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应用心理学专业.doc
下载文档

ID:1247687

大小:75KB

页数:16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应用心理学专业 认知 心理学 角度 对外汉语 词汇 教学 应用心理学 专业
目录 目 录 摘要 1 0 引言 2 1 认知心理学和外语教学认知法概述 2 1.1 认知心理学概述 2 1.11什么是认知 3 1.12语言认知 3 1.13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和基本观点 3 1.2 外语教学认知法 4 1.3 认知心理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 4 2 对外汉语词汇习得 5 2.1 第二语言习得 5 2.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 6 2.3 记忆模型与词汇习得 7 2.3.1 多重记忆模型 7 2.3.2 图示模型 8 2.3.3 网络结构模型 8 2.4 记忆模型与词汇记忆 9 2.5 语境与词汇习得 10 2.5.1 语境中的词汇识别 10 2.5.2 词汇歧义消除 11 3 对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12 3.1 提高词汇重现率 12 3.2 积极展开联想 12 3.3 词汇结合语境 13 3.4 大量课外阅读 13 4 结论 14 5 参考文献 15 摘要 摘 要 认知心理学作为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学习和记忆有着深入的研究。对于其研究及其理论深入学习,有助于探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记忆问题。本文通过对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分析,得到对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提出一些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认知心理学 对外汉语 词汇 教学 1 0 引言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0 引言 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许多跨语言的学习者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记忆生词,即使如此,记忆效果仍不是很好,记住的单词不多,且遗忘速度很快。对于记住的单词也存在不能自如运用的情况。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和记忆有着一系列的研究和理论,对于对外汉语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深入学习认知心理学中关于记忆模式模型的划分、关于词汇的识别和记忆的认识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有助于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策略,提升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效果。 1 认知心理学和外语教学认知法概述 外界的信息总是先通过人们感觉器官的感知才进入人的大脑,到达大脑后,还要经历一系列的加工,才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有组织且有意义的一个整体。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是简单的将信息相加,而是结合过去的经验,对于输入的刺激加以编码和记忆储存。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是一种获得信息的过程,其中关于词汇的学习和记忆,也是一种认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和外语教学相结合,便出现了外语教学认知法。 1.1 认知心理学概述 认知心理学是广义的认知科学(包括通讯科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也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一种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它与西方的传统哲学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其主要的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在之前对人类认知活动的研究,是从哲学的角度进行的,并且仅仅停留在思辩的水平上, 2 1 认知心理学和外语教学认知法概述 而且之前的几种心理学的派别全部存在较大局限性,而不适合解决人类的复杂认知活动中的问题。但认知活动却正是心理学应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因而,客观上就有了一种发展新的心理学思想来解决这一问题的需要,认知心理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所产生的。 1.1.1 什么是认知 认知是心理学中的一个词语,心理学词典将其解释为相对于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的所有认识过程的总称,它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的内部心理活动,强调研究“黑箱” ,强调人的内化了的知识、经验、主观状态对人的现实行为的影响,在客观上有意无意地强化了列宁关于心理是“主观映象”的概念,使人的心理的心理性得到还原。 1.1.2语言认知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基于经验主义哲学之上的语言学理论,认为没有绝对的客观的现实,更没有离开了客观的现实而独立存在的感知或思维,只有局限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认知和经验,认知源自主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认知语言学能够解决传统结构主义语言学所不能处理的单位语言形式中的意义聚合的问题。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破解了单位词汇的多义聚合现象,也告诉我们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并非毫无联系。虽然现在看来,有些义项之间看似毫无联系,事实上,这就像象形文字一样,只是由于历时性原因很难被重新识别罢了。 1.1.3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和基本观点 认知心理学是以人类心理现象中认识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在70年代之后开始迅速的发展,到了80年代时,己经成为西方心理学界中盛行的一个新的流派。通常认为,认知心理学以尼塞在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一书为其诞生的标志。 我们可以把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概述如下:1)认知心理学强调人们己有的知识及知识结构对其心理活动及行为所具有的决定作用;2)承认人们的意识以及其他的内部活动;3)认为人也和计算机类似,是一种信息加工的系统,可以用信息加工论的方法来对人们的心理活动进行研究;4)推行科学实验的研究方法。5)认知心理学派将他们学习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人类学习的研究方面,重视人类学习问题的研究。6)认知心理学普遍重视个体与环境的相互咋用,认为学习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7)认知心理学重视对学习问题的研究,更重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8)认知心理学家不拘泥于一家之观点,而是能将各家有用的学习观点加以吸收,为我所用。 