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村空心化下的社区建设探究.docx
下载文档

ID:1233865

大小:25.22K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 空心 社区 建设 探究
农村空心化下的社区建设探究 农村“空心化〞产生的负面效应 (一)“空心化〞对农村的直接影响1.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空心村使大量的土地荒废、闲置,浪费十分严重,然而当下对土地的需求不断扩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在国土资源部所作的调查中,我国的土地撂荒近3000万亩,农村由以前的“袅袅墟里烟〞变成了如今的“黍地无人耕〞。[5]农村土地的流失,带给我国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无法估量的,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2.农村经济开展明显滞后空心村外摊式的分布,使得农村的框架拉大、人口分布松散,不利于农村整体的经济开展,同时也给道路网络、给水、排水系统等公共设施的配给增加了难度及建设本钱。另外,由于村民的收入还很有限,受传统思想影响,收入的全部或绝大局部又多用于住宅的更新,致使农业扩大失去生产资金的保障,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的开展。 3.人力资源不断流失城市化进程中,大多数进城务工的人员为农村里的青壮年,而这些人员恰恰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主力军。农村人才匮乏与资金缺乏相比,农村人才匮乏是新农村建设中的“短板〞。[6]农村留守的“老弱病残〞无法担任建设新农村的重任。对XX省zj市某街道24个行政村留守人口的年龄分布进行统计,图示如下。 4.留守人群逐渐边缘化青壮年的流失,农村家庭承载的养老育幼的传统功能弱化。留守妇女要承担起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的责任,来自诸多方面的压力及长期的分居生活导致家庭不和睦、婚姻不稳定。同时,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监督,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开展。此外,留守老人的比例正在逐年提高,由于缺少生活保障和健康照料,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3通过采访XX省zj市某村87位留守老人,统计农村外出子女与留守老人的联系情况,其中经常保持联系的只占47.3%,不到一半,偶然联系的占29.6%,而完全不联系的竟达16.7%。 5.居住环境严重影响农村“空心化〞,既破坏了整个村庄的景观布局,更影响了农村的居住环境。“空心村〞内房屋年久失修、破败萧条,公共设施简陋,导致农村的卫生环境“脏、乱、差〞,糟糕的居住环境也使村民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 (二)“空心村〞对城市的间接影响“空心村〞的结果是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进城后并不能与城市完全融合,城市的平安和稳定面临挑战。对XX省zj市128名农村外出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农民进城后的生活本钱提高,加上原在农村通过耕地所得的收入大大减少,收入在2022-3000元之间的达57.3%,超过一半,相比其在农村务农收入有所提高,但与城市人口的人均收入相差甚远。通过对该128名农民的流动去向所做的职业分析发现,在效劳业、建筑工地等技术含量低、劳动报酬低、工作强度相对较大的行业,就业的人员占近90%,效劳行业主要集中于餐饮业、保安、清洁工、保姆等,进厂务工多集中在手工业、机械工及搬运工等行业,而建筑工地上几乎都是农民工的影子。此外,城市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及农民自身素质不高,出现大量的失业人员,影响城市的稳定和平安。 (三)“空心村〞对社会的广泛影响1.农业钝化、“粮食平安〞受到威胁中国历来有着自给自足的传统,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失,粮食的供给受到挑战。中国目前有1.3亿留守人口,而这些人口中80%都是50岁至70岁的老人[7],剩下的为妇女、儿童,这些留守人员劳动能力有限,无法承受过重的劳作,每年都有大量的耕地因无人运作而遭荒废,这将不可防止地阻碍中国农业生产的开展。 2.城镇化冒进、社会冲突加剧2023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处于快速开展时期,但存在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目标过高的问题;甚至,由于农民进城后得不到切实的社会保障而要求将户口迁回农村,出现“反城镇化或拒城镇化〞现象[8]。城镇化的冒进,对农村的稳定将产生影响,同时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3.社会矛盾激化、秩序受到影响当前,农村土地日益紧张、宅基地增值空间可观,加上农民竭力渴望摆脱贫困,家族内或家族间很可能因利益而大打出手。同时,随着城乡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农民的开放意识、自主意识不断加强,交织着多重文化的冲击,价值观趋多元化、复杂化。传统农村地区血缘相亲、守望相助的人文情怀逐渐冷淡,组织机构缺乏凝聚力,显得松散。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社区建设困境 (一)社区及社区建设概念自德国社会学家fX8226;滕尼斯最早在社区与社会中提出社区概念以来,人们通常将社区视为一种“共同体〞。据2022年民政部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的提法,“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建设应当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效劳,解决社区问题,促进农村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开展,不断提高农村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二)当前社区建设现状梳理1.村庄规划零乱、根底效劳落后社区建设强调空间实体的集聚性,而农村“空心化〞导致村庄格局散乱,无法对农村社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由于道路、供水等根底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等社区公共效劳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然而农村建设资金有限,因此不能顾及方方面面,阻碍了农村基层效劳体系的完善。 2.管理体制欠缺、相关政策落后由于城乡二元制的限制,且没有相关政策引导,我国农村社区的开展相对落后。首先,许多干部及群众对农村社区建设认识缺乏、主体意识不强,遇到具体问题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其次,村领导干部对社区建设不够重视,统一协调的效劳管理体制尚未形成。最后,欠缺相关的法律标准和针对性的政策引导。 3.农村经济滞后、建设资金缺乏“空心村〞的经济开展落后,在根本生活未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没有更多的剩余资金投入到社区根本设施建设。经济不兴旺,更不可防止地影响对教育水平、村民素质的提高,村民思想观念落后,社区认同感及归属感不强,对不涉及自己切身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公共效劳,不愿出资出力。 