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
计划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案
xx县位于xx市西部远郊,地处成渝经济走廊,幅员面积1399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办事处、22个镇(乡),总人口92.8万人;始建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取“大丰xx〞之意而得名;又因“有海棠而独香〞的传说,故有“海棠香国〞的美名。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山、水、田、林生态资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类型和较为宽阔的开展空间,都是我县经济开展的优势和根底。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稳固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并转向全面建设生态县的重要阶段,是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更新升级的重要时期。生态环境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局部,生态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创新能力。生态环境质量已经成为确保我县在“十一五〞持续开展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编制并实施好“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对加强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发挥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上级有关政策和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现状
(一)“十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根本情况
“十五〞期间,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全面启动、重点推进,水污染控制、大气环境治理、工业污染综合整治、城市绿化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成效明显。xx年7月,xx生态示范区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xx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对全县经济社会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全面建设生态县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1、环境综合整治
(1)“一控双达标〞工作如期完成
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工作在XX县区有序开展,对企事业单位使用的燃煤锅炉一律改烧天然气;XX县区噪声控制措施有效实施,建成了龙岗—棠香噪声达标区。
(2)城乡能源结构有效改善
在城镇积极推广使用天然气、液化气,全县城镇天然气和液化气使用住户到达城镇住户的80.3%;在农村大力实施能源生态工程,全面推行农村沼气和节柴改灶,全县已建设农村沼气池1.2万余口,改灶5.16万户,使用成型煤农户到达14.1万户。
(3)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全面启动
濑溪河、怀远河已完成了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濑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的可研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实施了全长6公里的濑溪河县城段综合开发整治工程。开工建设龙岗3万吨污水处理和日处理184吨的县城垃圾卫生填埋工程。修建下水道39.5公里,公厕48座,垃圾站5个,垃圾坑35个,垃圾燃烧场1个。
(4)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通过“十五〞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城乡根底设施和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稳定到达二级标准要求;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到达功能区标准;地表水主要控制断面满足Ⅲ类水质,县XX县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20230%;XX县区垃圾清运率2023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20230%;建成区绿地率40.6%、绿化覆盖率4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55平方米。成功创立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等,极大地提升了xx对外开放的形象,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2、生态保护与建设
根据xx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按照“政府组织,专家指导,社会兴办〞的建设方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表达特色〞的根本原那么,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投入逐年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1)生态农业开展壮大。全县广泛推行稻田生态模式、旱地生态模式、林果地生态模式等生态农业种植模式,无公害蔬菜生产规模壮大,建成基地2万亩。全面推广优良畜禽品种。进一步完善农业根底设施。强化农耕地保护,对全县24个街镇乡划定了农田保护区。大面积推广配方施肥,施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
(2)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建设、绿色通道建设、退耕还林(草)、南北山生态建设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全面实施,共完成植树造林13.6万亩,封山育林28.8万亩;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6.12平方公里,年均减少水土流失量113.62万吨,林地面积到达52.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4.3%提高到27.3%。
(3)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初步建成。玉龙山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成功;已建成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为主的西山桫椤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为主的国梁白鹭保护小区。
(4)生态旅游不断开展。充分利用xx石刻旅游资源和生态农业优势,坚持生态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加快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复合型生态示范区建设,带动了生态农业的开展,一大批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和“农家乐〞应运而生。
(5)生态工业迈出可喜步伐。在天青石矿山开采上,坚持合理规划,科学开采,矿产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在锶盐加工上,关闭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化工厂;大力实施五金振兴工程,龙水电镀园区进一步标准,龙水小五金“老、大、粗、黑〞的面貌大为改观;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园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利用效力显著提高。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整治。
(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全县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生态环境总体质量仍不尽人意,远不能满足人民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在污染治理、生态建设与自然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工作还相对滞后,全县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1)水环境形势令人堪忧。全县四条主要河流水质均不能稳定到达Ⅲ类水域水质标准要求,河流水质总体情况恶劣。农村畜禽养殖粪便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呈上升趋势,少数污染企业不能稳定达标,加之城市排水管道雨污分流、处理工程尚未建成和投入使用,县内河流水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2)声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县XX县区域环境噪声虽达功能区要求。但区域环境噪声共设置网格20235个(170米×170米),噪声达标的网格只有84个,达标率80%。
(3)陆地生态环境质量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全县水土流失年土壤侵蚀总量为77.82万吨/年。全县森林分布不均,林地相对集中于东南部低山区,人口密集的城市(镇)周边地区的林地较少,对人居环境质量的调节功能较弱。
(4)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秸秆、畜禽粪便等各种养殖业的废物排放,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是全县农村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5)城乡生活垃圾对环境影响不可无视。因收运系统和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城乡生活垃圾成为生活环境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以城乡生活垃圾为主的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和管理亟待加强。
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时期,我县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挑战与机遇共存,忧患与希望同在。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努力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开展,使全县的生态环境状况能够真正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一方面,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开展为解决我县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为生态县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开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重点,复兴xx的生态资产、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必将促进城乡和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美化、净化、活化的山水生态景观演变,促进传统经济从物态型、根底型、粗放型经济为主导的单一型产业向以生态型、复合型和知识经济型为主导的开放型循环经济转型,从同型同构的竞争经济向共生循环经济转型。
——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将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减轻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开展。
——依法治县、科学治县的推进,将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生态环境法规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公众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将推动公众广泛地参与环境监督,逐步形成人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风气。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建设持续开展、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强度的加大,生态环境问题必将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主要河流的水污染和水环境综合整治亟待解决;
(2)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的需求和固体废弃物猛增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3)农药化肥的粗放使用、养殖业的迅猛开展,已成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一大问题;
(4)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和环境应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有毒有害有机物质、新化学物质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外来物种的入侵等新环境问题日益凸现;
(6)在经济增长方式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工业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
(7)公众环保意识逐步提高与城市环境根底设施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三、指导思想与根本原那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生态经济城市〞的目标,坚持环境保护根本国策,坚持节约开展、清洁开展、平安开展,大力开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缓解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开展的约束,促进经济开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开展能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二)根本原那么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开展
树立科学开展观,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环境、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努力开创生产开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开展道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2、坚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开展
生态环境的改善要与经济社会开展水平相一致;城市开展要考虑环境容量;区域社会经济开展、生产力布局、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国土整治、根底设施建设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生态良性循环。
3、坚持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并重
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摒弃重治理、轻保护的观念,严禁边治理、边破坏,逐步由被动型的污染控制转向主动型的生态建设,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水平。
4、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在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的同时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化,强化源头预防,减少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5、坚持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强生态环境能力建设。积极开发和推广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环境无害化和生态建设水平,提高科学技术进步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奉献率。
6、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充分发挥政府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职责,改革政府对生态环境管理的模式,逐步从传统的政府规制型为主向政府引导下的市场—社会型为主转变;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建立和完善以生态环境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