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docx
下载文档

ID:1234391

大小:22.20KB

页数:1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劳动工资 统计 报表 制度
劳开工资统计报表制度 劳开工资报表说明 第一局部统计范围 根据劳动统计改革的要求,目前将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劳动统计报表范围逐步扩大的方案,2023年劳动统计年报城镇以上单位范围将依然与2022年一样扩大到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城镇以上单位范围。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中央和地方所属的各级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不包括个体和私营经济单位和乡镇企业局管理的企业)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范围: (1)指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工业企业 (2)具有专业资质等级的私营建筑业 (3)具有专业资质等级的私营建筑业 (4)房地产开发企业 (5)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22万元及以上的私营批发业企业 (6)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零售业企业 (7)年营业额在2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餐饮业企业 (8)具有住宿业星级等级的私营住宿业企业。 第二局部统计报表 劳开工资报表包括2023年年报劳动情况i20231-1表和季报劳动情况i20232-1表。其中年报上述所有单位均须填报。而季报私营企业无需填写,只由城镇以上单位填写。 年报: 年报表的“ 一、在岗职工〞项下新增了“临时职工〞项。 在补充资料中,新增“在岗职工受教育培训人数〞一项指标。 第三局部指标解释 人数统计 单位从业人员各单位的从业人员是指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兼职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 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 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的从业人员中,现仍保存农村户籍关系的人员。使用的农村劳动力是单位从业人员的其中项。 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职工。包括由单位派出学习、劳务及病伤产假且仍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存劳动关系的职工。 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人员: 1、受聘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3、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4、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励; 5、持有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创造专利。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 长期职工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以及国有单位使用的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人员。 临时职工指用工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职工。包括各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招用的,签订一年以内的劳动合同或使用期不超过一年的临时性、季节性用工。 其他从业人员各单位其他从业人员是指劳动统计制度规定不做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各单位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以及聘用的外单位下岗职工、外单位的内退人员、兼职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但不包括在单位中工作并领取劳动报酬的在校学生。单位其他从业人员与在岗职工之和为该单位全部从业人员。 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指聘用的本单位或外单位的已办理正式离退休手续的离退休人员。 离开本单位仍保存劳动关系的职工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存劳动关系的职工。包括内部退养人员、停薪留职人员、借给外单位使用的人员、长期病、休假职工、下岗职工等。这里的下岗职工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存劳动关系的职工。包括放长假,下岗待工,轮流歇工等职工,即包括下岗未就业人员和下岗分流人员,但不包括内退人员和下岗后仍在企业参加转岗等培训的职工。 内部退养职工指接近正常退休年龄但因各种原因退出工作岗位,并办理了内退手续,在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前由单位按月发给一定生活费的职工。 长期病、休假人员指劳动关系在本单位,但因病、事假离开工作岗位半年及半年以上的人员,不包括由单位派出或自费长期学习的人员。 死亡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中的“死亡〞指标是指因各种原因死亡而发生的减员。 劳动报酬统计 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局部。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计件标准工资、计件超额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其他工资。即在计算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时不管其经费来源,不管是方案内还是方案外的,不管是政策规定的还是单位自行建立的,只要是属于支付给本单位的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均是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国家规定的保险福利费及劳动保护费。 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各单位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支付给再就业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和外籍、港、澳、台人员的劳动报酬等其他从业人员的劳动报总额。 