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金融
社区
银行
导向
研究
农村金融的社区银行导向研究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开展的核心,它能有效地对市场中所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要解决“三农〞问题(即农业增长、农民增收与农村开展问题),必须开展农村经济,而农村经济的开展有赖于农村信贷供给和农村金融效劳。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在城乡之间采取了不同的开展模式(郭旭红,2023)[1],城市化倾向的金融开展战略弱化了对农村金融效劳的重要性,致使农村金融供给缺乏,农民贷款难,直接阻碍了农村经济开展(王曙光、乔郁等,202223)[2]。因此,强化农村信贷供给也成为农村金融改革的重点。2023年12月,中国银监会提出要在农村增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金融机构,也即现在所称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于202223年1月进一步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以及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组建审批工作指引,明确了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标准,推动了农村金融机构走向多元化的开展路径。202223年12月,银监会公布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2223年-2023年工作安排,提出将于未来3年再设1300家左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推动其开展。2023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农村金融开展历程说明单靠商业银行或者合作金融组织都不能解决农村金融开展问题。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要紧密围绕农民“贷款难〞、“贷款贵〞和银行“难贷款〞这三个问题,从商业银行和合作金融组织两个方面入手,逐步形成互相竞争、互为补充的市场格局。通过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畅通外部资金进入农村的渠道;通过培育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提高农村地区内部资金融通效率;通过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完善农村金融监管和政策支持体系。伴随着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得到了飞速开展,据银监会2023年年报资料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242家银行金融机构共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726家(见图1),且大局部设在中西部省份,占比到达60%以上。在信贷投向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扎根县域经济,83.9%的资金投向了“三农〞和中小企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创立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企业及农民的贷款难问题,有效降低了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程度(邓旭峰等,2023)[3],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奉献。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蓬勃开展,多数学者以村镇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运行机制、支农绩效、存在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开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王曙光,202223[4];丁忠民,202223[5];郭晓鸣、唐新,202223[6];杨小玲,202223[7];洪正,2023[8],等),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以上研究均忽略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从我国大力开展县域经济的角度来看,应力推以县域经济为主要效劳对象的社区银行的布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初衷就是根据国外社区银行的经验来操作运行的,定位效劳于农村县域地区。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并不仅仅是一个增加金融供给总量的过程,而是涉及农村、农业和农民等各方面的行为。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202223)也强调要把“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办成具有可持续开展能力的社区银行〞。中国银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再平(202223)也强调,“村镇银行的开展应该坚持安分守小、扎根农村、做特做优做强的原那么〞。2023年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XX省XX市启动农村金融改革试点,试点总体方案首次出现鼓励设立社区银行的说法。作为主要面向农户的新型金融机构,其主要存在于农村社会中,其经营开展不可防止地要受到农村社区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社区银行的特点优势入手,结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开展现状,探讨二者的耦合机理;并针对今后开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二社区银行的概念及欧美国家社区银行开展分析
(一)社区银行的概念及特点
社区银行(communitybank)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等西方金融兴旺国家,其中的“社区〞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既可以指一个省、一个市或一个县,也可以指城市或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但凡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效劳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都可称为社区银行。根据icba(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给出的定义:“社区银行是独立的,由当地拥有并运营的,其资产从少于202300万到数十亿美元不等的机构。〞晏露蓉和林晓甫认为社区银行是按市场化自主经营的,主要效劳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9]。因此,社区银行并不局限于位于城市社区的银行,而是资产规模不大、主要为效劳区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效劳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姚海明在分析金融机构开展史后指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现有大型银行控股的微型银行,贷款公司在农村也早有类似的民间组织,资金互助社本质上也是信用合作社[2023],都类似社区银行。从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区域和设立方式来看,根本上是按照社区银行的架构来运营的。
(二)欧美国家社区银行开展分析
三社区银行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耦合机理
