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习
蔡林森
心得体会
学习蔡林森心得体会
蔡林森:“乡村教育家〞
王敏勤中国教育报
蔡林森档案
教育理想:教好每一个学生人生哲学:吃苦就是享福
座右铭:要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教师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口头禅:怎样干好,就怎样干管理理念: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用人标准:让最能教学的当教导主任最爱看的书:三国演义最景慕的人:邓小平最钟情的地方:校园
洋思的崛起是个“神话〞。要解读这个神话,就不能不说这个神话的“领衔主演〞---蔡林森。当我们把镜头对准蔡林森的时候,一个朴素而睿智的乡村教育家走进我们的视野。蔡林森是一本厚重的书。每读一页,我们都会感到灵魂接受了一次洗礼。
1、吃苦就是福
蔡林森1942年出生于一个富农家庭,大概50岁以上的人都不难想象,这在极左思潮猖獗的年代,又在贫穷的“革命老区〞,他的生活状态将会如何。家里兄妹6人,他是老大,后来又成了3个孩子的父亲。那时侯,一年四季床上只垫一条草席,1982年前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进城办事、进修或回家都是步行。直到如今,站在我们面前的蔡林森,仍然朴实得像一位地道农民(尽管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示了他的睿智和深邃),真像深秋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长期在洋思蹲点考察的3位涟水的中学校长动情地告诉记者:“蔡校长住在学生宿舍的六楼上,只有一张床,一只盆、毛巾、脚布都有窟窿了,目前就在我们贫困地区这样的校长也是很难见到的。〞
对于这种艰苦的物质生活,蔡林森却是甘之如饴。据说有的人整天生活在“精神里〞,因而具有一种“神性〞,可以不为一切的物质的东西所动。是啊,物欲淡远了,就能饱偿简约给内心带来的平静。
简朴的生活确实已经成了蔡林森情有独钟的生活方式。不管晚上睡得多晚,每天凌晨
3、4点钟他就醒了,然后学校里的大事、小事以及将要接触的每个人都在他大脑屏幕上轮流过一次“电影〞。他5时起身,轻身轻脚洗过脸,即从六楼一层一层地下来查看每一个宿舍(尽管每层都有一位生活老师),再把学校的角角落落巡视一遍。6点钟他和全校师生一起参加早锻炼。接着是一天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午很少休息。天天如此,几乎没有节假日。他乐此不疲。
原来他一家人挤在两间小屋子里,1994年借债砌了一座两层小楼(和邻居相比,仍然显得寒碜),也只是石灰墙、水泥地,简朴的桌椅,可说是家徒四壁,别无长物。蔡林森的老伴刘巧英是一位朴素的农妇,对目前的生活已经很满意了。“过去家里人口多,婆母死的早,4个妹妹都是我们嫁出去的,自己还有3个孩子,生活才叫苦啊。那时我和公公两人种6亩多田。林森整天忙学校的事,难得回家帮一下,只要学校有事,农活再忙丢下就走,公事哪能耽误呢。我只能每晚睡两三个小时---再苦也熬过来了。现在这个日子还有什么说的呢。〞我们又来到老屋去看望蔡林森的父亲。80多岁的人了,身材挺结实,至今还能挑百十斤的担子。他愿意在两间小平房里呆着。房子极其简陋,堆满了农具杂物,下面上下不平的泥地透着一股凉气。老人家倒挺自在,笑呵呵地对我们说:“林森的几个弟妹都在城里,苏南、苏北、上海都有,他们都要我去,各家轮流住,可以不回来。不回来怎么行啊。还是呆在农村好,天天干点活、出点力、流点汗,吃点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心里才感到舒坦。人不劳动怎么活啊。〞
跟他的父亲一样,蔡林森的一句口头禅是:“吃苦就是享福。〞他是这样想的:我们每付出艰苦的劳动必然会产生价值,这就是最好的回报。“有时候,我睡到夜里都会一个人暗自笑起来,‘蔡林森啊蔡林森,你怎么会想出这么好的鬼点子的啊。每当打一个胜仗,就是心里最幸福的时候。老是有人问我,你都快到退休的年龄了,何必不享享福,还要这样没日没夜地苦干呢。我的答复是,我现在比过去身体好,能为洋思多出一份力也是好的,要是我哪天躺在床上不能动那才是痛苦呢,能多干、能吃苦才是享福啊。〞
蔡林森希望全体洋思人特别是年轻人能和他一起“享福〞,他说:到了洋思就像到了井冈山,虽然要吃苦,但心里永远有一个希望。当然有些人一下子是不能接受的,例如每天早上6点钟全体教师必须与学生一同上操,而且动作要准确、到位,否那么一定要“补课〞。最初还真叫人不习惯,一旦过了“适应期〞也就进入了“自由王国〞了。刚进校的屈清华,不仅课上得好,分校总务主任也干得不错,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位班主任,他把真挚的爱给予了每一位学生。每天晚上他都在男生宿舍里呆到12点钟,因为初一新生刚刚离家,下半夜不盖被子会着凉""大家都说他有点像蔡林森,是个“小蔡林森〞。
