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资
管新规
金融机构
影响
资管新规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等四部委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标准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受到金融业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资管新规的核心内容,以及金融机构的适应性调整,并提出了过渡期资管业务整改策略,旨在确保金融机构适应资管新规,推动金融机构的良好开展。
关键词:资管新规;金融机构;整改策略
资管新规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定义是,各类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的委托,对委托方的财产进行投资与管理。规定的出台为标准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更好地效劳实体经济,提供了政策依据,是将来一段时期内资管行业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1资管新规的主要内容
图1如图1所示,资管新规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分类标准、投资者资质审核标准、标准化与非标准化的划定界限、资产净值管理、储藏金管理及信息公示等。本文笔者将资管新规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统一资产管理标准标准。前期由于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缺少顶层设计,缺乏统一化、标准化的标准标准,给监管套利问题预留了可乘之机。此次资管新规的重点内容就是统一了监管标准,对金融机构资管业务进行了标准和约束。新规正式出台以来,各金融机构纷纷调整了内部监管制度。对相关业务进行了调整,推动资管业务标准化转型,实现可持续开展。
1.2打破刚性兑付。刚性兑付是指当资产端资金运转出现问题,管理人以自有资金直接或间接接盘的行为。刚性兑付的弊端主要表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金融机构承担的金融风险过大,一旦遭遇经济危机,会直接导致金融机构经济崩盘,进而产生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响;第二,刚性兑付与市场定价机制相悖,极大地降低主体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以及金融资源配置水平;第三,刚性兑付促使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资管机构盲目的将重心投放于优化管理方面。由此,彻底打破刚性兑付,回归根源势在必行。
1.3遏制资金池业务。如图2所示,从刑法角度来说,资金池的形成以及对资金池的控制,是导致非法筹集社会资本的根源。经过长时间的理论探究与实践积累,资管新规将资金池业务的根本特征概括为接续发行、协同运作与别离定价。而这直接揭穿了资金池业务的内核。其中,别离定价是指将资管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进行转移。而这会导致资金端价格与资产端价格相互背离。为此,资管新规有必要加强资金池业务管理。
1.4加强资产净值管理。针对资产管理产品,估值定价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以往的资产管理产品估值定价多依靠市值法,而银行理财、信托基金等资管机构那么采用本钱法与摊余本钱法。与市值法相比,本钱法和摊余本钱法的波动更小,稳定性更强。但这两种估值法的缺陷是可能导致资产管理产品的估值偏离市场客观价值,由此,无法公平对待所有的投资者。对此,资管新规需坚持推崇市值法,保证资产管理产品估值定价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2资管新规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2.1基于资管新规背景,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情况。以某地区的某金融机构为例。从负债端来说,截至2023年12月末,该地区发行理财产品筹集的资金总量约为1254亿元,加权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84%。其中公募产品资金总量约为1147亿元,占比超过90%以上。只有局部金融机构发行了私募产品,资金总量占比缺乏2023%。从资产端来说,截至到2023年12月末,该地区金融机构理财投资产品的资金总量约为202324亿元,加权平均预期收益率5.90%。据粗略估算,资金运用率为98.45%,而且投资资产与募集资金预期收益率的利差为1.06个百分点。由此可知,该地区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规模与总资产规模相去甚远,而且资管方案的资产流动性较好,风险系数偏低。
2.2基于资管新规背景,金融机构的适应性调整策略。自资管新规正式出台以来,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资管业务监督管理。同时,各金融机构为适应资管新规,也相继调整了资管业务。
2.3减缓资管业务扩张速度随着资管新规的深化落实,各金融机构逐步减缓了资管业务的扩张速度,降低了资管业务存量。截至到2023年12月末,该地区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筹资总量相较上一年缩减5.7%。
2.4降低非标投资产品增长速率。为适应资管新规,各金融机构相继暂停了多层嵌套业务,且全面推行穿透式管理模式,抑制了非标投资产品的增长速率。截至到2023年12月末,该地区的非标投资产品存量余额同期增速下降了342个百分点。
2.5压缩保本理财产品比例。根据资管新规的标准要求,各金融机构不得不开展表内资管业务,推行资产净值管理。各金融机构为资管新规纷纷制定了保本理财压降方案,以确保理财产品在过渡期内全部到期。在资产管理存量业务中,净值型理财产品逐步替代保本型理财产品。
2.6加强资产风险控制。监管部门要求金融机构对资管业务实行穿透式管理,有效排除资管业务的潜在风险。对此,各金融机构一方面需调整投资产品结构体系,提升债券的信用等级,将违约风险降到最低水平;另一方面,与合作机构协商争取增加补充担保抵押,对底层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全方位动态化监测风险变化情况。
3金融机构过渡期内的资管业务调整策略
3.1合理规划过渡期调整方案。根据资管新规可知,过渡期内的存量业务可以续发原有产品。为此,各金融机构要做好过渡期内的理财产品续发对接业务,以免影响理财产品的正常流动。首先,压缩保本理财产品的比例。各金融机构应制定可靠的保本理财产品压降规划方案,确保到2023年末实现保本理财产品存量余额为0。在过渡期内,结构性存款逐步取代保本理财产品,而这得益于结构性存款能够在基准利率上下平稳浮动,便于与投资收益相衔接。但由于结构性存款的利率偏高,会受到银行同业的反对。其次,非保本理财产品要维持本钱与收益的平衡性。自资管新规出台以来,资管业务的收益空间大幅压缩,截至到2023年12月末,相较上一年度,下降0.63个百分点。假设投资产品收益率下降指标低于保本理财产品或结构性存量的利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金融机构筹集资金的能力。
3.2注重跨越过渡期的投资产品规划。针对跨越过渡期的投资产品,各金融机构可以采取资管业务回表,产品低价转让与预收资本效益等手段实施处理。资管业务回表往往会受到宏观管理条例的制约,进而提高资本损耗率指标,形成补充资本的压力。对此,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的方式控制资本损耗率,减轻资本补充压力。同时,市场出让也会增加市场流动性的压力,需要金融机构给予高度关注。
3.3积极推出合规产品。(1)产品研发的雁阵模式。中小型金融机构往往不具备自主开发产品的能力。为此,形成产品研发的雁阵模式,可以实现大机构带动小机构开展的目标。(2)信息披露是获得市场认可的核心要素。资管新规要求客户承担投资风险。在理财产品发行过程中,要客观考虑客户的风险识别需求,确保所披露的信息能够作为客户识别风险的参考依据。如何保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是信息发布主体的重要责任。既然银行是中介机构,就不应承担信息审核的责任,而要由资产使用主体承担信息披露的相关责任。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资管新规的出台,促使金融机构必须调整过渡期资管业务,优化投资产品结构体系,以此增强宏观政策的适应能力,推动金融机构的良好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建光.资管新规对金融机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师,2023(11).
[2]课题组,袁庆春,李黎.“资管新规〞对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研究[j].西部金融,2023(5).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