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历史
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物化于中国的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主题相结合,是取得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确保了中国不会被西化;坚持效劳于最广阔人民利益的开展现,使社会主义永葆活力;坚持开拓创新,实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能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土壤中,同时使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局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历史经验 实事求是
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9-023-0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如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因此,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揭示其根本规律,对于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主题相结合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主题结合起来,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与时代主题相符合,解决中国的问题,这就是实事求是精神。1956年9月,党的八大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那么:“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在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斗争中从实际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它的原理解决实际斗争中的各种问题,并且使它的理论不断地得到开展,因此党在自己的活动中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密切结合的原那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者经验主义的偏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主题相结合起来。
20世纪的钟声响过后,世界历史在剧变中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资本主义开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按列宁的说法“到1898—1914年间先在欧美然后在亚洲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分割世界在短短的几十年问,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在这个期间社会主义在俄国诞生了,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总的来说,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20世纪初期的中国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中国社会最大的实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社会具有其显著的特征: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阻碍中国社会开展的决定性力量,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患的总根源;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根底;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尤其是广阔的工农群众日益贫困化,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因而中国需要一种既科学,民主,又反对帝国主义的学说来指导中国革命。而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学说,中国就必然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前期批判了教条主义。当时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了脱离中国实际,迷信“本本〞的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把马克思主义“神圣化〞、“绝对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经验奉假设神明。这种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正是在g_--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战后世界格局最后形成并稳固下来,力量比照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势,用战争威胁的政策来实现国家利益的企图已经不适应,东西方关系开始进人缓和时期。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时代的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开展。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最大实际是:中国已经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现实。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有显著的特点:社会的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根底;在政治制度上确立了以人民民主专政;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生产力开展水平不高;经济文化比拟落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不成熟和完善。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兴旺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领导人民拨乱反正,大力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因如此,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第一次比拟系统地初步答复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稳固和开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在当今世界范围,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两种思想的斗争很剧烈,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无产阶级不去占领,那么资产阶级就必定去占领。什么地方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资产阶级思想就会迅速泛滥。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离开四项根本原那么,抽象得空谈民主,那就必然会造成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的严重泛滥,造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彻底破坏,造成四个现代化的彻底失败,那样——中国将重新陷于混乱分裂倒退和黑暗,中国人民将失去一切希望。中国未重蹈覆辙是因为有邓小平同志的英明决断,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的自由化思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同时也是同资产阶级思想不断斗争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中国不会被“西化〞。
三、坚持效劳于最广阔人民利益的开展观
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在充分估量了时代主题的条件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社会主义在中国之所以没有被西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的结果。而社会主义要永葆活力,表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必须坚持效劳于最广阔人民利益的开展观。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生产力的开展成果归属。即社
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开展成果归广阔人民群众所享受,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开展成果主要归资本家所享受,而广阔人民群众那么只有能维持其生存的必要的那一小局部而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文明的成果应归属于人民,才能提高人民的积极性,才能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社会主义的开展必须要以效劳于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既是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根本主体和根本动力,又应是其主要成果的所有者和享用者。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必须真心实意地依靠和相信群众,充分调动广阔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而且要满足精神文化需要。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这就说明应以广阔人民的利益为目的的开展观,才能到达共同富裕,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主义。科学开展观更是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开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再次,要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是生产力中最活泼的因素,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尊重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阔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因而,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开展必须以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四、坚持开拓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求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应用马克思主义,更重要的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大胆的理论创新,提出新原理、新结论,对马克主思主义作出新的补充。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是思想的创新,实事求是实践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兴旺的动力。一部人类社会的开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开展的历史。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他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新情况,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社会实践也在不断开展,迫切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勇气,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努力实现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丰富和开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新的高点。对于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既要坚持,又要创新。邓小平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所做的工作,从许多方面来说,还是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开展,而且还要继续开展。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科学技术飞速开展,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开展马克思主义,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的根底上,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进行了创新。他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还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的根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生产要素按奉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等。与时俱进强调“富于创造性〞,“富于创造性〞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历史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坚持和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坚持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结晶。胡锦涛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开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还要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只要我们不断以新的视野和视角、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去研究历史和现实、研究中国和世界,一定会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结论,不断补充、丰富和开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把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总结实践经验的根底上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所在。
五、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在继承传统的根底上创立起来的。同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不断继承和发扬传统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中就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外乡文化的结合,这样就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既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心态)的层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成见〞发生“视界融合〞,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获得了中国民族的形式和风格,同时