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学生
社团
建设
大学生
自我教育
能力
培养
探析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探析
: 文章拟通过对高校学生社团及自我教育的内涵和特性进行分析,找出两者的契合性,并为改进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以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校 社团建设 自我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也成为高校教育者们的共识。近些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异军突起,成为活泼于校园内外的一支重要学生力量,而学生社团类型之齐全、学生参与热情之高涨、范围之广等特性也使得它成为高校培养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载体。 一、自我教育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 1.自我教育的内涵。 狭义上,自我教育通常被看作是道德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指人们把自己作为道德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依据一定的道德原那么和标准以及思想政治目标和要求,自觉自愿地、有目的有方案地对自己施加影响的过程。广义上,自我教育指个体根据外界环境需求和自身开展需要,在自我意识的根底上,把自身作为开展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从而影响个体身心开展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本文在广义的界定下对大学生自我教育及自我教育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2.自我教育的特征。 广义的自我教育存在以下三个特征:第一,自我教育系统具有开放性。教育可分为设定教育目标、进行教育过程、表达教育结果三局部,自我教育并不是由这三局部组成的封闭系统。首先,教育目标的设定多数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社会标准、他人行为等;自我教育的过程也需要与他人、社会的不断交流碰撞;同样,自我教育的结果也是被他人和社会所感知的。第二,自我教育主客体具有统一性。这是指个体根据外界信号自己设定教育目标,并使自己不断朝这一标准迈进,是一个“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实现了教育主客体的统一。第三,自我教育的内化过程更具主动性。任何教育都要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而表达其实效性。由于自我教育的目标是个体认同并主动接受的,因此,其内化过程也更加主动,自我教育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3.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是高校育人目标的更高标准。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就是要培养大学生能够根据学校、国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自身开展的需求,不断设立和调整成长目标,通过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不断促进自我开展的能力。 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方式多种多样,总体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在高校范围内,显性培养方式如教师的教育教学等,它的特征是教师已经有预定培养目标,通过刺激需要、激发动机等来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并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等。隐性培养方式可通过集体生活、参加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其特征是通过与他人、社会的信息交换,大学生自主意识到自身的差距,进而主动进行调整。这些活动和实践对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具有渗透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学生社团兴起并蓬勃开展,成为校园文化的一支劲旅,作为隐性教育资源,以其不同于传统的组织特性形成并开辟了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新载体。 二、高校学生社团的开展状况与特征分析 高校学生社团是局部具有共同爱好、兴趣、观点或某方面有共同追求的大学生自发建立起来的既具有特定目标,又有一定标准的“公益性组织〞或“互益性组织〞。社团类型包括了兴趣爱好、文娱体育、学术科技、志愿效劳等多种类型,几乎涵盖了高校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影响可谓全面而深入。 高校学生社团具有以下四个明显特征: 发起上的自发性,是指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主发起成立的,成立之初就源于大学生的自身需求,或者是外界环境的要求已经内化为自身需求,参与的学生也是对社团主旨所认同的。这一特征就决定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且目标明确。 管理上的自治性,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与学校的关系上,通常社团都有挂靠单位和指导教师,但这是一种隶属关系而不是依附关系,其主要作用是引导和监督,并不干预社团的具体事务;二是指社团内部,社团的目标设定、规章制度、开展路径、活动开发、经费管理等都是由大学生自行管理的。 组织上的开放性,从社团成员来源上,根本上所有的社团对其成员都不作限制,只要有共同的志趣,可以是来自不同年级、专业、学科、性别、民族等;从社团成员的管理上,虽然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但许多社团并不作硬性限制,成员的行为多靠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从与其他组织的关系上,学生社团积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以谋求自身开展和目标实现。 活动上的多样性,因为对于社团活动没有具体规定,所以每个社团可以通过社团成员的集思广益,开展规模各异、形式多样的活动满足社员需求;由于高校内社团本身种类齐全,不同社团可以结合自身特色吸引社员、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 三、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有效载体的契合性分析 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特征为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供了许多契合条件: 第一,当代大学生面临多样的社会需求和竞争压力,对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着多方位、多变性的需求,学校教学很难快速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而反响迅速、有着相似需求的学生那么自发组成社团,一起开拓资源以满足自身开展需求,这本身就是大学生自我思考、探索的表现和结果,社团的形成又为他们能力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提供了载体。第二,学生社团具有群体性、开放性,这与自我教育系统的开放性不谋而合。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年龄层次、生活环境的大学生们可以在这个群体中实现与外界、他人的信息交换,不同信息的碰撞激发了大学生的不断思考和自我认识,进而形成自我教育目标,在进一步的交流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定位、自我控制、自我提高,从而完成一段时间内自我教育的过程。第三,社团管理上的自治性让大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力,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责任意识,为了社团的开展而不断独立思考、相互讨论,管理社团的过程使得大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决策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也得到极大提高。第四,学生社团可以自主开展多样性的活动,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和参与创造,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大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开展的过程,真正实现了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同时,由于大学生是主动参与开展的又是自己选择的活动,就使得教育目标的内化过程更加主动。 四、改进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以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载体作用的发挥 高校学生社团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载体,但其本身及其管理仍存在缺陷,要使这种载体作用朝着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开展和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方向发挥,还要靠不断地加强和改善社团建设来加以引导和促进。 1.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加强对社团负责人的教育和鼓励。 社团负责人在管理社团的过程中不断地实现着自我学习、教育和开展,同时也为他人提供了自我学习和教育的环境,是社团的核心,对社团作用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加强对社团负责人的培养教育,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引入鼓励机制以不断增强社团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认同度。 社团负责人培训的实施者可以是校级管理部门,如社团联合会,也可以分散到社团挂靠学院。培训的内容除了规章制度的学习,还应包括社团管理理念、活动开展流程、活动组织经验等方面的指导,甚至还可以冲破校园的局限,立足于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针对学生的开展特点,对交流沟通能力、领导能力、部门协调能力、人际关系建立能力、对外谈判能力等一系列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技能进行培训。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