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ppt
下载文档

ID:123298

大小:672KB

页数:54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2-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注意 缺陷 多动性 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 一、概 述 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名儿童多动症(hyperkinetic syndrome),是一类最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临床上以注意力集中困难、多动或行为冲动但智力基本正常等表现为特征。ADHD的病名最早是Hoffmann于1854年提出来的 由于对病因、主要症状、治疗的认识不一,本症被更名多达20余次。Kratner(1932)以“儿童活动过多综合征”的名称予以报道。Strauss(1947)等认为该症是脑损伤的结果,称之为“脑损伤综合征”。Gesell(1949)等研究认为,这种脑损伤是轻微的,提出了“轻微脑损伤综合征”这一病名,简称MBD。Chess(1960)以“轻微脑功能失调”取代了“轻微脑损伤”,并于1962年在英国牛津举行的国际小儿神经病学会议上得到认可。1977年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才用了“儿童多动障碍”诊断术语。1980年公布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认为这类儿童的核心问题是注意障碍,而名为“注意缺陷障碍”1987年修订出版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3版),注意障碍与多动症状经常并存这一临床特点,称之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孩:女孩 9:14:1。其差异的原因之一是男孩更具有冲动和攻击行为,并且容易伴随品行方面的问题 病病 因因 遗传因素 40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同胞和亲属也患有多动症 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51,双卵双生子为33 神经生化因素-突触和中枢神经递质的作用问题 单胺类中枢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个体内存在行为促进系统行为促进系统(BFS)和行为抑制系统行为抑制系统(BIS),BFS功能:促进外向行为、性行为和攻击行为,生化基础为中脑多巴胺系统。BIS功能:“比较”现实环境和所期望的行为,“抑制”BFS的不适当行为,由中隔海马系统中的NE和5-HT共同完成。BFSBIS即DANE和5-HT的相对强度影响某一时点的行为,BIS相对较强时,表现为注意力持久和对环境的良好辨别能力,反之,BFS相对较强时,注意力难以保持,外化行为较多。病病 因因 病病 因因 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因素 由于感觉和运动功能都在额叶进行分析、综合和调节,故许多学者强调额叶在抑制干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学者认为ADHD的病因,在于大脑额叶抑制作用的缺陷。多动症儿童额叶纤维的髓鞘化进程迟缓,需到少年期后才能完成,这也可能是多动症儿童活动过多的症状,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减轻的原因。ADHD儿童的脑电图提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有觉醒不足,觉醒不足属于大脑皮质抑制功能障碍,从而诱发皮质下中枢活动释放,表现出多动行为。病病 因因 发育异常 发育迟缓,影响了儿童的认知功能,一些多动症儿童对听觉和视觉刺激的脑电波反应显出不成熟的信号。病病 因因 铅中毒及食物添加剂问题 部分原因不明的多动症儿童经青霉胺驱铅治疗后,症状可得到缓解。病病 因因 社会环境的影响 感知运动能力发展期(18M以内),儿童心理处于幼稚期,情感不稳定,自制力差;幼儿时期又是幼童认识世界最敏锐的时期,同时在这个时期的记忆力亦佳,感情的体验也深刻。如在此时期,家庭内部关系紧张,小儿在家得不到感情上的温暖,动辄遭受打骂等,或在学校受到不当的体罚教育或歧视等等,都将使小儿受到重大的精神创伤,导致多动等行为问题。临床分型 按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手册分为4型 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分为3型 根据患儿多动的场合不同:广泛性多动与境遇性多动 临床分型 单纯的活动过多和注意障碍 注意持续时间短暂且容易分散,活动过度,无明显的行为障碍和其他发育迟缓。