离开本单位仍保存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指离开本单位仍保存劳动关系的职工在离开本单位仍保存劳动关系期间从本单位领取的生活费。 补充资料 人才资源具体包括: (1)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党委机关、人大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机关、民主党派和有关群众团体机关以及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工作的公务员; (2)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 (3)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4)在各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技术工人岗位上工作的技术工人。 经营管理人员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统计对象为企业、事业单位中中层级以上管理人员。(不包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统计) 技术工人获得技术工人等级证书或技师证书,在技术工人岗位或技师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 在岗职工受教育培训人数指本单位在岗职工中,本年度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的人数(包括参加政治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继续教育学习,接受学历、学位教育,各类管理知识培训,新知识适应性短期培训等各类学习培训)。一年内参加两次以上培训的仍按一人统计,但培训时间累加。 第四局部综合指标的计算方法 期末人数。指报告其末最后一天的实有人数。常用的期末人数有月末人数、季末人数、年末人数。 例。2022年的期末从业人员数即2022年12月31日的单位的实际从业人员数。 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 月平均人数。指报告月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项价值和,被报告月的日历日数除求得。 月平均数=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报告月的日历日数 月平均数=(月初的人数+月末的人数)÷ 2年平均人数指报告年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是以十二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被十二除求得的。 年平均数=12个月的每月平均人数之和÷12 劳动报酬总额。时期数。即2023年1-12月的劳动报酬总额 第五局部表内平衡关系 1、单位从业人员年末数(01)=在岗职工数(04)+其他从业人员(2023) 2、单位从业人员年末数(01)应分别大于等于其中项女性人数(02)和使用的农村劳动力人数(03) 3、在岗职工人数应分别大于等于其中项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和长期职工人数。 4、代码为06的女性人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其中项,应小于等于专业技术人员数(05) 5、其他从业人员数(2023)应大于等于其中项聘用的离退休人员(2023)和聘用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2023)项之和。 6、离开本单位仍保存劳动关系的职工年末人数(11)应大于等于其中项内部退养职工(12)、长期病、休假职工(13)和停薪留职人员、借给外单位使用的人员(a1)之和。 7、平均数局部平衡关系以及劳动报酬局部的平衡关系与期末人数局部一致。 8、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局部增加人数和减少人数均等于各个分项之和。 9、单位数这一项一定要填写,应大于等于1。 2023、补充资料局部大学本科及以上(b1)、大专(b2)、中专及高中(b3)、初中级以下(b4)四项人数相加应等于在岗职工年末人数(04)。 11、年末在岗职工中人才资源数(b5)应分别大于等于专业技术人员(05)和在岗职工中的技术工人数(b2023)项。同时还应小于在岗职工年末人数。 12、在岗职工年末人数(04)应大于等于在岗职工中经营管理人员数(b6)与在岗职工中技术工人数(b2023)之和。 13、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数(b7+b8+b9)相加应等于专业技术人员数(05)其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包括没有职称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在技术岗位上工作的(如刚毕业的大学生) 第六局部工资总额的计算原那么 1、工资总额的统计以劳动报酬为根据 工资总额统计是指包括属于支付给职工劳动报酬的费用。这里指的劳动报酬是从广义上讲的,即:既包括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也包括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规定,为了不使职工的工资受某些特殊因素的影响而支付的工资性津贴、补贴,以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方案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2、工资总额的统计以职工范围为前提 工资总额是指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这就明确了支付劳动报酬的对象是职工,因此,工资总额统计时,确定某项费用是否属于工资总额的范畴,应考虑支付的对象是不是职工,也就是说,如果支付的对象是职工,支付的费用又属于劳动报酬,那么此项费用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如果支付的对象不是职工,而是职工范围以外的人员(如:参加企业生产劳动的在校学生,聘用和留用的离、退休人员,从事教育工作的民办教师等),即使支付的费用(或补贴)具有劳动报酬的性质,也不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3、工资总额的统计不考虑其经费来源和支付形势 目前,支付给职工的标准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其经费来源相当复杂,有工资基金、经理基金、福利基金、搬运费、材料费、加工费、技术协作收入、业务收入和劳务收入、上级下拨经费等等。在计算工资总额时,只考虑某项开支是不是职工劳动报酬,不考虑其经费来源和支付形势,也就是说,只要是职工的劳动报酬,不管其费用计入本钱的,还是不计入本钱的;其支付的工程,不管是国家成认的,还是国家不予成认的;不管是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工程的,还是免征奖金税工程的;其支付的形式,不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