1.2 外语教学认知法 认知法也叫认知符号法,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便产生了外语教学认知法。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鲁尔首先提出了认知法。它以60年代瑞士的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知论以及美国的布鲁纳倡导的结构主义为其教育理论。 布鲁纳认为,第二语言是知识的体系,外语学习主要是对所学外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分析理解和掌握语言结构。而运用语言的能力将会随着语言在有意义的情景中的使用而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概念、基本原理、规则这些基本结构,这样学生容易理解所学学科,有利于在其记忆中长期保持所学的知识,也有助于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认知法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正是以布鲁纳“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为理论依据的。 1.3 认知心理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 在第二语言学习时应该首先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因为没有相应的词汇基础,语言的处理过程将变得非常缓慢,甚至难以进行。认知理论将第二语言的习得看作为一种复杂认知过程,也是一种心理的和智力的过程,是将外界输入来的语言材料给予加工、存储和输出的一个过程。词汇的习得是对单词的音、形和义的习得过程,认知论从认知的主、客体这两大方面来对词汇的习得机制进行考察。 认知法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作为语言学理论基础。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人类学习语言主要是掌握语法规则。通过这些规则推导、转换、生成句子,从而听懂从未听到过的句子,说出从未学习过的话语。认知法强调记忆不是简单的照相式的记忆,不是一听就要求记住,而是要求在纳入和完全形成智力结构之后,在反复操练中去记忆。记忆的过程是需要强化的,认知法的强化不是机械的孤立的强化,而是多层次的、互 4 2 对外汉语词汇习得 相渗透的、综合性的强化。通过读写来强化听说能力,通过听说来提高读写能力。认知法是一种既重视掌握语言知识,又注重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认知法认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它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语言的理解、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运用。 2 对外汉语词汇习得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之中,根据克氏的理论观点,学到的知识只能够起到监控的用处,只有在潜意识储存的知识达到了能自发的启动的,而所学得的系统和所习得的系统之间并不直接的联系着。在他的这种论述之中,只是涉及到语法或句法,而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词汇系统的习得。戴曼纯(1998)在对于中介语系统的接口的问题进行论述之时指出来了词汇习得的必要性,因为没有词汇就是很难形成句法的规则的。桂诗春(1992:33)也指出这一点,认为有些学习者很容易满足于对外语单词的局部和表面的意义的了解,这是由于他们已经在心理词汇之中建立了对应的意义的网络,他们认为外语单词无非是这个意义的网络之中的某个意义的另一种的形式。对于外语词汇的学习而言,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在于一些外语单词的和母语相应的单词意义只有着部分的重合,这也意味着使用者们不仅要掌握其外部的形式(便于进入提取),同时还必须对其本来的心理词汇进行扩充。因为成人的概念系统呈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故而我们可推断出他们习得第二语言词汇的困难程度并不一致,习得速度亦呈现出个体差异。 2.1 第二语言习得 在心理语言学之中运用认知理论来对人们的语言运用以及学习的过程来进行分析,而这种分析的方法也同样可以应用在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分析上。但是,第二语言习得应该建立在学生们已经掌握到了母语的系统这个基础之上,这一点应该特别的注意。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接触到目的语的相关的材料,这也就是输入。学生在接触到了输入的材料之后,首先应该引起大脑的关注。这个时候外部的和内部的各种因素都能对注意产生一定的影响。依据Skehan(1998)的看法,一种形式越是频繁的出现,越有可能受到人们注意,然后被结合进入到中介语的系统之中去。分析的过程也主要的集中在工作记忆与长期记忆之间的互动。对于工作记忆,主要是调用长时记忆中相应的语言模块和一般的知识,对输入来进行匹配、重组、类推、转换等,来理解其意义并且形成对于第二语言系统的掌握和了解。在这一过程之中,语言的迁移,或者母语的干扰,也是不能忽视的因素之一。学生们通过对于语言材料的相应处理,产生一种对应的中介语,并且在最后来表达第二语言,这也就是输出。而在特定环境以及特定交际目的之下,输出也意味着交际任务的完成。在输入与输出之间,人们的大脑进行几个方面的活动,主要涉及到:注意、思维、记忆、信息处理(语言分析)、中介语的形成和母语的转移等。 2.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外语教学规律以外,还应当从汉语本身的特殊性出发,寻求汉语与其他语言的不同之处,从而更好的掌握其认知的心理过程。因此,认识和利用汉语词汇的特点,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条件。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应当结合汉语词汇本身的特点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留学生记忆和运用生词。 汉民族习惯意象思维,因此汉语的词汇便带上鲜明的形象色彩,存在大量的想象化词语。这些词语表示的常常都是具体事物,也是人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的,因此在讲解这类词语时便适合采用直观方法。可以展示实物或图片,也可以播放视频或音响等多媒体,甚至可通过亲自演示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以使他们接受到感性认识。例如,在讲授“明”这个字时,可以拿太阳和月亮来展示,告诉学生,太阳和月亮都是天空中很亮的,并且一个在白天、一个在晚上……两者和在一起,就是“明”。另外,汉语词汇中的很多形象词语和象征词语除了字面的意思之外,都有着引申义或比喻义。对于这类词语的学习,教师在说明其字面意义、本义之后,要再指出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在讨论象征词语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汉语词汇常被赋予文化内涵,一个核心词可以和其他词语组合构成众多相关的词汇。例如,在学习“园丁”一词时,不仅要告诉学生园丁的字面意思,还应该告诉学生们,在汉语文化中,园丁就是老师的象征,因为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那样,耕耘于伟大的教育事业。对一类词语进行归纳,告诉学生其中的规律,便于他们理解词语蕴含的文化意义。整理相关的词语,整合起来制成列表,标明意义和用法,方便记忆和查阅。 2.3 记忆模型与词汇习得 当前得到公认的解释记忆储存的模型是记忆的三存储模型,该模型认为记忆加工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它们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以及长时记忆。 张碧群,儿童记忆发展对其美术造型创造的影响,学科教学(美术) 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