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语文
参考
1224
语文参考样题12.24
语 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值150分〕 一、根底与运用〔22分。1-8每题2分,9题6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麾下〔huī〕 阴霾〔mái〕 称职〔chèng〕 温柔敦厚〔dūn 〕B.掺杂〔chān〕 箴言〔zhēn〕 恪守〔kè〕 即物起兴〔xìng〕C.威慑〔shè〕 剽悍〔piāo〕 汲取〔xí〕 扑朔迷离〔shuò〕D.惩罚〔chéng〕 豁达〔huò〕 归咎〔jiū〕 厚此薄彼〔báo〕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溪涧 糜烂 形消骨立 缄默不语 B.修葺祭祀 鸠占鹊巢 言简意赅 C.编篡 作崇 游目骋怀 水落石出 D.浩瀚 强聒 心无旁鹜
持之以恒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吴京亲自导演的电影战狼Ⅱ在各大影院上映时,票房率大增,中途退场的观众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B.2023年,第24届冬奥会将在中国举行,中国人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与日俱增。
C.谈起围棋,这个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D.岳云鹏的相声实在幽默幽默,我一边听,一边忍俊不禁。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共享单车价格低廉,用途便捷,适合各种道路条件,方便了市民与游客的出行。
B.能否标准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字书写的根本要求。
C.光明中学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
D.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议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开展。
5.对以下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句中“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谈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
B.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泼,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成心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D.东北人常说,关东原野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东北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6.以下有关语法知识的运用,表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何大学问每天招待老秀才三顿净米净面。句中偏正短语“三顿净米净面〞作补语。
B.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稳固的。句中主谓短语“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稳固的〞作宾语。
C.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是转折复句,而不是递进复句。
D.即使明天有更多的挫折,也不会挡住前进的道路。不是条件复句,而是假设复句。7.以下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而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中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来体现。
B.名人传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书中表达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崇高风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挖苦小说,它既带给了我们笑声,也令我们深思。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选自史记,是我国第一篇关于农民战争的历史文献。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理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9.某校开展“光影流年——电影主题周〞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主题讲座,需推迟20分钟放学。小张同学拟写了一条发给本班家长的短信,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6分〕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讲座,需推迟20分钟放学,特此告知。请您妥善合理安排接孩子的时间。谢谢! ①为表示尊重,短信开头应添加称呼及礼貌用语: 。〔2分〕②短信中推迟放学的时间交代不具体,应将“ 〞改为“ 〞。〔2分〕③画线句子有语病,可修改为: 。〔不得改变原意〕〔2分〕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6分) 〔一〕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 10.〔1〕坐观垂钓者, 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____________,假设出其中;____________,假设出其里。〔曹操观沧海〕〔3〕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怀乡,_____________,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4〕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说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就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渴望被重用的心情。
〔5〕晏殊在浣溪沙中通过对落花、飞燕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时光易逝而美好永恒、世事流转而希冀常在的理趣,词中其情深挚婉曲,其语含蓄清丽,被称作“天然奇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 __。
(二)古代诗歌阅读 (4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2〕题。
中秋对月 [唐]曹 松①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注] ①曹松:晚唐诗人,七十多岁才中进士,被称为“白头进士〞。
〔1〕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其中“__________〞指“中秋〞,“__________〞指“月〞。〔填入诗句中的词语〕(2分) 〔2〕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三〕文言文阅读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同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①,虏②过五千人,移文③旁郡。吏欲传檄④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⑤两炬三头爇火⑥,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⑦,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故事:接照旧例。②虏:敌人。③移文:发文书(求救)。④传横:发出紧急公文。⑤交缚:交又缚扎。⑥爇(nuò)火:点火。⑦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2.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公将鼓之 鼓:击鼓(进军) B.彼竭我盈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C.营中星列 星:稀稀疏疏的 D.待旦将退 旦:早 1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组是〔 〕(2分) A.会匈奴大入塞 会宾客大宴 B.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 公将驰之 C.晨往赴之 万里赴戎机 D.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天下英雄谁敌手? 14.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会 日 暮 令 军 士 各 交 缚 两 炬 三 头 爇 火 15.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分) 译文:(2)吏欲传撒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2分) 译文:16.根据上面两选段填空。(4分) [甲]文中的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 之时。(用原文语句填空) [乙]文中的廉范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也表现出了高超的指挥才能,他的妙招是:① ;② 。(可用原文语句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共34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13分〕父亲的汗水 月上半天,凉风起来,乡村的夜安静异常。父亲夹着镰,带着我出了门,顺着小路下到场院,再到河边,进了地。
麦子已经熟透。黄时,它们一齐黄了,人手少,父亲忙不过来,只得在夜里赶着收割。村里的人已经睡下,或许鼾声已响起来。父亲也乏,也困,但他只能忍住,几片地的麦子等着他。
北边地头,父亲铺了蛇皮袋,让我坐下,他去割麦。他朝手心吐了两口唾沫,俯下身,攥住一把麦子,镰刀轻轻一划,麦子已经像“撖猴〞一样提在手里。他把镰刀夹在左腋之下,双手将那把麦子穗头朝下轻轻蹾了两下,然后分成两股,一扭一拧打成腰,铺在地上。然后,正式开割。
他左手挽住一大抱麦子,右手挥镰出去,镰刃闪过一道亮光,再搂回来,“唰——唰——唰——〞麦秸断裂的响声,急促、有力,在河边回荡。几镰过后,腰上已是一堆麦子,父亲扔下镰,蹲在地上,一只膝盖压在麦子上,双手将腰有力地拉在一起,扭绞一圈,然后将余把塞到腰里。随后,将麦捆轻轻提起,放在一边,又提起了镰,往前赶割。
身后的空地越来越大,麦捆排成一条线。我感到有些瞌睡。父亲浑身燥热,干脆将长袖脱了,扔在了麦捆上,但他依然戴着草帽。“唰——唰——〞这声音依然那么急促。慢慢,月亮向西,河边的树影愈发浓郁,麦子的声音中渐渐少了清脆,透着一种顽劲,那是露水起来了。但是锋利的镰刀、父亲黝黑的臂膀挥洒出的力量,将这顽劲毫不犹豫地斩断。这暗夜中的声音,好似哨声,好似打板子的节奏,又像父亲的脉搏和心跳。这声音,带来一种劳作的节奏,父亲投在地上的身影就像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声音,父亲一年一年听着,这是他与麦子、与大地的对话,他能听懂麦子的声音、土地的心绪。这声音久久地回荡在岁月里。
父亲,在这急促的声音里,往前挥镰。我一觉醒来,父亲已经割到南头去了,我面前躺着一溜和我一样高的麦捆。我提了水瓶,轻轻走过去,站在父亲身后不远的地方,父亲没有发现我。两亩地,父亲已割了四五分。我想等到明天早晨,村里的人们起来一看,一定会感到惊讶,他们睡觉前好端端站着的一地麦子,已经倒在了地里。我站在有些凉意的地里,看父亲。父亲弯着腰,左手挥出去搂住一抱麦,右手的镰刀紧跟上去,一下、两下…… 他像一个剪影,麦子就在他身体的暗影中。父亲,仰起头的一瞬,我看见他的额头、脸膛、臂膀湿漉漉的。在他俯身的一瞬,大大的汗珠子就一颗一颗滴落在地里,无声无息。父亲继续向前割,没有停歇,一镰一镰,一捆一捆,汗水悄悄滴下,像他干其他活计一样,让这个夜晚特别漫长。
父亲,在漫长人生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