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思想品德
凝视
生命
细节
思想品德,凝视生命的细节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已在小学开展了,我们要对小学品德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因为多年来我们的品德教育工作备受重视,因为这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根底的综合性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开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最好的引导启迪就是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真情融入,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生活的兴趣;而激情的传递那么需要不同的环境和意境,“触景生情〞就必不可少了!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思想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呢?作为一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尝试体验中,我认识到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而要使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教师注重细节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
一、点燃激情,品德培养
真情可以感染,激情可以传递。只有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奏出动人的乐章。教学中教师要先入题入境,才能真情流露,以自己乃至身边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感染学生引其入题,以真情教学点燃学生的激情,从而引发学生对品德与生活的兴趣。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表达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生活又是细节合成的;所以,构建生活的课堂,注重细节,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意义重构,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关注生活,触景生情
特别是孩子们的情感往往受情景气氛渲染,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气氛下产生,触景生情。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激发道德情感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把课本中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适用图像,再现情境,使内容具体形象,例如,马路不是游戏场,通过介绍交通事故在社会中的频繁现象,引导学生观看一组案例,由于不遵守交通规那么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的图片,在指名同学以小记者的方式报道一组平安隐患的资料,以当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会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到达动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相信老师们,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肯定是深有感触。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决不是一蹴而就,靠我们讲些大道理就能有成效、有收获的,而要靠老师们做一个生活上、工作上的有心人,以身作那么,不厌其烦地、周而复始地,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是一个人品德培养中最根本的,与其做一个整天怨天尤人的人,不如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乐观地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生活。
三、以身作那么,升华教学
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小小的一声“谢谢〞,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常常向学生说“谢谢〞,向他们借书、借笔时说,他们帮我捡起吹落在地的纸张时说,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时也替全班同学说“谢谢你〞,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之间说“谢谢〞也多了。有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工作,不需要教师太多的言语,不需要教师动人的讲解,在这种情与境的交融中,教学已经升华出了一种境界,教是为了不教,以身作那么,升华教学。
四、行为习惯,细节表达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表达,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班级学生,乃至一个学校的学生,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的直接表达。道德的形成不一定是看轰轰烈烈的大事,往往是细微之处见大局。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我们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其实是贵在坚持,把习惯当作道德教育的重点,重视习惯的力量,细节的培养。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比仅仅知道一些道理,对其一生的影响更大。从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处着手,小到离开座位放好凳子(自动翻起的椅子用手挡一挡);踩过的椅子记得擦干净(最好踩自己的椅子);下雨天乘车逛超市记得带个塑料袋盛起来,防止把伞上的水弄到别人的衣服上……从细节入手,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总之,根据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特点,课程性质和课程对象,决定了教学方法。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开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时机,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以情激趣,配以境促情,两种相承才能翻开儿童的心窗,才能让他们带着激情、兴趣在课堂和生活中明理成长,成为德才兼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