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改进
工作作风
密切
关系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警民关系
第一篇: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警民关系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警民关系
云南、辽宁边防总队强力推进“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
本报讯记者杨玺、通讯员张芸芸、赵坤、实习记者周国兵报道:从2月1日以来,云南边防总队启动“突出重点走访月〞活动,强力推进“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
这个总队对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农村、矛盾多发和隐患集中的社区、重点学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复杂区域、场所和部位;重点企业、重大工程、重要工地和企业园区;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困难群众、重点人员和案事件当事人等单位和群体进行深入走访,着重从五个方面进行强力推进。
——联系群众的直通车。这个总队成立由军政主官任组长的“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领导小组,总队、支队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周发布活动综述,每月进行一次通报,讲评活动进展情况。紧紧围绕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群众平安感和满意度、提高边防执法公信力、提升边防效劳管理水平,全面掀起走访评议新热潮。
——警民关系的润滑剂。突出重点走访对象,丰富走访内容形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完善上门走访、驻村走访、错时走访、预约走访、联合走访,依托互联网、 短信等科技手段,拓展警民点对点、键对键联系的平台,切实掌握情况、摸清动态。
——社会稳定的减震器。做到与“两会〞等重要节点安保工作相结合,严密部署、提前防范,确保边境地区安定、和谐。通过大力开展排查治爆缉枪等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提高预知预警预防能力,确保边防辖区和谐稳定。
——部队开展的新动力。这个总队各级积极向驻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进行述职、报告工作、接受评议,要求官兵做到对群众和有关单位的评查意见登记率到达20230%,意见建议反响率到达20230%,合理化意见建议整改率到达20230%,来信来电来访
及网络留言回复率到达20230%,可行性便民利民效劳承诺兑现率到达20230%。
——边防工作的宣传站。这个总队以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和立功集体表彰大会,省公安厅与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举办第三届“百姓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事迹,营造良好舆论气氛。
本报讯记者孙模同、李玮报道。在“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中,辽宁边防总队将“改进各级领导干部作风,提升效劳人民群众工作质量〞作为活动的切入点,向全部队提出了“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开展访评活动;千方百计地帮助群众解决一批实际困难;积极主动地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卓有成效地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的明确要求。
活动开展以来,这个总队各级围绕访评活动的关键点,积极改进工作思路,不断拓展活动形式,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和辖区热点,纷纷出台了有效举措,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也推动了“三访三评〞活动的深入开展。这个总队围绕辖区矛盾隐患,要求全部队深入访察辖区因工程开发、干群关系、工程建设、土地征用、劳资纠纷、族群矛盾、海上作业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围绕矛盾根源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截至目前,总队各级共召开警民座谈会80余次,收集群众意见1600余条,走访各级地方党委政府20余次,向地方党委政府反映群众关注热点问题37件。
依托“三访三评〞活动,这个总队党委还把领导干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解决民困〞作为重点,让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唱好改进工作作风的“重头戏〞,要求各级军政主官要带头走访,确定走访户数,保证5月底前,对辖区实有人口20230%走访一遍。同时,这个总队还严格落实总队、支队党委常委下基层当兵走访制度,要求走访期间所有领导干部必须严格记录走访情况,切实拿出解决辖区突出问题的具体方法。
第二篇:密切警民关系的方法密切警民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王彦峰
近年来,公安机关一直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一些便民举措、便民效劳措施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笔者以为,此举是密切和谐警民关系、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的有效举措。众所周知,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作为“三项建设〞的组成局部,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新形势下公安工作又好又快开展、促进警民鱼水关系跨越式进步的必然选择。如何正确认识和努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当前公安工作具有全局性意义的一个重大课题。人民警察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同时又是和谐社会的主体之一。在众多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警民关系因为涉及到社会治安和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关系着党委、政府的形象,因而显得比较重要和敏感。当我国从方案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管理模式从静态封闭型向动态开放型转换时,现阶段的警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了不适应甚至失调和冲突。从本质上看,这是社会变革时期产生的一种阵痛,及时研究这一特殊时期造成警民关系不和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缩短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渡期,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先进理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前警民关系的现状
