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民营企业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析.docx
下载文档

ID:1244719

大小:27.46KB

页数:1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民营企业 金融 供给 结构性 改革 探析
民营企业金融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迅猛开展,对国家GDP做出了巨大奉献,三分天下有其二。民营经济以其数量大、分布广、规模小、涉及范围广、灵活性强的特点在吸纳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维持社会稳定开展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力量。当前在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和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开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开展的关键因素。由于金融资源供应的错配,民营企业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未能获得良好的融资支持。因此,从金融供应侧发力,改善民营经济的金融供应是打通金融活水流向民营企业“最后一公里〞的治本之策。 关键词:金融供应侧;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快速开展,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影响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幅员上一个最为庞大的群体,在国民经济开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2017年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奉献可以用“56789〞五个数字来概括:即奉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民营企业数量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中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开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1]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泛起。日趋复杂的外部开展环境,给中国经济和市场预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国内又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样一个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在国内外因素、主客观原因等多重矛盾交织的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资金、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本钱上升的压力,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生存困境堪忧。一时之间“三座大山〞成了许多民营企业不可承受之重,而中国民营企业90%以上是中小微企业,据2017年中小企业融资开展白皮书:2016年,98%的中小企业主要问题是融资难、融资贵。2018年1月31日世界银行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报告显示,中国的中小微企业潜在融资需求达4.4万亿美元,融资缺口达1.9万亿美元,有41%的企业存在信贷困难。[2]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本钱一般比大型企业高30%以上。[3]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成为长期困扰民营企业开展的一大难题。 1民营企业面临着金融排斥的困境 1.1难以从银行获取贷款。长期以来,银行信贷都是中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2018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7.1%,同比高两个百分点。[4]2015年以来的“去杠杆〞,银行信贷开始收紧。据中国中央银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33万亿元,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06.5万亿元,小微企业的贷款占贷款比重是31%,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所占比重存在一定差距。民营经济产出在全国GDP中占60%,而银行给民营企业的贷款只占30%。[5]中国经济开展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但民营企业所获得的融资渠道和规模却并没有获得对等的扩张,其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和它在经济中的奉献极不相匹配。从贷款的本钱看,资金本钱居高不下,大型银行小微贷款平均利率在5%~6%之间;各种新金融、类金融机构普遍在15%以上,而民间借贷一般在20%以上,中小银行介于大银行和他们之间。[6]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除了支付贷款利息外,还要应对繁琐的贷款办理手续、贷款担保等问题,承担各种额外的费用,这些都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本钱,实际融资本钱高达17%~20%。[7]因此,造成了小微企业贷款总本钱要高于正常贷款本钱40%~50%。[8]1.2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美国的中小型企业在股票、证券、企业债券等途径的直接融资高达50%以上,而中国只有3%左右。[9]我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单一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较为严苛。一是主板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且流程相对复杂。根据中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公司上市必须要满足一些条件,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营业额以及利润水平等,还需要在过去的3年内具有持续增长。在这些众多条件中最难到达的便是财务指标要求,这使得很多民营企业被排除在外。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虽然超过了50%[10],但多数集中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单次融资量较小。当前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是,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质押融资现象。统计资料显示,目前A股股票质押市值约4.55万亿元左右,其中,2177家民企股票质押市值约在3.4万亿元左右,民企股票质押占比为74%。[11]然而,中国股市连绵不断的“阴雨〞导致局部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已触及平仓线,从而引发了市场担忧。二是债券市场融资相对困难。民企在债券市场融资比例低,与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严重不符。根据Wind统计数据,2016年民企发行的债券数量占比为23.16%,金额占比为18.96%;而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23日这段时间,民企融资已有所回暖,但民企发行的债券数量占比降至14.6%,金额占比降至11.53%。