伴有发育延迟的多动症 伴有言语发展延迟、笨拙、阅读困难或其他特殊技能的发育迟缓。伴有行为障碍的多动症 伴有明显的行为障碍,但无发育迟缓。其他 1.注意缺陷障碍伴有多动 表现出与实际年龄不相称的智力水平的注意困难、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多。2注意缺陷障碍不伴多动 与上述症状相仿,但无活动过多,其他特征也较轻。3注意缺陷障碍残留性 是指过去一段时期,患儿出现的症状符合1型标准,但目前活动过多已不存在,而注意缺陷障碍和冲动行为持续存在,从未缓解。1广泛性多动 指患儿在学校、家庭和医院诊室及其他场合都表现为活动过度。发病年龄较早,多数在5岁以前发病,有些在婴幼儿期就有多动的表现;智商偏低,平均智商为84左右;有较多的发育性异常,如轻微的躯体畸形和神经系统软体征;伴有比较多的发育延迟性问题,如发育性语言障碍、功能性遗尿、行为冲动、同伴关系比较差、动手能力比较差 中枢精神兴奋剂的治疗效果好。2境遇性多动 指患儿在学校或者家庭场合中表现出的活动过度。境遇性多动患儿明显少于广泛性多动患儿 受社会心理因素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比较大 对中枢精神兴奋剂的治疗效果较差 容易出现各种品行问题(打人、骂人、不尊敬师长、逃学、考试作弊、撒谎、偷窃、自私)预后比较差。临床表现 美国精神病协会编制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将ADHD的临床特征概括为基本特征和相关特征两大类。基本特征:过分活动,冲动,注意集中困难,干扰他人,行为易变,反复无常,不能按成人的指令行事 相关特征:爱发脾气,情绪不稳定,固执,与他人相处困难 不同发育阶段的临床表现 婴儿时期 很多ADHD儿童在母孕期的胎动特别重。经常发生肠绞痛,易激惹,喂养和睡眠困难。时刻不能安静,经常敲打自己的头、摇晃摇篮或小床,好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于学唱儿歌、或色彩鲜艳玩具,甚至在吃饭或吃奶时也容易分心,往往吃不好。睡眠极浅、睡眠时间短,易被惊醒,过分哭闹,母子关系不协调,不让他人搂抱,拒绝爱抚,不依恋父母。9伴有轻微先天躯体畸形。幼儿期和学龄前期 到处走动,或擅自走出家门,或好奇心特别强,自己到喜欢去的地方,甚至可以跑步代替走路,不顾危险,经常摔倒或发生意外事故。经常爬出摇篮或游戏围栏,或爬到桌子上,或翻越床栏。当患儿进入托儿所或者幼儿园后,不按照阿姨或老师要求去行事,不合作、对抗,不服从;幼儿期和学龄前期 将玩具有意或无意地破坏掉,不能专心玩一个玩具 看故事书或小人书,一本还没有看完就要换另外一本,甚至书还没有看完,已经被撕扯得乱七八糟 看动画片或听故事时显得分神,从来不会专心地完成一件事。幼儿期和学龄前期 与小朋友一起游戏时,不能按游戏规则进行,随心所欲,不与他人合作,干扰他人。游戏时可能会表现出攻击行为,故不受欢迎。挫折阈低,对别人的善意劝告听不进去,受不得一点委屈,对动物残忍,经常破坏家里的或公共的财物,攻击他人,好发脾气,难以管教。学龄期 进入学龄期后症状特别明显。多数患儿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容易分散注意力,小动作不停,屁股在椅子上扭动,或任意离开座位走动,哄闹,学习困难,不能全神贯注地完成作业。忍受挫折的耐受性差,对刺激的反应过强。学龄期 冲动任性,情绪不稳,有攻击行为,与同伴相处困难,是班上的“小丑”。常受到家长和教师的批评,不受小同学欢迎,这样会使患儿的自尊心受到创伤,学习更加糟糕,形成恶性循环。少年期 注意力不能集中,活动过多仍然是少年期患儿的主要问题。冲动、自尊心低下、学习成绩差和作业完不成仍继续存在。与老师、同学、家长的关系不融洽,喜欢与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品行不良的学生在一起,逐渐出现攻击行为、反社会行为,甚至出现青少年犯罪。主要的临床表现 1.注意障碍:最主要症状 主动注意力的不足和被动注意力的相对亢进 听课、做作业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常常不断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不能仔细注意到细节,经常因粗心发生错误。交谈时心不在焉,似听非听。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这些作业或指定的其他任务。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或其他随身物品,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主动注意力不足)。对有趣的电视节目、书刊、新奇的游戏和游戏机等会全神贯注或相对集中注意力(被动注意亢进)。