我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端于社区银行,但以村镇银行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着本钱高、风险大等问题。社区银行作为一种具有互惠性的关系资源,是具有桥梁纽带作用的媒介资源,能够解决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而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之可持续开展提供支撑作用。社区银行最主要的特点在于为当地社区经济开展提供多元化的经营效劳。本文结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开展,探讨两者的耦合机理。第一,细分市场分析。社区银行专注于中小企业、社区居民和农户这个细分市场,通过其积累的深厚信息资源和优良的效劳水平,以简化的手续和快速的资金周转,用少量资金解决细分市场中客户的需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效劳。因此,引导社区银行进农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资金外流〞现象(王爱俭,2023)[13]而导致的农村金融供给缺乏问题。第二,效劳区域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网点根本上扎根于县域,并逐步延伸到广阔中西部偏远地区,这与社区银行金融效劳贴近居民的要求相一致。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重心转向大城市,网点主要集中在XX县区,县以下金融市场那么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占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推广,在中央的优惠政策下,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实施县域金融开展战略,通过设立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形式,为农村地区客户提供全方位效劳。因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扎根于县域区域,完全符合社区银行对社区居民提供就近效劳的要求。虽然最近几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速度较快,但整体上来说,全国的网点数仍然有限,农村信用社在正规金融制度安排中依然处于主力军乃至垄断地位(周脉伏,2023)[14],制约了其开展。同时,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县域的知名度不够,开展业务困难重重,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王蒙,2023)[15]。第三,产品定位分析。金融商品的丰富程度是一个地区金融开展水平的标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开办社区金融业务方面已有一些大胆有益的尝试,开发了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从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开展态势来看,产品效劳的多元化趋势正在明显加强。以村镇银行为例,村镇银行不仅可以开展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中长期贷款、结算、贴算等银行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也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展相关金融业务,局部村镇银行主营业务情况如表1所示。
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区银行导向过程中的相关政策建议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农村金融效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农村金融效劳机构要创新量体裁衣式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效劳方式,丰富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农村青年、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系列产品,创新支持城镇化建设金融产品,开办住房、家电、子女上学等消费贷款和民生金融业务,持续提升效劳契合度。这些多元化的金融业务有助于社区银行快速开展,一系列国家层面政策的出台,必将进一步激活农村信贷市场、促进农村金融效劳产品的多元化,为实现社区银行的开展积累一定经验。从以上分析可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选择社区银行的开展导向定位是正确的。但在其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如农民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认知度不高,加上农村资金供给本身较少,易导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发放难度较大。农业、农村经济风险高、效益低,制约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储蓄存款的增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城市商业金融机构,以及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单一的监管制度不利于其可持续稳定健康开展(蒋俊毅、侯少夫,2023)[16]。因此,要创新监管方式,如采取“目标导向〞模式(文春晖等,2023)[17]。针对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如下一些政策建议。
(一)政府有效支持。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初期的开展起到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一是政府应该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扩大农村的金融需求,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开展。二是通过规划、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政策倾斜,完善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展的政策;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杨小玲,2023)[18],做到全国征信系统的全民化、联网化。
(二)加强协调统一,实现城乡金融一体化管理。在广阔农村地区,众多大型商业银行之所以远离农村金融市场,原因在于农村金融业务存在运营本钱较高,经营风险较大,收益周期较长,经营利润率较低等诸多问题。为此,在农村社区银行推动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通过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促进农村社区银行在竞争中良性开展。例如,由于没有形成一个城乡金融一体化管理框架,目前我国村镇银行普遍未纳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及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限制了村镇银行在银行卡发行,印制票据,银行间的直接汇兑等业务的开展,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开展。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各方面协调和统一,实现城乡金融一体化管理。
(三)建立健全法律约束保护机制。健全的法律保护和约束是社区银行能否在农村长期持久开展的关键所在。国外的经验说明,社区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开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和约束。在我国,相关部门应首先分析社区银行的差异化效劳特点,然后进行专项立法,并根据不同机构的定位以及效劳的差异性,采取有差异的监管制度。如针对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进行标准,并建立配套的政策保障和补贴机制。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