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年大学生农村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故事案例
2023
大学生
农村
创业
故事
案例
天道酬勤
【大学生农村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故事案例
目前,“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的世俗观念,依旧“禁锢〞甚至主宰着大学生对农村的认知。但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品质和消费水平的提升,精细农业绝对是未来农业开展的趋势;同时,21世纪的乡村休闲风气已经在全球掀起,农业经营本着“生产企业化、生活现代化、生态自然化〞的“三生三化〞精神,更需要具有相当知识水平的人才参加其中,而大学生也更应该换上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农村和农业。 可喜的是,全国各地已经有一批站得高望得远的大学生,正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绚丽的创业故事,并使自己的人生登上了新的高度。 2022年4月,由共青团中央、中组部、中宣部等7个部门共同主办的“青春的选择〞全国优秀大学生农村创业巡回报告团在各地巡回演讲,引起各地学子的热烈反响。 王中华:户口迁农村,贷款建大棚 王中华,男,毕业于安徽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现任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委会副主任、小岗村食用菌生产合作社理事长。 一次,食用菌专业的一个同学带王中华参观蘑菇基地,“说来真是有缘分,当我第一次见到那白花花一片、晶莹肥硕的蘑菇时,就特别兴奋。那时我就想,自己也要搞一个小棚子,找几个同学一起干。〞蘑菇基地老板提醒他,种蘑菇要依靠规模产生效益,小棚子肯定赚不到钱,弄不好还要赔本。就在创业方案即将流产之际,小岗村的负责人专门前来邀请大学生带着村民一起种植蘑菇,还容许帮助争取无息贷款,免费提供住宿。但在办理银行贷款时,他们遇到麻烦:按照规定,银行不能向非本地户口的人贷款。王中华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怕我在农村读书没长进,想方设法把我的户口弄到了城里,为此我们家还欠了很多的债,后来我又从城里考上了大学。现在还没毕业,又要把城市户口迁到农村,这可把他们二老气坏了。〞“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不是很好,万一我毕业一时找不到工作,不就又给家里添经济负担吗?〞由于要迁户口,这个创业团队的九个人中,最终来到小岗村的只有三个人:王中华与苗娟、周盘龙〔女生〕。2022年5月,三人把城市户口迁到小岗村。凭借对农业实用技术的掌握和市场行情的了解,他们贷款13万元,承包6亩土地建大棚种植双孢蘑菇,取得可观效益。积累经验后,他们主动传授技术,带动小岗村村民共同致富。 受到王中华、苗娟、周盘龙创业成功的鼓舞,石旭、许光雷、马学君等三名具有技术专长的安徽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带着理想与知识,于2022年2月来到安徽凤阳县武店镇和农民一起种植双孢菇。 吴艺明:立志当个成功的“大学生农民〞 吴艺明,男,2001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现任福建省晋江市紫帽三益农业总经理、福建省青联委员。 吴艺明说,2001年即将毕业时自己是在找工作和考研复习中度过的,他说:“我先后投递了上百份简历,始终石沉大海;于是我又匆匆挤进了考研大军,可命运又跟我开了个玩笑,英语差0.5分,名落孙山。〞他回到家乡福建晋江,看到年轻一代没人愿意务农,一块块水田荒废,山地杂草丛生。他想:自己是学农的,在家乡创业不也是一条出路吗?但他的想法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父母认为大学毕业回乡务农丢人现眼。家人的反对和村民们的风言风语,反倒让吴艺明立志要当个成功的“大学生农民〞。这时命运再次跟他开起了玩笑,在家人的努力下,市里的一家机关单位决定接收他,但他婉拒了。 创业之初,吴艺明除了向母亲借的几千元之外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他先是种植无公害蔬菜,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彻底掀倒大棚,从信用社贷的2万元一下子打了水漂。他继而收拾残局,饲养土鸡,因销路佳,养殖规模逐渐扩大,许多外地客商慕名而来。后来,他用养土鸡的利润承包了连年亏损的红霞牧场,率先在当地提出推广沼气技术、开展生态农业的立体农业模式,形成了“畜禽―沼气―果林〞的“生态家园〞的良性循环。仅一年,牧场就盈利50多万元。 2022年,吴艺明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近年来,他的公司先后被评为“泉州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福建省农村青年科技创业基地〞、“全国农村青年创业基地〞。 杜翔:专业规划,收效明显 杜翔,男,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现任山东省胶南市凤墩管理区主任、村党支部副书记、镇政府信息中心主任。 2003年,杜翔作为选调生,被分配到胶南市大厂镇负责农业工作。大场镇是位于胶南市西南部的贫穷乡镇,辖87个行政村,5.6万人,6.9万亩耕地,农业根底薄弱,人民生活水平很低。杜翔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科学规划农业生产。在他的带着下,该镇农业收入逐年上升,从全市农业考核排名倒数,开展到2004年第三名,2022年第二名,2022年全市第一名。