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析
家庭教育
吉首市
中的
重要性
浅析家庭教育在吉首市二中的重要性
吉首二中 陈欢
: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成员的态度,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家庭教育大致分为“望子成龙〞型和“顺其自然〞型两种。对于这两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应该特别重视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早期性,持久性,根底性和及时性几个重要的注意点。
关键词:家庭教育;早期性;持久性;根底性;及时性
1前言
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婴儿落地到幼儿上学前首先接触的是家庭,家庭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的最根本、最初步教育的社会群体,特别是早期教育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都难以起到的奠基作用。
人的成长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底,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助手和补充。福禄贝尔[1]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哲理性很深,它深刻地说明了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近年来家庭教育更是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那么,什么是家庭教育呢?家庭教育是指由家长按国家、社会的要求,对孩子实施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教育;在相同的家庭条件下,由于实施的家庭教育不同,其效果也不同。我国现阶段的家庭教育,是由家长和其他年长成员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培养人才的需要,按照国家的教育目的配合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案、要求,对孩子实施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按照国家的教育目的,参照园、校的教育教学方案、要求进行,以配合园、校教育,使之完满实现,使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有着早期性、根底性、长期性、持久性的特点[2]。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而家庭那么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两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即使有再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不能有所作为。
儿童的可塑性很强、善于模仿、意识单纯、是非能力差,行为习惯还处于养成阶段,俗话说:“染于苍那么苍,染于黄那么黄〞。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分清对错、善恶、美丑等,会使人终生受益,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根底。
我们要克服把家庭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协助老师催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而应看成是促进孩子全面开展的一个工程。教育的重点应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包括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等方面,这样就提高了孩子的综合素养。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志士都是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日后才成为名家、大家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成员的态度,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吉首二中始建于1979年,当时与吉首乡中心完小合校;1986年迁至现址,与市幼师职业中专合校;1989年起独立建校。学校占地面积23亩,现有教学班30个〔其中农村“计育优教班〞3个,非计育对象农村住校班6个〕,学生1700余人〔少数民族学生占88%,“计育优教班〞学生200余人〕,在岗教职工109人,其中高级教师18人,中级教师65人[3]。
我2023进入吉首二中工作以来,一直担任住校班的班主任工作,至今有四年。由于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缺乏,对学生情况不算非常了解。因此不能全面的分析学校整体的学生家庭情况,只能从住校班的角度来简单分析家庭教育对这样的班级的重要性。住校班学生家庭情况非常复杂:有农村学生、城市边缘学生,有留守儿童,有独生子女,有低保户等等。如此复杂的家庭情况,对其研究的价值可想而知是非常的重要。
综上所述,对吉首二中住校班级家庭教育的研究,无论上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均有一定的意义。
2现状分析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2.1“望子成龙〞型[4]
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这种情况在我所带的住校班占一局部比重,这局部家长很大程度受过一定的教育,但是水平不高。
具体表现在:
(1)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那么"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假设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假设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2)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书、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2.2“顺其自然〞型[4]
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那么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奈放弃。这局部家长多事在外打工的家长,子女有的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有的是上代监护,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等等。还有自我监护,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既没有隔代教养, 又没有亲戚朋友寄托, 单独把孩子留在家中。大多数情况是几个孩子在家,哥哥姐姐照看弟弟妹妹[5]。具体表现为:
(1)"代理家长[6] "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效劳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2〕"心有余而力缺乏"。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慨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 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无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3解决对策
3.1注重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至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开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根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根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开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到达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到达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开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正确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开展的关键[7]。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创造的大创造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假设,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都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开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可以象人一样行走,四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到达3岁孩子的水平。所以不可无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8]。
3.2注重家庭教育的持久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持久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方案和无方案、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看得出、家庭教育的持久性往往对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情况。古、近代比拟突出,在当代随科学的开展、社会的需求、待业的增多,人们择业面宽,一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不可能都从事同一种工作,但都不乏见到这种情况,即有些家庭成员工作中屡屡出现成绩、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员违法犯罪接二连三。这都与家庭教育持久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3.3注重家庭教育的根底性
家庭教育的根底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