在洋思,像屈清华这样的“小蔡林森〞,可以找出许多。他们,不就是洋思路上后来人,不就是洋思的未来和希望吗。
2、“校园文章〞学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先想出来,再做出来的。在蔡林森看来,办学就像写文章一样,从确定主题到布局谋篇,再到遣词造句,从宏观到微观,每一个细节,思考得越周密越好。一篇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尤其是改出来的。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真正把洋思办好,蔡林森20年来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是别人难以想得到的。
管学校不是管自己。蔡林森对自己是绝对管得好的。生活再苦,他能顶得住。个人的正当利益得不到满足,他也无所谓。例如在
六、七十年代,由于他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断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嘉奖,可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民转公〞轮不到他。一位好心人,曾直截了当地向他点破:老蔡,你不要傻干了,你出身不好,又是外乡人,即使干死了,也转不了正。而蔡林森对此的答复却是加倍的勤奋,拼命地苦干。他教一门,钻一门,精一门,对整个初中教学业务可谓“烂熟于心〞,1986年终于转成公办教师。
但在办学方面受到的制约和阻力实在太多了。洋思只是一所农村联办初中,乡中心校、乡教办""都是他的“婆婆〞。蔡林森1982年被任命为校长以后,却成了一个“不安分〞的“媳妇〞。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下,他整天苦思冥想,真是“心潮逐浪高〞。他决心带着大家一起改变洋思的面貌。第一步抓教学质量。他从亲身的体验中早就认识到“应试教育〞所搞的那套“满堂灌〞、“填鸭式〞以及“题海战术〞的弊端和危害。那时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以学生的开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些口号,但他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觉性,明确要求各科教师做到“当堂教、当堂学、当堂稳固〞,这就是后来提升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改模式的雏形。这一着,首先受到为数不少的任课教师的抵抗,一位化学教师当面提出:“蔡校长,兄弟学校每周4节化学课,晚自习还要‘补差’,我校一周只有3节化学课,你还要求我们当堂完成作业,这样做,怎么能完成教学进度。""如果明年中考考砸了,你要为我收回名誉。〞蔡林森及时向中心校校长汇报了自己的教改设想,同样得到了这样的反问:“现有几家能够做到当堂完成作业的。〞但是,蔡林森就是蔡林森,绝对是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认为是不正确的必须做的事情,你怎么说我也不做;我认为是正确的必须做的事情,任何阻力也动摇不了我的决心。如果干错了,可以处分我,撤我的职。洋思中学第一任校长曾经这样亦庄亦谐、亦毁亦誉地评价过蔡林森:“老蔡这个人啊,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别人不敢‘揪’(干的意思)的事,他敢‘揪’。〞蔡林森硬是把“当堂完成作业〞列为学校教改方案,并且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条件。他身先为卒,为别人示范,几位年轻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紧紧跟上,嗳,还别说,这一着还真灵:1984年,无论中考,还是教办组织的会考,洋思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就连那位与蔡林森剧烈争论的化学老师,从亲身的实践中也尝到了这项改革的甜头。