目前,大场镇已有10多个农业品牌,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到达3万多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到达2000多亩,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到达500多亩;蔬菜产品远销海外,并带动了周边8个乡镇、3个县市的蔬菜销售。 此外,杜翔确定的开展畜牧业和海洋渔业的工作思路也收效明显。他引进水貂、獭兔养殖,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2004年,杜翔组织建成的生态工程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共引进内外资工程17个,总投资额超过1亿元,工厂化养殖面积到达12万平方米,实现产值1.13亿元。 6人团队:每人年收最少有20多万元 除了上述“青春的选择〞全国优秀大学生农村创业巡回报告团成员之外,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也有一批大学生甘愿“非转农〞,到农村创业。 上海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学生顾澄勇,毕业时主动放弃“白领〞职位回到农村,把所学知识与卖鸡蛋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销售,生意越做越大。2000年从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系毕业的龙波与女友王旭到农村“科学养猪〞,如今在全国各地已拥有12个养猪场,年产猪万余头,产值超千万元。 在各种农村创业团队之中,有一个特殊的6人团队。6名大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省份,因为一个偶然的时机,他们相识于创业培训班。这6个志同道合的大学生筹措少数资金,承包了上海南汇农业园区的一小片大棚做基地,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不会种菜,他们向附近农民讨教;不会管理,他们向农技人员学习。团队成员王全说:“作为一名大学生,找工作跟创业都比拟难,刚开始的设想比拟幼稚,也考虑得不那么周到。在创业之后,会碰到很多问题,经过慢慢地调整,我们总算把各个环节都做得比拟周到。〞大学生唐英从小在城里长大,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曾卖过几天服装,大约经过半年学习,她已经成为种菜能手。唐英说:“创业虽然很难、很艰苦,特别是我们做农业这块,但是我们大家在一起创业,都有自己的乐趣。〞 他们的带头人王冬晴,在创业之初就认识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保质保量的产品、优惠的价格和良好的商业信誉,使他们的农产品迅速赢得客户的青睐。产品不愁销路,他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每人年收至少有20多万元。王冬晴说:“争取通过大家努力,在农业方面创出一个品牌,将来逐步成为一个股份制的企业。〞目前,6名大学生已成功地在南汇盐仓社区、惠南镇等地开辟了生态农业园区等6个后续产业支援基地,同时还解决了20多名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收获和喜悦让他们享受到了创业的快乐。 经营农产品,倡导健康生活形态 相比城市,农村的根底设施较为落后,生活条件艰苦,在中国“学而优那么仕〞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农村知识青年走的都是通过读书“跳农门〞而改变身份的道路,一批又一批农村学子踏进大学后永远离开了养育他们的土地。 最需补充高素质人才的农村却长期留不住人才,于是一些地方就有了这样的现象:除了上大学之外,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年富力强的年轻人通过参军、打工等途径离开了农村,留下的人以文盲半文盲居多,且大多为老人与儿童,最终造成人口老化、人才断层、生产力凋零。我们常常看到,农民自己种养的农产品自己不懂如何组织销售,大局部利润都让中间商赚走了。其实,农业不应被看作一种单纯的产业,而是一种生活形态。所以,大学生下乡创业,不但为农村补充了一定的人才,而且创业者也因“智力投资〞而更容易充当拉近城乡距离的桥梁角色,也更容易倡导健康的生活形态。大学生创办的“碧连天〞公司就是一例。 赵洋,2003年毕业于上海商学院。他在求学期间,就敏锐地觉察到农产品平安问题将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消费者对高品质的无污染的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将会形成巨大商机。赵洋在钻研了各种相关知识并参加了上海首届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后,与同学周琴、王恺等人一道,一毕业就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创立“碧连天〞公司,首先与一家国企合作建立了绿色有机食品配送体系,并为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提供从技术咨询、整体营销筹划直到终端销售的全程效劳。积累了一定资金与经验后,他们才直接进入生产环节,开始了有机蔬果的生产和销售,公司种植的有机黄瓜等各种农产品进入了多家连锁超市销售。赵洋说,他们的企业要努力做两件事:一是让更多市民了解有机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的区别;二是扩大种植规模,使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可享用到品种更丰富、价格更低廉的有机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