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理论
现实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章标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表达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开辟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境界,丰富和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开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开展。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但只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开展动力和开展规律,才使人类的社会和谐理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论证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未来社会和谐开展的根本特征,指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条件。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与中国实际结合,逐步将其变成社会开展的现实目标和具体措施,符合人类历史开展规律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的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穿,既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表达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开展与稳定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的要求既说明了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系,又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根本途径和原那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开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全面开展、全面进步、全面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二大明确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提出了包括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党的十五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在党的根本理论、根本路线的根底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根本纲领,从而使现代化建设格局更加明晰而深入。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拓展为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这不是简单的增加,而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和谐社会的提出,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拓展深化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格局,进一步充实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处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更完整、更科学的坐标系。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只有认真研究和掌握执政规律,不断完善执政方略,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有效地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表达了我们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科学开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开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开展;强调统筹城乡开展、统筹区域开展、统筹经济社会开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统筹国内开展和对外开放。贯穿于其中的重要思想,就是要努力实现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在此根底上,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概括形成“和谐社会〞的概念,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并将其作为党需要加强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全体人民能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目的和要求才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表达。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新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稳固党执政的根底、实现党执政的任务,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经过20多年的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2页
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开展也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由于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开展不平衡,城乡矛盾、区域之间的矛盾、经济开展与社会开展的矛盾更加突出;由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遇到新的挑战,人与社会的矛盾更加突出;等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为我们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开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和平与开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开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各国注重经济开展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从总体上看,这些因素给我国的改革开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开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稳固党执政的社会根底、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表达,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开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强调开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调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的进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凝聚起来,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物质力量,可以增强党的阶级根底和扩大党的群众根底,稳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根底。只有把社会建设搞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根底,才能更好地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开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