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实效性探析.docx
下载文档

ID:1246758

大小:21.89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研究生 德育工作 实效性 探析
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实效性探析   摘 要:当前高校的德育工作出现与社会生活相脱节的现象越来越多,包括研究生德育工作,增强和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开展趋势。根据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实际状况,在研究生的诸多独特特点根底上,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层次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进行探索,为研究生德育工作开展提供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研究生;德育工作;实效性  在当今多元文化激荡、并存的国际社会环境背景下,国外社会思潮不断涌入我国,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更有甚者会对国家和社会的平安与稳定造成不利的局面。党在十八大报告中又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党首次将“立德树人〞理念上升到教育根本任务的高度上来,足显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高度重视。现今,我国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效果不显著,如何更好的增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是指教育者开展德育实践工作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与教育目标相吻合的程度。也就是说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中,教育者根据人和社会开展的要求设定教育目标与内容,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实际状况,把握德育工作的运动和开展规律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开展规律,有组织、有目的、有方案地开展德育工作,根据德育工作结果考察德育工作(过程)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提升造成的具体的有效的正面影响,是一种具有衡量德育工作与教育目标相吻合、相接近、相一致程度的肯定意义的关系。  二、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现状  1.育人模式单一与育人者非“育人者〞  近年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各高校都在提倡将“教育、管理和效劳〞三者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来开展高校的德育工作,呈现出大势所趋之势。然而,高校的德育现状依然是延续传统单一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开展。对于研究生来说,这种教育方式忽略了研究生群体具有年龄跨度较大、不同社会经历、需求层次较高、自我意识较强等特点,对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研究生,采用一样的说教内容,老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到压制,没能形成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德育课对于老师来说就是说教着“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对德育工作几乎没有产生任何情感体验,反倒催生厌烦情绪。  德育工作的开展有赖于教师的组织和实施,因此,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结果与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魅力和施教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能够主动、积极的调查研究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能够及时有效的掌控、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预测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开展变化情况,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果教育者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所面临的德育问题总是处在被动应付地位,尽干一些“亡羊补牢〞的事情,或是忙于自己其他方面的事情,这与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不符。而在高校德育中,局部研究生德育教师未能承担起研究生德育这一重要职责,几乎很少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和行为状况,没有进行及时的人文关心和心理疏导。更有甚者,将德育工作这份教师主业变为“副业〞,将搞科研工程这个副业变为“主业〞。这就是所谓育人者非“育人者〞之所在。  2.研究生德育层次、目标不明确  研究生德育这种层次与目标的不明确性包括两个方面:研究生群体内部之间和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德育延续上。首先,研究生群体包括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两者在年龄上跨度较大,加之研究生还有在职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之分,这就导致研究生群体具有不同社会生活背景和不同社会经历等特点,这也决定了研究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呈多元化的趋势,在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指导下,其对社会行为的认知、感受、体验和实践方式也有不同,个人内在开展所需的较高精神需求也呈现出不同层次,这对德育工作者来说针对不同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制定相应的德育目标是一个重大挑战。其次,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从教育角度来说,具有延续性、阶段性和层次性等特点。两者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本升硕、本硕连读和本直博。三者的共性在于都是由本科生进入研究生学习,这也正是问题出现的关键点。在本科教育阶段主要接受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教育模式,在学习的问题上,老师总是已经将问题一一解答送给学生;在生活上,有辅导员为其指导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而研究生学习讲究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老师引导学生,学生自我思考,与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刚进来的本科生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在生活上,研究生的生活环境与本科生相比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由于研究生自我意识较强、心理比较成熟、人员比较分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绝大局部由自己支配,强调自我管理,这与本科生的辅导员管理有着显著差异。  3.研究生精神世界深层次的思想问题难以触及  对于多数研究生来说,正处于社会心理、人格特征已经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中不乏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历,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对于这样一个自我意识较强、心理成熟的群体,“常人〞是很少触及他们精神世界的灵魂深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经济生活和就业,二者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在经济生活方面。目前,就在校硕士生来说,其每月的经济补贴只有两三百块钱,远远不够生活费,加上研究生的自我意识强,碍于自尊心,不愿向家里要钱,为了生存只能找份兼职工作,承受着较大身心压力,对研究生学习和科研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在就业方面,据统计,2023年到2023年,本科生的就业率均高于研究生,说明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自从2022年研究生扩招以来,十年间招生人数翻了一倍,2023年研究生招生达58.4万余人。可以发现,目前研究生就业竞争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对此研究生的心理相比以前发生微妙变化,局部研究生出现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思想波动大和情绪急躁等情况。出于那颗“爱荣拒辱要面子〞的心理,很少有人愿意将其内心深处的心灵之窗向外人敞开,而是竭力防范保护着。比方有的研究生由于自身能力素质的问题,鉴于当前的就业压力,对研究生就业前途产生困惑和迷茫;有的研究生根据市场就业薪资情况,对研究生学习期望值下降,产生失望、自卑心理等。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