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血脉
海峡
乡情
两岸
血脉连海峡,,乡情系两岸
翻开文本图片集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台盟中央名誉主席张克辉的新作海峡心·两岸情经台湾九歌出版社发行后,在海峡两岸产生了极大反响。该书记录了张克辉从当年的热血青年辞别乡井,奔赴大陆,从文学青年、游击队员到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丰富人生体验,记录了其在故土台湾的点滴童年趣事、乡间回忆。而他创作于65年前的小说农民也刊入书中,被认为填补了台湾新文学史的空白。该书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深厚的“亲情、友情、乡土情、两岸情〞,让读者体会到了最为深沉的爱意。
最感人的篇章:故土奶妈的百合花香
百合花香是萦绕张克辉心中一生不散的香气,因为那是奶妈最爱的花香。
萦绕张克辉心中一生不散的百合花香,是故土的奶妈留给他最深刻难忘的记忆,也是新书海峡心·两岸情最动人的篇章。特别是他写与奶妈亲如母子的情感,殊为动人。
本名张有义的张克辉,20岁到厦门大学念书,与故土一别就是几十年。他当时在怀中揣着一张幼年与奶妈的合照。张克辉与这位情同母子的奶妈故事,在新书中娓娓道来,让九歌出版社社长蔡文甫、台大教授廖咸浩读完都不禁眼眶泛红。
百合花香是萦绕张克辉心中,一生不散的香气,因为那是奶妈最爱的花香。5岁之前,张克辉都是奶妈照顾,与亲生父母反而不亲。到大陆念书前一天与奶妈辞行,奶妈彷佛有预感似的,捧着他的脸含泪自语:“恐怕不能再回来了!〞
后来,在大陆的张克辉辗转得知奶妈过世,单独一人来到海边,将一束百合花投入海中遥祭。
张克辉来到台湾,奶妈的后人硬塞了8000美元给他,因为虽然相隔万里,音讯全无,但奶妈临终前仍念着这个亲如儿子的义子,告诉后人:“听说大陆很穷,你们一定要分一局部家产给他〞。故土人的情与义,彷佛张克辉记忆中的百合香,贯穿新书中的每页篇章。
张克辉回忆当时的游击队员生活,不但连吃的东西都没有,天天以地瓜干和萝卜干果脯,甚至与蚊子、跳蚤、虱子为伍,这样的苦日子,足足过了2年之久。张克辉表示,“从来没有懊悔过〞,即使是在生活最困顿、最难过的游击队生涯,他都没有懊悔过。
张克辉说,每天朝思暮想的,还是他自己的故土,“我思念故土的一切,感觉故土很美,想到的都是亲人、朋友和同学〞,所以他写的东西都离不开这些,在打游击的时候,“明天要进攻了,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我想的还是故土〞。
已经是第三度返乡的张克辉说,最让他感动的是,家乡人对他的热情,没有放弃他,反而更加认同他,认为他走的这条路是正确的。
最受推崇的篇章:写的第一篇小说农民
张克辉说,20年来他各方追索这篇初试啼声作品,但遍寻不着。没想到杨逵后人捐给了台湾文学馆的史料中,才得让农民手稿重见天日。
张克辉从小学至中学念日本书,学日语,也受过日本人的欺侮。他用日文写的农民小说,是他写的第一篇小说,原刊载于1958年12月杨逵先生主编的力行报所属“新文艺副刊〞。但战乱中报纸丧失,20多年来,多方遍寻不获,直到2023年才于台南文学馆寻获原稿,自译为中文,与八千美元的故事一起收录在这个集子中。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梁国扬在新书发表会上表示,从农民到云水谣,从18岁从事创作至今,张克辉一直在文化园地里辛勤耕耘,令人钦佩。海峡心·两岸情一书以质朴隽永的文笔,真切感人的情意,让人了解到他不懈奋斗的人生历程,感悟其对故土、祖国、人民深沉的爱,以及充满人文关心的社会责任感。
台湾中华两岸文经观光协会创会会长许文彬说,身为在大陆的老一辈外乡台湾人,张克辉年逾八旬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海峡两岸历史沧桑的缩影。这本书见证了两岸同胞手足情深、化干戈为玉帛的情境。
