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心脏外科
医生
先进事迹材料
心脏外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21本小册子,记录着成千上万病人的信息“真正的心脏手术,和电视里演的可不一样。〞无菌手术室里,xx说。
最大的冲击,是气味。胸腔里,患者的心脏在有力地跳动。离近一点,浓重的血腥味儿扑鼻而来。
缝合血管时,xx用持针器夹着一根针,上面穿着比头发丝还细的缝合线,离远了肉眼根本看不见。
xx算过,从医至今共做了1.6万余例心脏外科手术,大概缝了50万—60万针,有记录的最快一次,完成一个吻合口只花了2分30秒。
在年轻医生的心目中,xx是心外科领域身怀绝技的武林大侠。比方戴龙圣,总想从师父身上寻找到一些秘诀,他将目光锁定在了xx的白大褂口袋,那里面总是揣着一个小册子。有一天,戴龙圣凑上前去看了一眼,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手术病人的信息。
xx的记录习惯从当上住院医师开始,一直保持了27年。这样的本子多达21个,摞起来有半人高。随意翻开一本边角磨旧的本子,可以看到上面是一幅幅冠状动脉的图画,并用各种符号标记出病变位置、严重程度、处理方案等。
“患者情况各不相同,有的人血管狭窄,有的人血管已经闭塞,那么应该搭几根桥,搭在哪里,哪个先搭哪个后搭,全都记录清楚了,才能提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xx说。
每台手术前,xx会再掏出小本复习一遍患者的病变情况,再次考虑手术方案的可行性,预测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大程度地确保手术成功。除了用来提醒自己,小册子还可以在调整医患关系中发挥作用。“对照着本子上的图画向患者解释病情,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他说,“医患关系重在沟通,只要跟家属把病情讲透,就会获得他们的理解。〞
就这样,几乎每接诊一位患者就画一幅图,27年来xx一共画了1.3万余个冠状动脉,每一幅都承载着一条生命。
把搭桥手术死亡率从38%降到了4%以下
手术室里,半个小时过去,一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手术〕的核心局部完成了。仪器上的数据显示,患者的桥血管搏动指数及其流量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术成功了。xx这样形容做手术时的感觉:“像有一双手在掐着自己的脖子,直到手术完成,那双手才松开。〞做心脏手术必须争分夺秒,否那么患者就会发生心肌缺血等情况。这样的紧张状态一天中往往会持续12个小时,手术多的时候他甚至会熬夜到凌晨五六点,休息两三个小时后继续工作。20多年前,冠心病的外科治疗让医生和病人都感到头疼。当时的病人害怕搭桥,医生也发怵。1994年,35岁的xx远赴意大利米兰学习冠脉搭桥技术。1995年,他带着自己花了3000多美元购置的局部搭桥器械回国,开始主攻冠脉搭桥手术,把搭桥手术死亡率从38%降到了4%以下,大大缩小了我国同类手术成功率与国外的差距。目前该手术死亡率已经低于1%,成功率高达99.34%。从2022年开始,xxxx医院大规模开展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这依赖于一款特殊的心脏固定器的出现。该工具使心脏外科中心所完成的手术数量逐渐上升,并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心脏固定器是xx的一项专利创造,目前他已拥有中美创造及实用新型专利共26项,并得到广泛应用。“我晚上睡觉都在琢磨手术中的难点,想着搞个什么创造创造,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降低风险。大概是太专注了,有时就会灵光一现。〞他说。“从36岁起,我就得戴老花镜了〞
由于患者的心脏血管比牙签还要细一倍,缝合时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需要戴上放大2.5倍的手术放大镜。“眼睛适应了有放大作用的凸镜,就很难恢复回来了,现在看手表上的小字都看不清。从36岁起,我就得戴老花镜了。〞他说。
因为在手术台上站得太久,xx经常戴着护腰。曾经有一次高烧39.6度,他也必须先把几个小时的急诊手术做完,因为“生命经不起等待〞。
xxxx医院心脏外科中心经常会收到来自患者或家属的感谢信。2023年初秋天的一封信让戴龙圣记忆犹新,信上这样写道:“xx主任,不知您是否记得,1995年您为我父亲做了搭桥手术。术后17年他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虽然他于本月17日下午去世了,但我们非常感谢您用高超的医术,让我父亲在这些年中与我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戴龙圣说,这封信让自己对每台手术的意义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一台手术背后凝聚的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看似简单却又奢侈的幸福。也许是老人,又可以享受三代同堂的快乐;也许是父母,又可以亲眼看到子女成人,谈婚论嫁;也许是夫妻,又可以一起携手人生,相濡以沫。〞
