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docx
下载文档

ID:1252521

大小:18.87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农村经济 发展 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开展的影响 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分析 1.1改革开放制度效应 改革开放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开展,社会各种资源也得到了更加合理、有效的配置,包括劳动力资源。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但是另外也强化了农民与土地的别离,突出了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随着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的进一步加剧,农村劳动力的外流需求进一步强化。并且随着城镇对各类福利制度、居民生活保障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弱化了农民在城镇中就业、居住的制约,解除了农民自身生存的限制条件,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1.2公共效劳不完善促使劳动力转移 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无论是就业、医疗还是劳动保障、义务教育等各方面均不如城市,根底设施建设、医疗等公共效劳长期处于低供应状态,甚至缺乏一些根本的公共效劳产品;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开展,农村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开展,政府的财政投入也日益向农村倾斜,比方道路硬化、建设卫生池等,但是这仅仅表现在硬件建设,而诸如医疗、文化教育、娱乐等软件效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3生产要素投入少 由于农村根底建设较差,因此整体投资环境远远比不上城镇地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现状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增长。根据一组来自于局部农业大省的调查,2023年农用资金“非农化〞现象比较严重,诸如经商务工人员借贷、农村信用社进城等资金分流渠道增多,除此以外,资金分配、使用各环节、渠道的截留与挪用也弱化了农用资金用于开展农村经济的作用。国家投资体制改革过程中,农村的回报率始终处于较低的地位,农民的积极性低,这些均会导致农业生产现代化物资供应紧缺,恶化农业生产环境。 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2.1正面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的正面影响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缓解农村人地关系紧张的现状。相关调研报告显示,江苏某镇2023年常住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在0.96亩左右,而在2023年十年间人均耕地面积那么到达了1.24亩,较2023年前有显著增加。主要就是因为人口外流导致局部耕地闲置,间接增加了人均耕地资源,而闲置耕地集中流转至种植大户,有利于开展集约化、规模化农业。其次,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仍以江苏某镇为例,该镇在2023年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不到1万人,农村居民从事非农业的比例也显著高于从事农业的数量,即使留守农民其工作选择也更偏向于第二、第三产业。由此可见,地方产业的开展提高了农业耕作的效率,降低了农民对耕地的依赖,农村劳动力通过从事非农产业来促进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最后,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收入。江苏某镇其2023年农民人均年收入为6553元,而在2023年上升到了14119元,十年间增长了两倍多,显著提高了农民的人均收入,且有外出务工成员的家庭年收入显著高于无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由此可见,劳动力输出是目前增加农村家庭收入、改善其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 2.2负面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劳动力资源匮乏。一般情况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劳力为主,农村的留守从业人员以老弱妇劳动力为主,优质劳动力的缺失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开展,进一步降低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农业产业化及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大量劳动力转移不利于农业根底设施的维护及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植树造林、修筑公路等公共事业开展滞后,直接阻碍了农业的正常开展。其次,农村劳动力转移会影响第二、三产业的开展。农村有能力、有意图从事个体工商业的劳动力更倾向于政策、资源更兴旺的城市地区,不利于农村个体工商业的开展。此外,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也会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文化产业投资长、见效慢,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村文化资源长期处于闲置甚至流失状态。最后,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利于农村根底设施的建设。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弱化了转移者对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的关注程度,而留守劳动力在基建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受到影响;此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根底教育的开展,农村学生集中在城镇学校,促使农村优秀的师资资源向城市集中,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村的教育质量。 3弱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农村经济开展中负面影响的策略 3.1大力开展教育事业,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教育是提高人们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而在农村力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现状中,除了普及、开展农村根底教育外,针对成年人的农村科技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劳动力学习、掌握更先进的农村科技知识,才能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先进农村技术的开展,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实体规模化、集约化开展。当然,现实情况中政府可支配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农村科技教育供需矛盾突出,针对这一现状可实行农业职业教育与产业培训相结合的形式,突出当地农业职业技术院校的作用,乡、村两级农业单位积极协调,最大限度地弥补教育资源的缺乏。 3.2加大农村生产要素的投入 农村生产要素的匮乏使得我国现在还有很多地区农业生产仍以人力、畜力等传统形式为主,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度低,导致农业回报率低,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之间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要加大农村生产要素的投入,从政策、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化农业劳动力配置,尽量留住知识丰富、技术专业、综合素质高的本地人才,使农民认识到农业开展的前景,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 3.3突出转移劳动力的优势,开展农村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效劳性、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及行业广,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巨大,如果开展吸引力强的第三产业,增加农村就业容量,自然可以吸引大批转移劳动力回流。并且第三产业中的局部产业劳动技能门槛设置较低,因此,可吸纳文化素质、专业能力较弱的农村劳动力,以更好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开展,增加农民的人均收入。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逐渐开展起来的网络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无须大量密集型劳动力,适用于返乡农民、创业农民,且我国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业原生态资源,且农村居民可凭借这一先天优势开展特色电子商务、特色农业。不过农民对网络电子商务的了解程度还远远缺乏,政府部门、相关单位要强化这方面的指导,引导农民群众了解电商、掌握相关知识,积极推广规模化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开展,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开展。 4结论 总之,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开展是长远而深刻的,而弱化其负面影响、调整社会分工结构是保证农村经济稳定进步的必要措施。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阐述其对农村经济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并尝试提出弱化其负面影响的建议策略,以期与业内广阔同行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快速开展。 参考文献: [1]张伯平,刘冰,石佳,等.浅析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天津农林科技,2023(6). [2]张敏.做好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以XX县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为视点[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 第6页 共6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