从此,洋思的教学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永远结束了完全脱离学生实际的“满堂灌〞的状况""1994年江苏教育报和中国教育报先后发表了洋思之路,从此,“洋思〞这个名字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全国普教战线的每一个角落,来校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开展事业,将洋思这篇文章做大。这正是蔡林森苦苦思索的问题。但是难啊,一是受到经费短缺的严重困扰,二是思想也不解放,老是囿于这样的思维定势:洋思就是要在三流的硬件、三流的生源、三流的师资(指学历不高)的根底上创造出一流的教学质量。直到1998年,学校仍然只有两幢二层教学楼,仅有2023个班级。就在这时,XX市市委书记陈宝田到校视察,他对蔡林森说:“洋思的硬件不能老停留在三流水平,如果有了一流的硬件不是更能保障一流的教学质量吗。〞顿时一股暖流传遍了蔡林森的全身。接着分管教育的黄副市长和教委的邵、朱两位主任也来了,说政府不可能一下子拿出大量资金投向洋思,但是第一可以帮助向银行贷款,第二给政策,允许向市内外收一批学生,收取一定的捐资建校费。对于蔡林森说,这无疑是一支兴奋剂;对于洋思来说,这无疑又是一支补血剂。
开展是个硬道理。于是,洋思征用土地,大兴土木,在短短的三年内,校园“旧貌换新颜〞。如今,一如蔡林森期盼的那样,洋思不仅作成了一篇“好文章〞,还作成了一篇“大文章〞。
3、“人去楼空〞与“心慌〞说
洋思从1980年用24000元砌成了两排小平房起家,开展到现在占地20230多亩,幢幢高楼林立,建筑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从几个班200多名学生“增容〞到47个班,2500多名学生,可谓遐迩闻名的泱泱大校,每天都有数百人来校取经,参观总人次已逾20万。
然而蔡林森越来越感到“心慌〞。记得1994年登载了洋思之路的报纸送到学校的那天,全校师生群情振奋,一片欢腾,都认为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洋思的改革终于得到社会的成认。在大家稍为冷静一点以后,蔡林森当晚就召开了教工大会,他感慨万端地说了几句话:“同志们,千万不要一篇文章发表似乎意味着洋思已经到了‘顶峰’了。〞学校的‘顶峰’永远不存在。如果真有什么‘顶峰’,那就是衰落的开始。大家都看到我们周围的某些企业,当年搞的何等红火,但是曾几何时,现在不是大幅度地滑坡了吗。这样的教训我们可要牢牢地记取啊。〞
第二天清晨,蔡林森赶到教委主任家里,说。“邵主任,您看洋思的结果会如何〞。“什么意思。〞“我认为洋思最终总会落后的,许多学校迟早会超过我们。我只希望洋思开展的势头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要减弱---如果洋思在我手上衰落了,我就是一个罪人。当然事业不是个人的。我们全校师生都希望洋思越办越好,我想请您再去向大家提些新的要求,讲讲在荣誉面前如何不断找差距,永远不停步。〞邵主任连连点头称是。
有一次开会,蔡林森出人意料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人去楼空〞四个大字老师感到茫然。过了一会儿,他才慢慢地解释说:现在我们砌了这么多房子,这钱是从家长的口袋里掏出来的。装备好了学校就是为了更好地为广阔学生效劳。这就叫“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一切都是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子孙后代的幸福。但是如果哪一天我们把学校办垮了,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了,学生就会走光,这就要“人去楼空〞,我们也就遭到了灭顶之灾。
这次采访,蔡林森仍然不无焦虑地对我们说。当校长这么长时间了,与其说胆子越来越大,不如说胆子越来越小,老是有一种如覆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似乎随时都有灭顶之灾似的。这两年开学的时候,总有几百辆送学生的车子开进校园,好似每一个车轮都压在我的心上,感到隐隐作痛。
“怎么会有这种感觉。〞我们笑问。“压力大啊。〞蔡林森眼里闪着一丝忧愁,说:“我们学校地处偏僻农村,毫无地域优势。要说硬件,比起大城市一些重点中学差距还大得很呢。教师呢,目前也没有几位名教师。人家把孩子送来,就是冲着我校所做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个承诺来的,好,各种各样的‘差生’(我们当然不同意这样的称呼)都来了,你真的能‘让每一位家长满意’吗。对这些孩子怎么‘管’,怎么‘教’对他们的人文关心如何落到实处。再说了,这三年来先后进校20230多位年轻教师,尽管我们想进方法对他们强化培训,他们也十分努力,但如何才能使家长真正放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