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成都探索“232”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全面构建城市大党建工作格局.docx
下载文档

ID:1237390

大小:21.83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成 探索 232 城市 基层 党建 新模式 全面 构建 工作 格局
天道酬勤 成都探索“232〞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全面构建城市大党建工作格局 近年来,成都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社区、关键在体制创新〞的要求,着眼构建“城市大党建〞格局,探索形成“232〞城市基层党建模式,即坚持整体性、统筹性“两大理念〞,突出区域化、标准化、信息化“三项建设〞,完善效劳群众、基层治理“两个机制〞,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条块结合、统筹联动、共建共享,为加快建设全面表达新开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夯实了基层根底。 一、成都创新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的动因 第一,城市在开展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城市基层党建始终是党建工作的重点。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对推动区域开展有着强大的引领带动作用。从成都情况看,城市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城市在区域开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这就要求成都把城市基层党建摆在重要位置,提高城市党组织引领改革开展和现代治理的能力,努力为城市开展强基固本、凝心聚力。 第二,城市对资源要素的会聚承载,决定了城市基层党建始终是党建工作的焦点。城市是机关、企业等组织的所在地,是人流、物流等要素的聚集地,是教育、医疗等资源的聚集地。从成都情况看,71%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73%以上的党员聚集在城市,77%以上的基层党组织根植于城市,城市已经成为各类资源要素的主要承载体。这就要求成都通过聚焦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把人口、组织等绝大多数社会要素最广泛地集聚到党的旗帜下,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根底。 第三,城市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决定了城市基层党建始终是党建工作的难点。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推进,目前城市的社会开放度日益提高,人口流动性日趋增强,利益群体也更加多元,社会结构呈现出分层化、分利化和碎片化的趋势,这对城市基层党建带来了新的挑战。从成都情况看,成都属于人口输入型城市,目前有常住人口1600多万,流动人口就有630多万、占比近40%。这就要求成都积极适应城市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趋势,不断改良城市基层党建的理念、思路、模式和方法,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成都城市基层党建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坚持“两大理念〞,构建城市基层党建领导新体制。坚持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构建表达整体性、统筹性要求的领导体制。“整体性〞就是打破过去把城市党建局限于社区党建的惯性思维,将城市各类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领域党建纳入城市基层党建进行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统筹性〞就是打破过去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工作格局,将各级各领域的阵地、经费、人力等资源进行统筹整合、配置使用。成都市在市级层面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区级层面建立社会工作委员会,街道层面建立街道党工委党建工作指导站和“两新〞党工委,初步构建起市、区、街道三级城市党建领导新体制,把街道社区、驻区单位、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统筹起来,有力推动了传统社区党建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相融合。 第二,突出“三项建设〞,健全城市基层党建运行新体系。坚持以区域化为根底,以标准化为引领,以信息化为支撑,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条块结合、统筹联动、共建共享的运行新常态。一是构建区域化的组织联动体系。在街道建立“大党工委〞、在社区建立“大党委〞、在院落楼宇建立党小组,并根据趣源、业源等建立功能党小组,形成全覆盖的区域化组织联动体系。目前,全市建立街道“大党工委〞117个、社区“大党委〞1727个,不断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功能,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领域党组织近1万个融入街道社区。二是构建标准化的组织运转体系。坚持以标准化引领标准化,探索制定城市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设置、功能定位、工作职责等标准,推动城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标准化运行。在组织建设上,制定区域化党组织建设标准,开展“双强六好〞基层示范党组织建设;在功能定位上,标准社区权责,建立社区自治事项、依法协助事项、费随事转事项、负面事项“四个清单〞,明确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职能关系;在决策机制上,创立收集、审查、决议、公示、执行、测评、归档“七步议事法〞。三是构建信息化的智慧党建体系。