“只要还有患者需要我,我就会一直站在手术台上。〞 响起,是催促xx该开始下午的手术了。来不及吃完剩下的饭菜,xx站起来扒了几口,就急匆匆地走向了手术室。
第二篇:外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外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牛军,山东大学外科学教授,山东大学腔镜微创研究所所长、肝胆血管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导师。XX省首位普通外科杰出学科带头人,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cancerletter、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肿瘤等国内外多家杂志的副主编、编委及评审。被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奉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20余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临危授命彰显本色
牛军是XX省唯一参加过唐山和汶川大地震两次紧急救援的医疗队员。32年前他是第一个进入唐山灾区的医疗急救队员,又是6年前第一时间赶赴斐济灾区的华人医生。“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牛军被省领导任命为山东紧急救援第四队的队长。在震后不到20个小时,就到达了震区。他带着21名队员,在接下来的20个日日夜夜里,转战都江堰、绵阳、平武等地,凭借高超的医术和高效的救治,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天使之歌。
大雨中救援队首先到达XX县区,牛军顾不上休息,马上给队员们做出明确分工,确定救治方案,立即投入到紧急抢救中。没有相应医疗设备,靠个人临床经验,就地取材,率先搭建起XX省卫生应急救援队的医疗救护帐篷,救治了百余名从废墟中挖出来的重伤员,最大限度的挽救了他们的生命。仅用半天时间,就打响了山东医疗队的品牌。“重伤员都转给山东医疗队〞成为当地医务人员的共识。当夜,牛军又带着救护车赶赴15公里外坍塌酒店的挖掘现场,冒着余震及楼房再次倒塌的危险,和武警战士一起进行挖掘,在第一时间抢救伤员。
17日救援队翻越四座大山绕道青川奔赴平武。急救车行进在狭窄的山路上,路旁就是万丈深渊,颤抖的大地,滚落的巨石,时时威胁着医疗队员的生命。
日夜兼程14小时后到达重灾区XX县区,才发现这里已是一座孤城。由于各乡镇的重伤员都送至县医院,又不能转往绵阳和成都,县医院就成为该地区唯一的生命线。当震区指挥部决定让牛军带着的第四队承当对县医院重伤员的抢救重任后,牛军暗下决心:决不能再让已被成功救出的伤员就这么死去。他迅速将医疗队队员分工、分组,呼吁大家就地取材,调动一切力量迅速投入到救治中去。他带着着医务人员,依靠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医学功底,准确做出诊断,及时确定治疗方案,挽救了众多危重伤员的生命。看到医疗队有条不紊的高效抢救,身心崩溃的县医院院长当即决定,医院由牛军带着的第四队接管,其他外省医疗队也听从牛军统一安排。
在灾区拼命工作的日夜里,哪里有伤员,哪里就有牛军。但凡医疗队接诊的伤员,牛军都要亲自查看。对危重伤员逐一制定缜密的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他时刻巡回在临时搭建的急诊室,病房和门诊,直到每位伤员病情稳定。他总是起的最早,睡的最晚,每天只休息几个小时。连续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了他的健康,嗓子嘶哑不停咳嗽,血压升高,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也犯了,但他依然带病工作,率领队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在极其危险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繁重医疗任务。共接诊救治伤员六千余人,成功救治重伤员200余人,创造了伤员零死亡记录的奇迹,受到当地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震区后勤无法保障,看到队员们整日吃饼干、方便面,睡在潮湿、简陋的帐篷中,甚至一半身子还泡在帐篷外的雨水里,牛军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暗想:多好的战友啊,为了灾区伤员,大家把命都豁出去了。我是队长,无论如何也要把队友平安带回家。他处处关心、保护队员,妥善安排好工作、休息时间,指定专人兼管医疗队的生活。队员们都感到在牛军的带着下心里踏实,整个医疗队团结一心,干起活来特别有劲。
勤奋钻研成果丰硕
