪:论国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作者简介:梁美玲,女,1966—,河北邯郸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南阳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