重症:主动或被动注意都明显不足。2.活动过多 由于注意障碍,自控能力差,导致活动过多。为维持觉醒不足的皮层活动而作自我刺激的表现。在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活动量和活动内容比预期的明显增多,在需要自我约束或秩序井然的场合显得尤为突出。2.活动过多 表现:过分不安宁和小动作多,跑来跑去;在教室内不能静坐,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摇桌转椅,招惹别人,离开座位走动;话多、喧闹、故意闹出声音以引起别人注意;喜欢危险的游戏,爬高下低,喜欢恶作剧。3冲动行为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引发的快速、不精确的行为反应。目前认为ADHD家长的训斥打骂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情感更加脆弱,容易出现下列情感和行为异常:3冲动行为 退缩、回避。失败和挫折的经历其害怕再次遭到打击,采取退缩和回避的方式进行自我防卫,试图改变其处处受责难的局面。害怕上学、不做作业、逃避考试、逃学 退缩、回避行为常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有意对抗,因而会加重惩罚。但这样做症状会更加重。家长、老师的愤怒情绪会更加强烈,形成了“退缩回避一惩罚加重一退缩回避”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使ADHD症状迁延而加重。幻想和孤独。由于在学校和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呵护、关心和乐趣,便会自己寻求一个“清静而快乐”的世界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和满足,出现幻想和孤独的症状。整日忧郁少言、悲观失望、不与同学玩耍和交往,甚至与父母等亲人也很少言语 因为对学习环境有恐惧感,一到学校就会诉述自己不舒服,有病,需去医院诊治。降低自己的实际年龄,转而喜欢幼小儿童做的游戏,以此来避免同龄儿童对他们较高的要求。影响学业,导致学习困难。易形成适应障碍、孤独症等。过度补偿。为了抗衡自卑情绪,补偿自尊心受到的伤害,他们会依仗自己在诸如组织能力、体力等方面较强的优势,在班级里组织小团体、领头调控、操纵或强制其他同学入伙,在课堂内外起哄,欺负批评、鄙视他们的同学。对老师和同学恶作剧,甚至结伙斗殴等。并以这种攻击性的手段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否认自己的不足,补偿自身的缺陷。易造成行为障碍,甚至构成青少年犯罪。掩饰和否认。为了逃避责难,当老师或家长批评时就抢先通过开玩笑、扮小丑、做鬼脸、哄骗等方法来控制局面,引开批评者的注意力。或者是先嘲弄一下自己,以阻止别人的嘲笑或批评。有的会完全否认自己的不良表现,把自已的过失归罪于老师同学的批评和家长的责备打骂。有的家长也会认为小儿活泼聪明,其不良行为、学习困难是学校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过错等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在校表现较差,学习成绩为低分、留级。25-31高中不能毕业。60ADHD伴有学习困难。神经和精神的发育异常。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如翻手、对指运动,系鞋带和扣纽扣都不灵便,左右分辨也困难。少数伴有语言发育延迟、语言表达能力差、智力低下等。智力测验显示部分患儿的智商偏低。品行障碍。多动症与品行障碍的同病率高达3058。品行障碍表现:在儿童少年期反复、持续出现的攻击性或反社会性行为,如辱骂、打人、伤人、破坏物品、虐待他人和动物、性攻击、抢劫等 说谎、逃学、流浪不归、纵火、偷盗、欺骗以及对异性的猥亵行为等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其他异常。咬指甲、吸吮手指、口吃、言语不清等表现。有的可有耳廓位置低、眼睛内眦赘皮、斜视、小指短、通贯手、平足等先天缺陷。病程和预后 典型患儿的发病年龄较早,多数父母在1018个月时就观察到患儿运动性活动显著,睡眠和饮食不规律。大多数破坏性行为出现在学龄前期到学龄期,攻击、冲动行为和活动过多变得明显。诊断ADHD最多的是在小学阶段,年龄在9岁左右。ADHD的症状常贯穿于整个童年时代,在15岁时,75仍完全符合ADHD的诊断标准。合并品行障碍者预后不良。合并阅读困难和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有不良的家庭和社会心理因素、智力偏低者预后较差。家境良好、智商正常、父母教育帮助得当、并早期给予干预治疗者,预后较好。ADHD患儿至成人后在求职上有其擅长之处,因为他们旺盛的精力和好动的个性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