踏入医学殿堂三十多年,牛军用自己的刻苦和勤奋,执著探索,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攻读硕士期间他独创的“纤胆镜碎石清洗器〞,获得国家专利和国家创造金奖。在XX省还没有医学博士点和博导的情况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破格授予他博士学位,成为XX省首位医学博士。之后他在世界上率先开展了“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胆镜取石,t形管引流暨胆囊切除术〞,被载入教科书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
1993年作为英联邦皇家外科科学院优秀外科医师奖学金全球唯一考取者,牛军赴澳洲纽卡索大学玛特医院肿瘤外科和乳腺外科工作,凭借卓越才华和非凡手术技能,国外同行对这位中国医生刮目相看。后通过多项考试被国际外科学院〔美国〕,及澳大利亚外科学院授予“普外科专家〞资格,颁发百余个国家认可的普外科专家资格证书和国际外科护照。受雇于著名的悉尼大学艾菲王子医院和协和医院普外科期间,任上消化道外科专家兼职澳国家肝移植中心,并获纽卡索大学医学博士、博士后。1995-96年他被推选为澳洲腹腔镜学会秘书长,并任纽卡索大学外科肿瘤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纽约科学院外科学部委员。在澳期间发表sci论文7篇,获14项国际专利。
精湛医术无私奉献
在国内外行医的30余年中,牛军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努力忘我地工作。2023年初应母校召唤回国,短短三年,牛军凭着精湛的医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成功完成了近千例疑难复杂手术。他对病人效劳周到、热情,并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病人,患者及家属亲切地称赞他为“信得过的好医生〞。
作为国内腹腔镜手术的最早开拓者,牛军利用腹腔镜技术将手术范围由最初的胆囊和胆总管,扩展到肝脏、胰腺、脾脏以及胃肠道等腹腔内大局部脏器,尤其在腹腔肿瘤的标准切除术上,已到达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牛军主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系列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XX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科技攻关方案的资助。回国后发表sci论文6篇,获XX省科技进步奖两项。他利用多年来在国外建立的广泛学术联系,数次组织、主持国际学术研讨会,极大地促进了XX省普外科领域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作为山东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双语教学教授,他负责为外国留学生授课,指导培养了几十名博士、硕士生。
优秀是一种习惯、是人生的积淀。有人曾这样问牛军,一辈子这样忙碌,顾不上享受生活,后不懊悔。他毫不犹豫地说:只要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医生这个职业,再忙再累也快乐。
第三篇。外科医生先进事迹两篇xx,男,1968年8月17日出生。于1990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xx民族学院医疗系,被分配到xx县人民医院从事外科临床专业工作。参加工作后以科室为家,视病人为亲人,勤奋好学,很快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于1997年取得外科主治医师资格。
工作中始终坚持加强政治学习,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关
心疾苦。坚持为人民效劳的宗旨,自觉抵抗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屡次拒收红包礼品,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痛苦、减轻病人的负担,做到廉洁行医、文明行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从一个党外积极分子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刚参加工作时,为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曾在科室24小时值班长达两年之久,两年里,值班室就是他的家,两年里几乎接待了无数的病人,上了所有能上的手术,也给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底。在其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