台湾大学教授廖咸浩认为,这是一本环环相扣、传递了真情实感、深具积淀的作品,是一本“文学的书、知识的书、幽默的书、和解的书〞,表达了“亲情、友情、乡土情、两岸情〞,让他读后“眼眶泛红〞。
台湾作家李昂特别提及农民一篇,她感慨地说,台南台湾文学馆里的农民原稿,是非常珍贵的“出土文物〞。她说,很快乐开掘到80多岁的“新人〞作家,希望借此新书出版之际,弥补台湾的左翼文学。
据了解,18岁那年,张克辉听到老一辈谈到日据时代农民反战抗日的故事,深受感动,写成短篇小说“农民〞,投稿到杨逵主编的“力行报〞副刊,但当时的报纸早已丧失。张克辉说,20年来他各方追索这篇初试啼声作品,但遍寻不着。没想到杨逵后人捐给了台湾文学馆的史料中,才得让农民手稿重见天日。
张克辉回忆了与杨逵的一段忘年之交。在一场文学会的场合,张克辉抵达准备签到,签名簿上已经签得满满的,只剩杨逵签名旁边有一处空白。他当时心想:自己一个毛头小子,哪敢在这个大人物旁边签名。当时40多岁的杨逵在旁边看到了,和蔼地对这个只有20岁的年轻人说:“小兄弟,你应该签名的〞。这句老前辈对后进的提携,他至今不能忘怀。
他也还记得,杨逵当时劝勉后代文艺青年:要实事求是写东西,不要乱编故事。张克辉奉为至理,后来写剧本时,每个角色的原型人物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最动情的自序:让读者感受“心灵旅程最真实的记录〞
两岸别离日久,家国团圆,故土富饶,社会和谐,同胞们安康幸福,这是贯穿了张克辉一生的梦想。
张克辉在海峡心·两岸情中的自序中说:不记得哪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文学创作是由于不可遏抑的灵感。我并不懂得文学创作,也自觉缺乏富于创造的灵慧,编者煞费苦心选取在这本书中的我的数篇随笔,是我的人生,也是心灵旅程最真实、坦白、朴素的记录。都源自于自由得无可阻挡,直率得不假思索的心灵之音。
文集是他对家乡亲人的一份告白。沉积在最美故土台湾的点滴童年趣事,在长久寄居他乡时的孤寂中,在渴望倾诉而无从倾诉,在渴望相见却无法相见的时候涌于笔端,而这页稿纸彷佛瞬时间就幻化成静静端坐在身边听他一吐为快的,慈祥的长者、幼年的玩伴、青春的挚友……
文集是他对人生际遇的一次审视。当年辞别故里,奔赴大陆的热血青年,如今已是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者。曾经的革命理想、军旅生涯,还有大半生的政务工作,有多少是个人追求,又有多少是命运的安排当记忆的点滴凝聚于心头,回望往事时,无限感慨的是艰辛、执着、坚持,还有幸运……
文集是他对梦想绵延不绝的热切盼望。两岸别离日久,家国团圆,故土富饶,社会和谐,同胞们安康幸福,这是贯穿了他一生的梦想。为此,他和前辈、同侪付出了一生的奋斗,还要有多少后来者为之奋斗终生
人物链接
张克辉,1928年生,台湾彰化人。1948年由台湾到厦门大学读书。在校期间参加中共地下组织,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基层工作开始,历任要职。1991年担任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1997年中选为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1998年中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并担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参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等职。
其作品有:
农民(小说)
深情的海峡(文集)
台湾往事(电影剧本)
寻找(电影剧本,后改为云水谣)
湄洲岛奇缘(电影剧本)
啊!谢雪红(电影剧本)
何日再拥抱(电影剧本)
海峡心·两岸情(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