4.管理人才缺乏、村民社区意识模糊社区建设主体缺失、参与主体意识不强。农村“空心化〞人才流失严重,选举出来的农村管理者素质能力普遍偏低,同时由于农村经济较落后,农村社区干部待遇不高,很难引进外来人才。此外,农村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意识薄弱,缺乏参与热情及责任感。通过问卷及实地走访,统计了XX省zj市某村273位村民对于社区建设的了解程度,村民对于社区建设的意识相当模糊,有点了解或者根本了解的村民数占47.5%,而没听说过和不了解的村民占到49.7%,总数超出了前者,只有仅仅2.8%的村民表示对此非常了解。 对策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路径分析 (一)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社区效劳1.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社区信息透明化农村社区建设中,村民的主动参与是关键。“空心村〞中青壮年大量流出,而由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等承担选民的重要角色,他们的意见缺乏一定的正确性和代表性。且由于地域扩大,村民掌握村级公共事务和政策信息难度加大,知情权得不到保障。首先,要加大村务公开的透明度。充分运用社区播送等已有媒体进行宣传,确保信息对称,保障村民知情权。民政部于202223年实行的村民自治与农村社区建设信息系统(村级),村级干部应当认真执行,充分利用该系统,及时、准确地公布信息。其次,要保证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发挥真正的作用。在会议召开前,要充分做好通知准备工作,向村民详实地转达会议内容及会议的重要性,提高村民对会议的重视及参与热情。最后,要加强社区法制建设。开展农村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村民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2.完善和加强农村社区效劳体制针对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政府应当提供规划、资金、科技等强有力的支持,完善社区效劳体制。以XX省zj市为例,该市是民政部202223年确定的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之一,并于202223年初被评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9]对该市的社区建设研究对于在兴旺地区推进农村社区效劳中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问卷调查XX省zj市某村500多户家庭最关心政府帮助解决问题的统计情况,如图2所示。0.0%2023.0%20.0%30.0%40.0%50.0%60.0%家庭收入孩子学费承担看病医疗费用养老问题其他48.2%18.9%13.5%2023.5%8.9%36.1%6.3%19.7%32.1%5.8%关注问题关心度60岁以下农民60岁以上农民图2XX省zj市某村500多户家庭最关心政府帮助解决问题的情况表中可看出,除家庭收入外,60岁以下农民考虑孩子学费较多,60岁以上农民考虑养老问题较多;医疗费用问题还是受群众普遍的关注。 (二)编制科学规划、进行土地整理1.编制科学合理的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目前我国农村社区的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农村社区规划只是在原有根底上修修补补,并未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有些农村社区规划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首先,农村社区建设应集中对农村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布局,综合考虑,有利于彻底解决“空心村〞问题。按照人口数量和分布范围,合理划分社区管理区域,统一配置公共效劳根底设施,在方便群众使用的同时,尽量节约建设资金。其次,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应注意节约用地。国务院202223年的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指出,“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所以,社区规划要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和持续利用,鼓励以拆村并点和土地整理等方式进行社区的建设。最后,要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进行规划。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好农村旧有空间格局及特有的民俗文化,同时考虑建设农村社区的总体需要及农村整体规划,尽量做到两者的最正确结合。 2.建立有效农村土地流转使用制度首先,必须开展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所以,必须加强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情况的清查整治,采取相关措施制约农村一户多宅、乱占土地的现象。其次,对于土地流转,应成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完全物权化,国家要运用法律手段加以标准,保证土地运作的合理合法。此外,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地,对“空心村〞空心局部进行整理利用,可在更大范围内规划产业布局,利于农村社区的整体规划和农业经济开展。 3.制定农村拆迁补偿相关政策法规社区建设过程涉及房屋拆迁,这里需注意处理好利益分配问题,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202223年,32023国道XX省某县路段改线拆迁安置过程中,引发了一起92岁父亲携68岁儿子自焚抗议暴力拆迁事件。政府部门应及时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拆迁,根据当地经济开展状况统一拆迁补偿标准,相关财政、审计部门要全程参与、监督拆迁补偿工作。此外,农村拆迁不可只重视一次性补偿,应当考虑农民长远利益,积极引导农民理性地消费、支配该补偿款,鼓励村民将局部资金用于自身直接受益的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或具有良好效益的投资工程。 (三)调整和创新农村经济产业与结构1.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应当起关键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律和农民意愿根底上,用示范引导、政策倾斜、宣传学习等方法来开展新产业。同时,政府应大力扶持农村中的骨干企业,逐步培养和开展龙头企业,使他们逐步成为独立的、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2.促进产业转移、刺激农村经济开展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政府应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不断向二、三产业转移。因时、因地挖掘开展潜力,提供技术培训,培养产业带头人。通过产业带动社区经济开展,自主创新,实现社区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