[12]2018年以来,受融资环境整体偏紧、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风险偏好降低以及“去杠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出现明显上升,且违约主体多为民营企业。根据光大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债券市场共有101个主体发行的236只债券发生了违约,涉及违约的债券本金规模达1919.98亿元,其中民企违约占主导。数据显示,2018年民企违约的情况尤为突出,违约的101个主体中民企占比83.17%(此处为广义民企概念,非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均纳入民企口径统计),单年发生过违约的民营企业数量高达37家,相比较2017年的9家有大幅增长。[13]民营企业频发违约,导致市场对民营企业产生了一定的恐慌情绪,对民企的风险偏好进一步下降,甚至在金融市场上出现非理性的“羊群效应〞,加剧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和资金流动性问题,导致一些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也遭遇了融资困境。 2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 2.1宏观金融环境变化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实体经济效益下滑和虚拟经济的快速繁荣导致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大量货币存于金融市场而非注入实体经济,资金“脱实向虚〞趋势明显,造成流动性宽松和资产荒现象同时存在的困境。进入2018年以来,前期金融“去杠杆〞的滞后效应开始显现,由信用紧缩带来的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困境进一步突出。随着金融去杠杆和强监管政策出台,社会融资增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到2018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1%,与上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比上年同期低10.3个百分点。受表外融资委缩的影响,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9.8%,缺乏10%。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9.26万亿元,比上年少3.14万亿元,增速比上年低3.6%。[14]社会融资增速回落从金融方面看,主要表达为银行表外资金减少,这是结构性去杠杆的结果,也与金融体系风险偏好下降有关。金融机构的低风险偏好造成央行投放的流动性淤积在银行间市场,难以有效传导至实体经济,加剧了宽货币、紧信用的局面。同时2018年以来影子银行监管趋严,银信合作新规、委托贷款新规、资管新规等陆续发布实施。在此背景下,非标融资规模大幅下降,2018年委托贷款余额占比6.2%,同比低1.4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3.9%,同比低0.8个百分点。[4]2017年以来,金融去杠杆大大压缩了银行的表外融资规模,客观上降低了银行的经营风险,但表外融资是民营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银行表外融资合计减少2.3万亿元,而上年同期表外融资增加2.94万亿元,同比少增超过5万亿元[15],这使得民企融资能力进一步受到抑制。在金融严监管的大环境下,银行收紧表外非标融资,使得民营企业从银行表外获得融资的规模大幅压缩,而这正是民企融资难和债券违约率高的直接原因。从长期来看,金融去杠杆有利于化解金融市场风险、维护金融市场长期稳定。但监管强化叠加经济结构调整,在短期内引发了市场情绪的波动,也导致局部正常经营的民营企业因外部融资渠道收紧而被“错杀〞。2.2金融供应结构性错配。资源配置结构的扭曲是中国金融供应中的一大问题,信贷资金的投向与民营经济的奉献和需求未能有效匹配,金融供应出现结构性失衡。一方面,信贷资金不断流向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资金需求难以满足。这一现象的背后,是金融资本要素供应价格的“隐形双轨制〞,缺乏政府背书和隐形担保的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制度性约束问题,最终形成了扭曲的金融资本供应格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根源在于金融供应与民营企业实际金融需求有效匹配缺乏。从资金供应端看,央行释放流动性难以有效流入民营企业主要是资金供应结构问题。中国金融体系仍是国有银行一家独大的格局,缺乏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和加剧了金融资源的错配:大量低廉的金融资源注入低效的国有企业,而需要资金支持的大量运营高效、更具创新能力和欲望的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约束。银行偏好国有企业源于其拥有政府的隐性担保,而民营中小企业在与银行谈判议价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即使能获得贷款,也要比国有企业高两至三个百分点的融资本钱。[16]由于金融二元融资结构和所有制歧视的存在,民企只能退而求其次,转向利率高昂的非正规融资,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倒闭和企业主跑路事件便时常出现。2.3民营企业融资本钱高。民营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是“急、快、频、小〞,而银行出于风险管控原那么,贷款手续繁琐复杂,批复周期较长,单笔交易的平均本钱高。民营企业的“软信息〞对于体系庞大复杂的大银行而言,信息搜集耗时费力,因而银行搜寻、获取和验证相关信息的管理本钱较高。同时商业银行注重考核贷款规模、不良贷款率等指标,对信贷人员的惩罚和责任追究制度过于严苛,不合理的鼓励惩罚机制给基层客户经理造成心理负担,产生了“慎贷〞的现象。2.4民营企业自身实力不强,融资风险大。民营企业自身缺陷是金融排斥现象产生的内部原因。一是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科学,企业管理机制不完善。根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88%的小微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方式。[17]公司治理状况差,内部监督形同虚设。二是在财务管理方面,企业资产与个人财产混淆,财务制度和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企业无法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使融资决策面临着较大风险。有些中小民营企业信誉低,逾期还款次数多,甚至财务造假,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中介效劳机构又不愿意为民企提供信贷担保,故而现有的金融市场机制对其融资定价就比较高。三是民企热衷于铺摊子、上规模,盲目追求多元化。四是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诚信意识,想方设法逃避银行债务,钻法律漏洞,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民营企业还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等问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加上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比较短,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生存时间仅为4~5年。[18]另据相关统计显示,中国小微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3年,与美国的8年、日本和欧洲的12年有明显的差距[19],因而金融机构在其寻求融资时不得不思虑再三。以上因素导致银行对民营企业投放贷款的不良率明显高于国有大型企业。为了躲避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会设置较高的融资约束,宁愿“锦上添花〞却不肯“雪中送炭〞。2.5社会担保体系不够完善。统计显示,中国近56%的中小微企业是通过抵(质)押获得贷款,信用贷款仅占15%左右。[20]目前,社会征信系统不健全,社会担保机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