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统计数字
说起
提高
基层
统计数据
质量
探讨
从统计数字说起——对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探讨
质量的探讨
数字和统计数字应该有所区别。平时我们常见的
1、
2、3……等数字是纯数字概念。而统计数字有它特定内涵,它是用统计指标来反映的,不但有数字,还有它的属性名称和相应的计量单位,三者组成一个整体,形成统计数字。统计数字来源于统计调查,即是按照国家统一的方法,有目的、有方案地向调查单位或人员搜集的统计数字,这些数字都象照像一样,直接反映各种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界线。到达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寻找事物开展的规律,正因为如此,各种统计数字是政府工作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又是检验决策正确与否的反响。同时,也为市场、科研、教学、宣传等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资料。
过来,广阔基层统计工作者,在比拟艰苦的条件下,爱岗敬业,提照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市场的要求,作了大量的统计调查,取得了各方面的比拟准确的统计数据,并通过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用公报、简报、信息、进度分析、专题分析、统计图表、年鉴等形式,效劳于政府领导,效劳于社会,较好地发挥了统计的三大职能作用,促进了全社会经济的开展。,同时也使统计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作用是建立在真实统计数据上的。如果统计数字不够准确,多报、少报或漏报都不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不仅会影响到统计部门的信誉和形象,而且还可能对政府工作决策、经济调控、国民经济方案等产生误导,其后果是严重的。
近些年来,我们身处基层工作,感到有些统计数字有失真的危险。并且个别数据已经不够准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统计的根底工作比拟薄弱。从县综合统计部门来看,任务与人员的矛盾,任务与资金的矛盾比拟突出,致使有些该办的事、该做的事不能如愿以偿。从乡一级统计看,统计人员专职的难以固定,兼职的只是个搭头,虽然各级政府曾下文加强基层统计共和,但具体实施中很难到位。
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形式的经济主体增多,由于利益分配影响,被调查者配合调查的程度降低,给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增加了难度。
三是目前的统计管理体制还不顺。纵身的难得管,也管不了。横向的好管,也管得了,但又管死了,使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时上报统计数字受到干扰,这恐怕是目前有些统计数字不够准确的主要原因。
某些统计数字不够准确,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把统计数字搞准,几届总理都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央“两办〞发出了关于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通知,中央纪委还通过调查,发出了有关通报。各种媒体、专家都纷纷写文章,为提高统计数字准确性呐喊。在此,我们也进行一些探讨。
一、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是要解决统计管理体制问题,排除外部势力对统计数字的干扰。现行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体制,根本做到了业务制度、方法上的统一,表达了统计工作科学性、统一性特点。也有利于为各级政府效劳。问题就出在“分级负责〞,因为人、财、物和干部的任免权都在基层。俗语说:“端谁的碗,服谁的的管〞,道出了统计人员去无奈的心理。这样,统计工作就可能失去了独立性,统计数字受行政干扰就显得必然。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实行统计人财物垂直领导。对垂直领导问题,过来广阔统计工作者和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实行“一垂三统〞、一杆子扦到底。
二是中央与地方并行,三是实行省以下统计垂直管理。我们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前两种模式很难办到,现实的取向是第三种体改模式。这种模式是地、县统计部门作为省级统计局派出机构,其机构、编制、干部、经费由省统一管理;乡镇统计员作为各县统计局派出人员。省统计局作为省政府的一个功能部门,业务上受国家统计局指导,省级统计局正副局长以国家统计局管理为主。这种管理体制最大的优点是能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增强基层统计数字抗干扰能力,也可以发挥国家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其次是要完善统计数字上报机制,保证基层统计数字上报不受干扰。首先要明确统计数字上报的责任和权利。上报统计数字是统计部门或统计人员的职责,应对上报数字的质量负责。上报数字出了问题,统计负责人应是第一责任人。第二,统计数字汇总核实后,直接报送上级统计部门,同时抄报同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第三,当政府领导对上报数字提出异议时,统计部门要认真复核和评估,以复核后的数字为准。复核没问题,仍按原上报数独立上报。如果领导仍不同意,在上报统计数字时,同时上报领导意见。第四,要建立统计数字上报变更呈报制度。即在原始统计数字通过整理、汇总、复核后,在上报过程中,如有变动,要向上级统计部门说明数字变动的原因,变动的大小,并填报专用的呈报表。第五,要建立统计数字上报督查制度。主要督查统计数字上报规那么的执行情况、上报数字的原始资料、上报变动数字的依据。还要建立统计数字上报的奖惩方法。
第三,依法统计。尽管统计法在执行过程中困难较多,阻力不小,但从长远看,要把统计数字搞准,还是要大力宣传执行统计法,真正实现统计法规定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仿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第四,要以人为本,改善统计工作环境,充分调查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与以前比拟,基层统计部门的工作环境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与形势开展要求、与“大气候〞相比,仍显得较差,特别是有些财政穷县,统计部门的困难更我,办公地方比拟狭窄,办公设备较差,调查经费和政策规定的人头补助费没有正规的渠道来源,只得临时向政府报告,有时解决一点,有时两手空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不影响到干部的思想情绪,不能不影响到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五,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的领导。基层是统计工作的根底,也是搞准统计数字的根底。根底不牢,如同统计这座大厦建立在沙滩之上。我们建议:上级统计工作要向基层倾斜,要有负责同志专抓基层工作,多深入基层办实事,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多和基层建立感情,多和当地政府联系,优化基层统计工作环境。基层工作就会起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第二篇: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开展,人们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统计数据质量却难以提高。如何适应时代开展,不断改良统计工作,提高数据质量,是摆在每一位统计工作者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分析
