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探析.docx
下载文档

ID:1262225

大小:22.35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生态 文明 建设 论文 农村 探析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探析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探析  []目前,辽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其应对措施也应采取综合手段,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推动农村多项改革事业的开展。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开展,相伴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与西方兴旺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在污染治理、单位GDP能耗、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及农药施用强度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兴旺国家差距明显。特别是在广阔农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普遍不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作为农村改革开展的目标之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整体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和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根底。   一、辽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由于国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开展水平不平衡,导致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也上下不一。近年来,辽宁省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熏制定了辽宁省防沙治沙条例、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方法、辽宁省实施绿色信贷促污染减排的意见及关于建立健全环保体制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制度措施,使辽宁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辽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国内其他一些先进省、市相比较仍有待加强。2022年9月,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ECCI课题组,建立了全国首份综合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发布的2022年的权威数据,出台了2022-2022年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辽宁2022年在全国30个省市位列第14位,居于中等水平。   辽宁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开展面临着诸多的冲击与挑战。生态文明主要由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生态等根本内容构成。目前,辽宁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也主要表达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由于受经济利益驱使,农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目前,辽宁耕地的沙化面积已达420多万亩,约占辽宁总耕地面积的8.3%。辽东山地石质化面积约30多万亩。辽宁农业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低于1%,其中有1500万亩农田的有机质含量仅为0.5%。由于工业和城市污水灌溉及农药、化肥、农膜的过度使用,使农业生产的资源环境逐年恶化。辽河、浑河、太子河、大凌河的主要河段大多属于超5类水质。近几年,渤海湾赤潮不断发生,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较大破坏。另外,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脏、乱、差〞问题较突出。辽宁农村生态系统与人居环境建设亟待加强。   在社会文化生态方面,目前,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广阔农民对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农村的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也亟待加强。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黄、赌、毒〞、宗族势力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始蔓延,少数地方非法宗教活动猖獗。另外,许多优良的民风出现了退化,虐待老人、遗弃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长期以来,广阔干部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薄弱,一些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制度建设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开展水平,辽宁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法规体系有待完善。   二、辽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30年来,辽宁农村在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态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辽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有制度、体制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因素。   (一)农村生态建设投入缺乏,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公共财政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诸多政策、法规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如尚未建立促进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开展的法规、尚未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的法规。一些财税扶持、公益补偿政策有待细化和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法已经在我国实施了多年,但由于环境评估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这一法规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在辽宁一些地区也是如此。   (二)环保的评估、监管、评价体系不完备,技术推广有待加强   目前,辽宁农村地区的环境监测体系普遍不完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评估、监管缺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直接导致对规模化畜禽饲养污染、乡镇工业污染和城市一些工业污染源向农村地区转移控制不利。环保科研和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利用效率不高,对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力度不够,现代科技对农村生态建设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显现。   (三)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不高,生态文明意识普遍不强   农村一些地方政府只重视经济利益,无视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广阔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特别是一些地区的领导干部生态意识淡薄,在经济开展和生态保护冲突时,往往以短期经济利益为重,轻视生态建设。目前辽宁省农民文化素质的根本情况是:识字不多的约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11.6%,初中文化程度占74.6%,高中文化程度占10.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4%,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仅为7.8年。   (四)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及社会保障事业薄弱   近年来,尽管我省对农村根底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农村的根底设施和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开展仍然滞后,长期成为影响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环节。全省农村每年约780万吨生活垃圾及约6亿吨的生活污水,绝大局部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里了。   综上所述,辽宁许多农村地区还处于传统粗放的开展模式中。由于水土流失、工业和城市污水灌溉及农药、化肥、农膜的过度使用,使土地、水体、森林和草地的生态功能退化。对土地资源的粗放开发过度索取,已经成为制约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开展的主要障碍。能为农业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和农业生产技术标准还有待建立和完善。   三、辽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思考。存在的问题不只是农村自身开展中产生的,更多的是地区经济社会开展中产生的,所以其应对措施也应采取综合手段,并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推动农村多项改革事业的开展。   (一)提高广阔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   广阔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应把生态文化知识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教学及业务学习的内容之中。利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有利契机,加强教育引导,使广阔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对当地经济可持续开展的重要作用,促进广阔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改变,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设立专门的环境教育体系,对公众长期开展环保宣传教育。特别是在中小学校开设保护生态环境教育课程,从小培养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国内外生态文明的实践证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   (三)逐步建立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开展的模式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外部性,更应开展生态上可实现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应大力开展绿色农业,实行生态效益最大化开发。推行清洁生产和农业循环经济,采用无公害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的投入,提高品质,生产无公害、绿色或有机食品,来降低生产本钱,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开展农业生态补偿试点,对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农民和企业予以生态补贴。同时,政策优惠或财政资金应不再支持那些造成农业污染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种植饲养生产。生态农业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制定和执行限定性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应在大量调查研究和试验根底上,根据本地自然和农村经济、社会条件,制定本地区的标准,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适应环境平安需要的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四)拓展新农村建设,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要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效劳体系,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农村的根底设施建设,通过创立生态文明村活动,加快农村的根底设施的建设整治。应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由于新农村建设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内容为切入点,对改善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状况,丰富乡村基层文化活动,加强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广阔农民的文化生活需要都起到一定作用,有利于农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必然对农村生态文明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完善生态法规建设,加大环境监控和执法力度   应重视环境生态保护法规建设,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要进一步加强有关治理乡镇工业污染、土壤污染、畜禽饲养污染等方面的法规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法已经在我国实施了多年,但由于环境评估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这一法规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应不断完善环评制度建设,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严格环评熏落实一票否决。另外,要关停并转高污染乡镇工业,有条件的地区乡镇工业应适当集中,以便于污染治理。同时,严格控制城市重污染工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应制定和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辽宁各地区在制定经济社会开展规划时应城乡一体统筹考虑,应从地区经济社会开展的整体看待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加大农村生态保护资金投入。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仅靠农村内部的资源和力量是不够的,应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府部门除了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外,还应通过财税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态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   (六)制定和实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辽宁应利用市场手段和经济鼓励政策促进生态保护,重点是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及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建立转移支付、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源排放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污水处理和排污收费、交易机制,利用财税扶持、公益补偿等政策手段促进工业企业治污减排,使本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开展。辽宁应加快制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的相关标准和评价方法。应借鉴国内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确立评估指标体系,量化、细化本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通过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不但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定量管理、评价和具体实施提供科学依据,还能完善奖惩考核机制。政府在对当地经济社会开展水平评估及对当地领导干部考核时应把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作为重要评估和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   [1]高峻才,韩巍.防范农业风险 提高农民收入[J].财经界,2022,(12).   [2]于洋.辽宁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保障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2,(14).   [3]李宇军.兴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验[J].人民论坛,2022,(0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