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埃兹拉庞德叙述艺术的野性与理性修改.docx
下载文档

ID:1243804

大小:15.25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埃兹拉 庞德 叙述 艺术 野性 理性 修改
埃兹拉·庞德表达艺术的野性与理性 【】埃兹拉·庞德是美国著名诗人及批评家,他是20世纪初期西方文坛意象派是个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他的诗歌为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本文将通过解读埃兹拉·庞德的局部作品,对他在是个艺术中表现的野性与理性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庞德;野性;理性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西方文坛意象主义的倡导人,是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也是美国现代诗歌运动的开创者,他的作品对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形成与开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埃兹拉·庞德是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积极参与美国政治,但是却毫无建树,许多人为他深深叹息。其实,庞德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人文诗人,他非凡的诗才和深邃的思想,再结合他巨大的人格魅力对功利化、平庸化以及物欲化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唤醒人们灵魂深处的精神意念。 一、 野性的呼唤最后回归于理性 1、 充满野性的精神呐喊 庞德一生创作了无数诗歌,“六节诗: 澳特弗〞只是一首很短的叙事诗,1909年在英语回忆上发表,短短的39行诗句展现了庞德独特的诗歌风格。这首短诗不同与传统的诗歌格式,而是与歌剧“狮王理查德〞的戏剧叙事方式非常相像。故事的表达者伯特伦·波是一位贵族,一位中世纪法国南部加斯科尼的一个大军阀。以他的澳特弗内的城堡为场景。而帕皮尔斯,这位中世纪英法的行吟诗人作为这个表达的接受者。诗歌在开篇第一句是对表达者的介绍,采用的是法文。然后又采用意大利语及英文来构建了一个陈述句与疑问句相结合的对话,以超人的勇气将伯特伦·波这个地狱的冤魂重新拉回了人间。这个中世纪法国的大军阀早已在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中被永恒地打入地狱。诗人在开篇用了一个虚拟法规的形式,采用不需要答复的疑问句形式,提出了他的想法,“我是否可以将这个地狱的冤魂挖掘出来呢?〞然后庞德赋予了这个中世纪法国大军阀,也就是这首短诗的主角伯特伦·波以表达的权力。然后在伯特伦·波以及帕皮尔斯之间采用人物对话的方式进行表达。“来吧!你个孬种,帕皮尔斯,让我们一起听音乐吧!〞我们看到诗歌提到这样一个言说对象——帕皮尔斯,但是我们完全没有看到这个人的身影,听不到他的声音。在这个拥有表达权的老军阀面前,帕皮尔斯这个苟延残喘的行吟诗人显得无比的卑微及渺小。诗人在第一节中,采用“你〞来拉开读者的审美距离,同时也用第一人称“我〞来说明故事的表达者。然后庞德又将许多成名的作品直接自由引用过来,将表达功能与组织功能发挥到了极致。特伦·波在这里恨恨地咒骂南方那些苟且偷生的人们,“诅咒你们,南方那发霉的和平,见鬼去吧!〞 在这首短诗中,我们还听到诗人对战争的咒骂与抨击,他用犀利的笔锋描绘了这场战争的画面:“我的生命已经完全交给那出鞘的战刀,当入侵者的铁蹄践踏着脚下肥沃的疆土时,我不禁怒火中烧。〞然后,庞德直接引用伯特伦·波的表达,复原了这样一个历史真相,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军阀的内心世界,栩栩如生地表现了表达者的人物形象。在文学创作中,一般将不加提示的人物独白或者对话称为“自由直接引用〞,根本上以第一人称形式出现,不会采用引号或者引导词等。伯特伦·波的独白产生了极大的张力,让读者产生共鸣,审美效果也因此而更加明显。读者在阅读时,就像身临其境,切身去感受战争的恐怖与血腥,感受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和残忍。仿佛听到伯特伦·波在大声呼喊:“我宁愿在战场上拼命,洒尽鲜血,也不远在音乐与虚假和平的米兰空气中虚度一生。〞 2、 理性的回归 这首短诗极具可听性及欣赏性,它独特的戏剧独白形式表达出了另类的美,因为其采用重复意象和循环的诗歌形式,让这首诗的视觉旋律更为丰富。12世纪的法国普罗旺斯有一位行吟诗人丹尼尔,他创造了一种复杂而富有旋律感的诗歌形式,就是“六节诗〞。这种诗歌以6行为一节,最后3行最为结尾,共39行,所以称为“六节诗〞。六节诗采用每6个单词重复从而形成优美的视觉旋律,而在韵律上没有严格要求。一旦每节的最后一个单词确定下来,后面的内容就必须要遵循这个原那么重复进行下去。庞德在“六节诗: 澳特弗〞中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底,而这种在野性与理性之间相互转换的叙事形式也让他的诗歌独具韵味。庞德自己不参与诗歌的表达,而是引用法国大军阀的独白来增添叙事的感染力,使战争的场面更加真实,更加牵动人心。萨利纳亲王是这首叙事诗的被表达者,他的出现让故事更加真实,可信度更高。行吟诗人帕皮尔斯是这首叙事诗的表达接受者,整首诗都没有看到他的身影,也没有听到他的声音,但是他在诗中好似又无处不在。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法国南部那些苟且偷生的人,那些生活在虚假和平中的无知者;还看到那些无病呻吟的说教者在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或者是那些对战争观望、等待的中立者。庞德的思想情绪在这里充分地展现出来。激情与睿智赐予他诗歌的野性,但是学识与爱心又让他回归理性。正因为如此,庞德被评为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最具创新精神也是最有野心的诗人。庞德希望用文学为社会效劳,想用诗歌来改变世界,他充满野心的激情让他敢于开拓;他求真务实的诗学态度以及奔放,细腻而多元化的诗歌形式对当时的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庞德以他的继承与创新、情景交融的诗歌艺术让他的创新精神完美表达。 二、 对现实的针砭,对理想国家的向往 1、 在继承传统的根底上敢于针砭现实 庞德的诗歌天赋在童年就开始展现,古代东西方的灿烂文化深深吸引着年少的庞德,他一生研究了很多种语言,还获得了罗曼语言文学的学位,那些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拉丁语系的传统文学精髓都深有感悟。