当前警民关系总体上是好的,无论是警察的个体素质、执法办案的标准,还是效劳人民的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广阔人民警察舍生忘死、舍小家为群众的壮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使人民群众对警察更加信耐、敬仰、尊重、理解和支持,警民共同谱写了一曲曲警爱民、民拥警,警民心连心的鱼水新歌。但纵观新形势警民关系的全局,也有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尤其是局部群众对警察的敌对情绪和袭警事件的有增无减的态势令人担忧。具体讲,警民关系不和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相互信任感减弱。人民警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警察是效劳者,而人民是警察的效劳对象,是受保护者,仅这种关系双方就应该是一种相互协作、互敬互爱、相互依存、充满信任的,但现在这种信任弱化了,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一些群众对警察不放心、不敢相信,怕在自己身上出现冤假错案,遭受不白之冤、受到不公正的处分,于是对警察办案总是持疑心态度。因为没有起码的信任必然就不会有工作上的支持和协作,于是就有了在警察办案中需要群众伸出援助之手时群众非常冷漠,不愿相助,甚至找知情群众收集证据都非常困难;另一方面,警察在执法办案履行公务过程中,因为担忧群众找茬,也是尽量有事“绕道〞走,感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工作中主动性不够,工作热情难以焕发。
二是双方不满情绪增强。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人民群众对警察是非常敬仰和支持的,真正把警察当作了“保护神〞;警察也发自内心地认为“公安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在工作、特别是执法办案中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种相互之间发自内心的敬慕现在明显少了,相反,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不满情绪,人民群众埋怨警察办案不力、执法水平不高、效劳不够周全、态度不够热情、警察形象差;警察那么认为一些群众觉悟偏低、理解支持不够、对警察要求过高、少数群众无理取闹。
三是警民暴力冲突增多。警察和人民群众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相互闹点别扭是正常的,世界上无论兴旺国家还是落后地区也都很常见。目前在我国出现的警民冲突应该说也属正常,但不可无视的是,这种冲突在频率和规模上都有些超常规,可以说已经是不正常的冲突。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杨佳袭警案和近期发生的深圳袭警事件、甘肃陇南事件都敲响了警钟。这几个案件共同特点是暴力手段明显,具有很强的社会负面效应,暴力的矛头不仅对准警察个体,而且直接对准公安机关和党委政府,尤其是贵州瓮安案、深圳案和陇南案,由于被不法分子煽动、利用,严重威胁了当地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
影响警民关系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警民关系不够和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局部警察素质偏低。造成警民关系不够和谐因素多种多样,尽管警民矛盾中很多时候警察是无辜的、是受委屈的、是受害者,但追溯根源,警察仍是有责任的。局部警察素质不高是导致警民关系不够和谐的根本原因。一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偏差,导致一些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以权谋私、执法不公。这样的警察虽然是警察队伍中的极少数,但影响很坏,其结果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个别警察的行为败坏了整个队伍的声誉。二是政策理论水平低。政策法律水平不高导致了执法理念上的偏差和宗旨意识的淡薄,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对政策法规的适用把握不准,出现过失;因为宗旨意识淡薄,执政为民、效劳群众的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主动性不够,群众不欢迎。三是业务能力弱。有的警察对办案程序和法律法规不熟悉,致使想当然办案;有的连起码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具备,不会做群众工作,往往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导致了群众不顺心、不满意。四是作风不端。少数警察和个别公安机关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的问题和少数警察作风霸道蛮横,对待群众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将执法作为谋取个人私利、部门利益或者地方利益的手段。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在职不尽责、工作拖沓、能躲那么躲、能推那么推,群众十分反感。五是自身形象不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人民警察应该是威严整洁、纪律严明具有浩然正气的威武文明之师,但现实中少数警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衣冠不整、语言粗俗、举止轻浮,按一些老百姓的话说是“匪气十足〞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公安队伍的印象和评价。
(二)公安机关职能定位失准。公安机关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平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保护公民的人身平安和人身自由、保护公共财产和个人合法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人民警察法也对人民警察的主要职责作了明确。而现实中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职能定位上偏差很大,概括地说就是压得太重、揽得太多、管得太宽,干了许多自己不该做的事,结果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一是政府给公安机关担子压得太重。政府给公安机关压些担子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这些担子应该属于公安的职责范围,否那么公安机关越权越位办事不仅违反法规,而且容易激化矛盾。群众对公安的对立情绪与此显然是分不开的,不少地方只要政府遇到棘手的事,无论合不适宜,属不属公安管,首先想到的是派遣公安、把公安推到一线,从灭鼠打犬、全面迎检,特别是各地搞开发中的征地拆迁,遇到矛盾就把公安推到一线,而这些本属于其它部门的“烫手山芋〞、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的事,交给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后导致了警民冲突。二是公安机关给自己揽得太多。一些公安机关为了“有作为〞,不是从如何履行好公安机关的职能上考虑抓工作,而是一味地迎合领导和社会,唱了一些很难实现的高调,如“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有困难找警察〞等,这些口号经公安机关提出承诺后,使很多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能范围内的工作纷纷涌向公安机关。钥匙丢进屋内找警察、水龙头坏了找警察、夫妻吵架找警察……甚至出现个别社会人员上厕所没卫生纸也荒唐地打12023。三是群众“逼〞公安机关管得太宽。公安机关在群众心目中有一定威信,由于很多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职责范围不很了解,加上公安机关调解矛盾纠纷不收费用,且效率较高,公安机关又有“有困难找警察〞社会承诺,使得群众遇上矛盾纠纷自然而然地要求公安机关处理。公安机关的机构编制是根据职责而设定的,承载大量繁杂的份外工作不仅从警力难以保证,更得不到法律的支撑。其结果是干好了党委政府和群众认为是应该的,如果没干好,不仅党委政府要说公安机关“不作为〞,群众的不满情绪将直接向公安发泄,近年来发生的很多警民纠纷就是由此而来。
(三)局部群众看问题的角度有偏差。分析警民关系不和谐因素,也应客观地看到与局部群众对警察期待、要求过高、甚至不切实际也是有很大关系的。一是局部群众以个从利益作为衡量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好坏的标准。这些人认为有困难找了警察就应解决问题,无视了外界客观因素对公安工作的影响,表现出对公安工作的不理解,把案件不破、损失得不到补偿等问题的原因简单归咎于公安机关的工作不作为,一旦个人愿望无法及时实现或未到达目的时,便对公安政法机关表示不满,甚至到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