1、管理体制滞后,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方案经济时期的产物,管理层级过多,行政干扰过大,独立统计的地位难以实现,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腐败现象,对数据的真实性影响较大。
2、统计法制不健全,影响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
现行统计法于1983年公布,1996年修改,最后一次修改也距今有十来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统计环境和统计对象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统计法在调整新时期的统计关系,标准统计行为等方面有明显滞后之处。一是处分力度太小。统计法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最高处分额只有5万元,对有的单位来说,其违法本钱小于守法本钱,为逃避有关费用,他们宁愿支付罚款也不愿因守法而承当更多的费用支出。二是对违法主体的责任追究有失公平。统计法对企事业单位的违法主体有处分权,对行政单位却没有处分权,致使行政单位的统计违法行为因缺乏有力的惩罚措施而无法有效遏制。三是对局部统计管理领域的标准不完善,如统计资料的公布、使用等没有规定相应的违法责任,对网络平台上的统计行为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条文等。这些法制上的不健全,使统计监管乏力,难以树立政府统计的权威。
3、基层根底薄弱,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
一是基层统计工作任务重,条件差,在客观因素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现在,各项调查和普查接连不断,各专业统计报表也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严,都纷纷向基层加压,加上基层单位的工作条件有限,大局部基层统计人员都是超负荷工作,致使敷衍了事、闭门造车等现象层出不穷。二是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在主体因素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正是因为基层统计工作的弱势性,很多同志不愿从事该工作,致使统计人员更换频繁,这既影响了基层数据的连贯性又不利于统计队伍业务水平的提高。三是局部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缺乏,在领导力量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他们认为统计工作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也不会给当地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所以无关紧要,随便应付就行。笔者曾对基层根底工作作过调研,有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对此直言不讳,他说,他在乡镇领导岗位上干了多年,也曾在多个地方工作,没有一个地方是把统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的,都是当作一个“搭头〞来对待。事实上,基层领导的作用举足轻重,领导的重视是统计工作开展的动力,否那么就会成为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阻力。
4、报表报送渠道不畅,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性。
报表报送渠道不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调查对象不配合。当前,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开展,个体私营企业主普遍存在怕露富、怕麻烦、不信任统计部门等思想,对待统计调查的态度十分消极,有的甚至有比拟强的抵触情绪,使统计原始资料的取得越来越难。二是基层统计机构不得力。部份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热情不高,不能及时主动地报送各种报表,往往要反复催收,使收集报表比处理报表更难。据一位从事工业统计的同志反映,迟报工业月报的企业多达80%,有的单位甚至成心推托,直到统计执法人员上门,他们才肯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统计信息的及时披露。
5、统计制度不完善,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首先是部门统计制度不完善,各部门的统计各自为政,指标口径不统一,数据发布秩序混乱,统计成果和资源不能充分共享,“数出多门,数数不同〞的现象严重。其次是统计核算制度不完善,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如规模以下工业产值、农村固定资产投资、gdp核算中第三产业增加值等数据的统计没有建立完备的抽样调查制度,原始数据的来源不充分,这些数据大局部由专业人员凭主观推断,其随意性较大,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认识上抓数据质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统计工作而言,只有提高公众对统计的认知度,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领导不重视、调查对象不配合等问题。首先,我们要积极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不断宣传统计工作,报道统计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让人们了解统计,懂得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是要结合工作实际,在开展各项调查和普查的过程中,抓住与群众接触的时机,积极地宣传统计工作,让人们理解统计,支持统计。第三是要创新宣传模式,以举办统计知识竞赛,开展统计效劳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宣传,让人们深入了解统计,认同统计。
2、改革统计体制,从体制机制上抓数据质量。
既然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已成了制约数据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那么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就应该提上工作日程,我们应积极探索统计的垂直管理,将省、市、县三级统计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其人、财、物与地方政府脱钩。乡镇统计员实行委派制或聘任制,由县〔区〕统计局直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开不正当的行政干扰,实现独立统计,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3、加强队伍建设,从人员力量上抓数据质量。
事在人为,统计数据质量的上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队伍整体素质的好坏。我们应当从思想、组织、作风和业务素质等方面全面加强统计队伍建设。首先是要加强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通过政治学习、典型引导等方式,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在统计系统内形成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第二是要加强统计队伍的组织建设,从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配强领导班子,优化领导结构,提高队伍的整体合力。第三是要加强统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