二十世纪初期,庞德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文学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思想上的巨大影响。他从但丁的炼狱篇中提炼出了诗集灯火熄灭之时,由此可以看出他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钟爱至深。庞德曾出版一系列以“我的祖国〞为题的文学作品及评论性文章,在这些激进的社会文学中庞德屡次提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并将之与美国的现状进行比照,以此来推进美国的文化改革,希望美国的文艺也因此复兴。在庞德的文艺思想中,始终贯穿着对传统古典文学的继承及崇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著作都是庞德喜爱的对象,甚至他还研究中国的古典诗歌、汉字、儒家思想以及日本的诗歌文化。这些东西方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了庞德的思想,让他的作品东西合璧,表达出独特的文化底蕴。 20世纪初的美国,物质消费成为美国的主题,迅速膨胀的消费机构及消费活动让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物欲主义横行,文艺复兴以后的文化观念逐渐被经济与财富所淹没。尤其是一战以后,美国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被战争涉及的大国,挥霍性消费成为美国的主流社会风气,再加上自由经济思想的刺激,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到达了近似疯狂的地步。20世纪的科技飞速开展,机械、电子等技术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些并没有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也没有产生什么有意义的价值观念,人们并没有因为科学打破了神话而改变。空气中弥漫着的,只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物欲的追求,人生的成败不是为人类做了多少奉献,而是拥有多少钞票。没有了道德的约束,整个美国都沉浸在纸醉金迷、放浪形骸的淫靡世界里。甚至连美国的文化都开始效劳与商业,成为人们获取物质享受的资本。庞德面对这样的时代,只能高声呼吁,放声呐喊,希望美国重新振作起来,不要用肮脏的商业本质蒙蔽与破坏文学的严肃及高尚。也痛斥那些为了名利而出卖灵魂的艺术家们。然而,美国的文化已经变成了死亡的沙漠,庞德无法在这里继续生存下去,于是他去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欧洲去寻找艺术的生命源泉,希望可以带着文艺的火种,点燃美国文艺复兴的火炬。在欧洲,庞德成为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2、 对理想国家的向往 庞德的一生都在不断地斗争,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起一个文艺的天堂。他致力于各种诗歌的创作及翻译工作中,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奋斗。在奋斗的过程中庞德发现,先前的漩涡主义、意象主义并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于是他开始从政,希望通过政治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使他成为了一个自以为是的狂妄诗人,一个政治空想主义者。他在作品中不断地推崇人的理性与价值观,希望人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现状。这一点符合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以推翻宗教,打破神权,解放思想等理论根底来唤醒人的理性与价值观。他们同样推崇人的力量,认为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奋斗可以实现永恒的快乐与幸福。人类及人类的伟大在文艺复兴时期被人文主义者深深的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在那个需要巨人的时代,也确实产生了许多的巨人,撑起了欧洲文艺的一片天空。这个时代是庞德所向往的,是他心中理想的天堂。庞德在诗中写道:“万能的主啊,你的子孙如果都如蜉蝣般渺小,那么请求你可以用这些成堆的卵来产生一个巨人,重新撑起这个颓废的世界。〞在这里,庞德使用了强烈的比照,渺小的蜉蝣和伟岸的巨人,他将那些自相残杀,整天为金钱物质拼命的普通人比作是蜉蝣,因为他们无法与命运抗争;而将心中所想的那种可以摆脱精神束缚,重新激发人类的潜能去创造一个精神文明,去改变整个欧洲现状的人称为巨人。而庞德自己也在不断努力成为这些巨人中的一员,他批判附庸风雅的诗歌风格,倡导现代派的诗歌形式,流亡欧洲区寻找文艺的生命根源,甚至远涉东方去寻找拯救人类的良药,最后弃学从政,都是他想成为巨人的表现。 结论: 庞德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的诗人、批评家,也是轰动诗坛的文学大师,他杰出的诗歌艺术对美国的诗坛、文坛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一生致力于美国的文艺再次复兴,孜孜不倦地寻求文化的内涵,希望建立起自己心中的文艺天堂,他在诗歌的世界里放浪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追求这人类的精神价值。他的文艺生涯说明,他不仅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纯粹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在诗歌中他表现出复杂多样的诗歌形式、通过晦涩深刻的语言以及那些片段式的审美意象,让读者通过欣赏他的诗歌而释放心中的情感,激发内心的热情,希望通过这些来打破那个社会令人窒息的气氛。他的一生都在继承传统古典文化的根底上,致力于改变现代世界扭曲的文明。 参考文献: [17]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18]虞建华.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2. [19]张子清.20世纪美国诗歌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 [15]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李小兵,译.北京:三联书店, 198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