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课程思政”工作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docx
下载文档

ID:1247460

大小:24.98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课程 工作 推行 存在 问题 解决 路径
天道酬勤 “课程思政〞工作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摘 要]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重要讲话背景下,高校各专业融入“课程思政〞工作刻不容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各专业在融入“课程思政〞工作中存在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参差不齐,各类课程各自为营,缺乏内在交流机制和平台等问题。要想做好“课程思政〞工作须提高专业教师育人责任心和思想政治素质,改良教学方法,构建“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搭建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机制和平台,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多方位、多层次提高同向同行育人效果。 [关键词] 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课程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09-0073-03     2023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开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这个背景下,高校各专业要大力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挖掘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 “课程思政〞概念出现在2023年之后,它通过依托课程载体,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的特点:第一,课程思政不是单独存在的,它需要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展至所有课程,使各学科各专业协同育人;第二,课程思政需要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相融合,表达价值导向和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第三,课程思政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从而到达立德树人的目的。 课程思政的根底是课程,因此要用好课堂教学的渠道,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言传身教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在一起,形成立德树人的合力,打破过去思政课程教师单独作战的局面,建立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教师、校内外专家教师协同育人体系。 大学的根底是立德树人,牢牢把握全面提高人才综合能力这个核心点。高校各专业都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把握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来展开和推进各项工作,重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深刻把握“课程思政〞内涵和要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 高校推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 顺应时代开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 目前大多数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融合度低、协调性弱,不能有效发挥价值观引领作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那么出现学生出勤率低,课堂积极性差,课上抬头率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程度低,存在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的现象。这些现象都说明单方面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够的,迫切需要其他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工作,这也符合时代开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有利于落实和贯彻高校立德树人的任务。 2 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和职业素养的内在需求 青年大学生在价值观选择上易受外界影响,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益集团的各种诱惑和多元价值观念相互碰撞,一些不良文化正侵蚀着校园师生思想,这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过去只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局面需要转变,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力军,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随着时代的开展,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不断变化,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要求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核心能力等综合素质也越来越被用人单位重视,加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任务,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教育目标。因此,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课程思政〞与各专业相结合是可行的,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感,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3 表达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课程思政〞需要所有教师在立德树人的目标下,把课程的学科知识体系作为载体,利用课堂教学这个渠道,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等方面将党的理论政策、价值的塑造等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每一个专业和课程都承载了精神重塑和价值启蒙功能,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专业课程给教学必须突破传授知识的局限性,将专业理论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的开展。因此各高校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专业课程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树立“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塑造和专业知识的传授的有机统一,表达了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二〕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一方面,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职责,正确认识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歷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言传身教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辩证看待问题,要将教育和育人结合起来,没有育人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只会教书而不育人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引领学生价值观不只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它是所有学科教师的共同职责,因此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价值引领和育人功能迫切需要每门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另一方面高校的专业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时间长和空间跨度大的特点决定了专业课程具有良好思想渗透效果的优势,而且专业课程传授的专业技能和根底知识直接关系学生以后的就业,学生对专业课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高些,所以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能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接受,形式相对隐性化,效果可能比直接显性教育要好很多。 二 “课程思政〞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思政〞工作现状 目前大局部高校已全面推广“课程思政〞工作,并有方案、有步骤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合力育人的格局,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但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没有专业课程重要,觉得马克思理论已经过时了,建议由必修改成选修课程;有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上课沉迷于网络游戏;有些学生易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对识别和批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能力较弱,政治立场不坚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高校各专业推行“课程思政〞工作刻不容缓。 一些高校存在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思政工作不够重视的问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老师和班主任的工作,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学科内容为主,无法参加思想教育内容。课程思政工作处于探索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在教育教学过程没有形成统一战线,教师与辅导员之间沟通交流时机少,合力协同育人效应还未形成。专业教师要意识到自己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在专业课程授课中要注重将专业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些專业课教师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但在实践中很难把握“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内在辩证关系,协同育人效应不显著。主要表达在:在内容上,他们不知道怎么将专业知识与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自然有效地融合,不知道怎么挖掘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学方式上,他们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引发学生兴趣和共鸣,在哪个点切入使得专业课程思政效果更好,更能被学生接受。 〔二〕“课程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1 一些教师和学生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习近平指出“高校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开设的所有课程有应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效应,任何专业学科都不例外〞。有些专业课教师和学生认为专业课程教学中没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和可能性,局部专业课教师只熟悉自己专业,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识不深,对当前形势政策学习不够,课程思政工作无从下手。另外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编写的教材也很少,不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可能导致我国实际人才培养方案与我国国情脱节现象,不利于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2 专业教师在短期内很难做到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相融合 思想政治课在课程思政工作体系中是处于主要位置,但专业课程具有渗透性、灵活性等特征,因此要发挥专业课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优势,强调执行“课程思政〞工作任务,这能有效稳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教学各个方位,形成合力育人局面。 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系统全面,思政课教师是经过正规专业教育,而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对于专业课教师的知识储藏和教育教学设计等各项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何做到在保证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保证思想教育内容不重复,内容系统化,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课程思政〞的长效机制,这对于专业课教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 教学方法比拟单一,教学效率低 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学方法比拟单一,效率较低,专业课教学没有结合当前政治、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没有挖掘身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用身边事身边人感染学生,让学生直面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和对待社会问题。这需要专业课教师来扭转这种局面,通过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处理好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教学内容要融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意趣,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贴近学生,贴近现实,确定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4 专业考核和评价缺乏“课程思政〞内容 很多高校对专业考核机制中缺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育人过程的考核和评价体系,“课程思政〞纳入专业课程教育既没有将其列入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体系,也没有作为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的一个衡量指标,这会导致专业教师从思想和行动上不够重视“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走过场,没有落到实处。在考核和鼓励机制上需要高校制定成文、具有权威性的标准制度和文件,明确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具体做法和要求,合理分工,在学校内推荐“课程思政〞育人优秀课程和优秀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在职称晋升和年终考核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促进课程思政工作的落实。 三 改良“课程思政〞工作的措施 〔一〕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各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任务展开各项工作,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建立“课程思政〞制度体系,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首先各教学单位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大纲,梳理承当的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深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力度和效果;其次各教研室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对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实现统一规划和安排,真正落实“课程思政〞工作;最后各教学单位要加强教材制度建设,标准合理选用教材,鼓励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特色,总结在“课程思政〞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成果,并编写成优秀“课程思政〞专业教材,形成顶层设计,各单位协同运行,形成合力育人的局面。 〔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立足当地民族特色文化,丰富“课程思政〞教育内涵 课程思政工作要全力效劳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任务,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可立足于当地民族文化背景,挖掘民族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