按照统一建设、共享使用的原那么,围绕城市智慧治理“一个中心〞,全面推进平安网、民生网、效劳网“三网融合〞建设,不断拓展社区公共效劳信息化平台功能应用,实现融渠道、融业务、融平台、融数据“四融〞和慧效劳、慧民生、慧平安、慧决策“四慧〞。全市已有140多个应用系统在电子政务云平台上部署运行,实现了横向信息资源整合、纵向各级联动联勤。 第三,完善“两个机制〞,形成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常态。着眼增强和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效劳功能,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新型治理机制和效劳机制,提升党组织引领现代治理和效劳凝聚群众的能力。一是完善治理机制。坚持以城市基层党建带动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建立和完善“党组织领导、村〔居〕民〔代表〕会议或村〔居〕民议事会决策、居委会执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机制,理顺各方权责,标准议事程序,构建起领导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别离、运转协调的基层治理机制。全市社区原有537个效劳事项已大幅缩减,只保存依法协助政府主要事项56个、依法自治事项12个、可购置效劳事项44个;全市城市社区培育孵化了4209个社会组织,进一步充实了城市基层党建力量。二是完善效劳机制。深入推进基层服務型党组织建设,健全便民效劳网络平台,通过政府购置效劳、党组织和其他组织资源共享等方式,全面拓展效劳功能,为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种类、面对面的效劳。近两年,全市共投入4亿元用于购置社会组织效劳,支持社工人才建设工程资金6100万元,有力促进了社区效劳力量的整合和效劳能力的提升。深化“双报到〞党员志愿效劳,全面推行网络征集、接单、效劳、评价、反响为一体的“互联网+双报到〞模式,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7421个党组织、近13万名党员在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效劳。完善效劳保障机制,明确村〔社区〕办公经费每年不低于5万元,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向每个村投入不少于50万元、城市社区每百户不少于4000元的公共效劳专项资金;从2023年起,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5.5亿元,推动村〔社区〕党群活动效劳中心提档升级,将阵地保障标准从城市社区不低于200平米提高到300平米、农村从不低于90平米提高到400平米,这项工作预计在今年底前全面完成。 三、成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围绕中心,坚守效劳城市改革开展的职责定位。围绕中心、效劳大局是党建工作的职责所系和生命力所在。做好城市基层党建,要把城市改革开展与基层党建工作职能有机结合,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改革开展优势、组织资源转化为改革开展资源、组织力量转化为改革开展力量。在认真研究、努力探索特大中心城市党建工作规律根底上,成都大力实施“党建强基〞工程,提升了党组织引领改革开展和基层治理的能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全面表达新开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厚植了根基、凝聚了力量。 第二,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从整体层面谋划和推进各领域党建。城市基层党建涉及主体多、涵盖范围广,要注重以系统思维、从整体层面来谋篇布局、统筹推进。我们坚持整体性、统筹性“两大理念〞,构建了统筹市、区、街道三级城市党建工作领导,涵盖社区、园区、商务楼宇等各领域党建,整合阵地、经费、人力等各级资源的“大党建〞模式,推动实现了传统社区党建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相融合的格局性变化。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健全效劳群众凝聚民心的常态机制。民心始终是我们党最深厚的执政之基。做好城市基层党建,要坚持以重心下移凝聚效劳群众,让群众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效劳中增强对党的认同。成都市以加强基层效劳型党组织建设为统揽,健全便民效劳网络平台,深化“双报到〞党员志愿效劳,加大经费、阵地等效劳保障力度,确保了城市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有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效劳,把更多群众团結凝聚在党的周围。 第四,必须坚持共建共享,强化利益联结、资源整合和力量统筹。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涉及社区、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多元主体,要以推进区域化党建为方向,坚持条块结合、共建共享,强化利益联结、资源整合和力量统筹,才能有效实现各主体统筹联动。成都市着力构建区域化的组织联动体系,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功能,健全区域化议事决策、情况沟通等机制,有力推动了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融入街道社区,实现资源平台共建共享、日常活动共同开展。 第五,必须坚持紧跟时代,构建适应城市化信息化的工作模式。随着城市化信息化的快速开展,传统的党建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城市开展形势,必须紧跟时代要求,结合城市人群、组织、社会结构等呈现出的新特点,与时俱进创新和改良城市基层党建模式。成都构建了城市各领域基层党建标准体系,建立“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机制,推进“三网融合〞建设,探索“互联网+党建〞“互联网+双报到〞等做法,较好地适应了城市化信息化开展要求,推动了城市基层党建模式“转型升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